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7月, 2021 起發佈的文章

九龍公園藝趣坊星期日登場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566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參與計劃人士接種約5,663,200劑疫苗。其中,約3,227,4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2,435,8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在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人士中,約1,269,8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1,957,7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在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人士中,約983,3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1,452,5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有64,900人經計劃接種疫苗,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的人數分別約8,500人和12,200人,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人數分別約21,400人和22,800人。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和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分別為約98%和99%。   同日約4,500人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24,800人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九宗送院個案。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31/20210731_221619_46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政府反駁外國官員不負責任言論

美國國務院和歐盟處理外交與安全政策的官員就香港特區原訟法庭對一名違反《香港國安法》人士定罪和判刑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特區政府表示極度遺憾和失望。    特區政府在聲明中表示,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獨立的司法權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基石,也得到國際認同。美國和歐盟官員的言論公然踐踏香港的司法優勢,與他們一貫出於政治動機干預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區內部事務的行徑同出一轍,特區政府對此表示極度遺憾,並堅決反對。    在有關案件中,被告經過由三位高等法院法官審理、過程公平和公開的審訊後才被定罪,案情和法庭就量刑所作的考慮均清楚列明在書面判詞中,而在香港公開和透明的司法制度下,所有人都能看到判詞內容,但有關外國官員對這一切置之不理。    自《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美國和歐盟官員在毫無證據和基礎下,一再指控這項重要法律在香港被濫用,特區政府對此感到震驚。他們對香港事務的無理立場,清楚顯出他們的傲慢和雙重標準。   《香港國安法》清楚列出四類危害國家安全的罪行和刑罰,奉公守法的人士不會誤墮法網。此外,傳媒和市民繼續行使監督的權利和批評政府施政的自由。美國和歐盟聲稱香港人的權利和自由被削弱的指控毫無事實根據。    特區政府促請美國和歐盟當局尊重法治,勿試圖影響本港法庭行使其獨立司法權。它們輕蔑的行為將損害與香港特區在多個彼此有共同關注和利益的範疇上的雙邊或多邊關係。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31/20210731_191510_32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挑戰國安法代價沉重

唐英傑觸犯煽動分裂國家及恐怖活動罪被判監九年,政務司司長李家超表示,任何人若嘗試挑戰《香港國安法》或國家安全底線,等於引火自焚,須付出沉重代價,終生後悔,公眾切勿以身試法。   李家超今日會見傳媒時說,法庭判刑時已指出,被告所犯的罪行嚴重,必須判處阻嚇性刑期,而且不僅針對被告,對社會大眾也要產生阻嚇作用。   對於有外國官員或政客對《香港國安法》和這宗國安法案件的審訊作出政治攻擊,李家超表示反對和駁斥,指在案件處理過程中,法庭公開審訊,被告由資深大律師辯護,法庭按事實和證據作出裁決,也在公開的判決書中清楚解釋。   他指出,這正表現出香港的法治精神和實踐,也證明外國官員或政客因為政治理由而無理攻擊《香港國安法》和批評案件,屬政治操作。他們將政治凌駕公義,那些批評純屬無中生有。   李家超續說,法庭就唐英傑案判刑後,有不法之徒致電恐嚇法官,此舉有違法紀,必須追究到底。他已要求警隊全面調查,定將不法之徒繩之於法。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31/20210731_184653_18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大灣區律師執業試為業界創造機遇

我很高興得悉司法部主辦的首次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今日在香港順利舉行,在此我必須感謝司法部推出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和相關培訓的政策,一直以來大力落實大灣區考試。   原定今年初舉行的考試,因為疫情延期。司法部隨後決定在深圳及珠海以外增設香港考場,與律政司簽署備忘錄,由律政司協調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負責考務工作,為香港考生帶來莫大便利。   我非常感謝司法部的大力支持,設立了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積極回應了香港法律界的意見和期望,為業界在內地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台。報考者不僅在考試前可參加由司法部組織的有關法律知識培訓,通過考試的香港法律界人士,更可參加由律政司與最高人民法院等內地單位合作安排的內地法律實務培訓課程,增強他們對內地法院處理不同範疇的民商事宜的實務知識。   大灣區考試是CEPA下的開放措施,累計執業五年的香港法律執業者(包括律師和大律師),在通過考試取得相關執業證書後,可以在大灣區內地九市辦理適用內地法律的部分民商事法律事務(含訴訟業務和非訴訟業務),並與內地律師享有相同的權利,履行相同的義務;可以受聘於大灣區內地九市的內地律師事務所或是港澳與內地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並可以成為大灣區內地九市的內地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大灣區考試除了為香港法律界在大灣區帶來更多機遇及實踐經驗外,亦可為大灣區客戶(包括港資企業)提供香港及內地的法律服務及保障,有利提升大灣區法律服務和法治環境的建設,促進大灣區法律服務的互通融合,同時讓大灣區吸引更多投資。大灣區考試並為日後提供合作渠道奠定基礎,深化兩地法律界的交流,達致互利共贏的目標。   若大灣區考試的效果理想,我希望可以進一步擴大適用範圍。   我衷心感謝司法部為香港法律業界創造機遇,並期待在不久將來,香港法律執業者可以在內地有更大的發展,同時也為國家的法治建設作出貢獻。   (以上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7月31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31/20210731_170326_27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首批逾萬公屋申請戶獲發津貼

房屋署在6月公布現金津貼試行計劃的細節,向約90,000個合資格的一般公屋申請住戶發出通知書及申領表。在收回的56,000份申領表中,第一批約10,900個申領住戶在昨日(7月30日)已獲發現金津貼。房屋署同事們正加緊處理其餘已收回的申領表,務求在未來一至兩個月內向符合資格的住戶發放現金津貼。   這個為期三年的現金津貼試行計劃,為現時非居住於公營房屋、沒有領取綜援、輪候公屋超過三年但仍未獲得首次編配的一般公屋申請住戶提供現金津貼,以紓緩他們因長時間輪候公屋而面對的生活困難。   在行政長官於去年年初公布政府會推出這個試行計劃後,同事們隨即展開前期籌備工作。繼而在過去數月,為了完成最後階段的準備,他們都馬不停蹄地工作,確保能夠在今年6月底前推出試行計劃,讓合資格的一般公屋申請住戶盡早獲得現金津貼。   試行計劃的前期準備工作包括編寫電腦程式系統、準備申領須知及各項相關表格、籌備宣傳工作、安排發款銀行、覆核公屋申請資料、郵遞安排等等。我想特別指出,輪候公屋的申領住戶當中包括少數族裔人士,為了向他們提供適切服務,房屋署於6 月初特別邀請了融匯---少數族裔人士支援服務中心向同事講解與少數族裔人士溝通的技巧和分享與不同族裔交流的經驗。   此外,由於少數族裔人士可能會向一些非政府機構求助,房屋署亦向相關機構的職員介紹現金津貼試行計劃的內容和申領方法等,以便他們能向少數族裔申領者提供試行計劃的資訊。同時,為方便少數族裔申領者了解試行計劃,房屋署特別提供八種少數族裔語言(印尼語、尼泊爾語、烏爾都語、旁遮普語、他加祿語、泰語、印度語及越南語)的現金津貼試行計劃概覽。   經過多月來的周詳準備工作後,終於可按計劃於6月28日向有關的一般公屋申請住戶發出通知書和申領表。雖然天不造美,當天早上天文台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但同事們在風雨中堅持將約90,000份通知書及申領表安全送抵九龍灣中央郵件中心,如期郵寄予有關住戶。隨後亦於6月30日再透過手機短信通知他們。同事們的熱誠投入,多月來努力不懈,令試行計劃可以順利推行,為紓緩基層家庭的生活困難盡心盡力的拼博,實在值得讚許。   通知書送出後,同事們的工作接踵而來。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申領表,在審核申領個案方面,以先入先出為原則,即先收到的申請會先處理,讓申領住戶可按次序領取津貼。暫時未收到申領結果通知書的住戶不用擔心,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559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參與計劃人士接種約5,598,100劑疫苗。其中,約3,197,4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2,400,6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在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人士中,約1,261,2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1,936,3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在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人士中,約971,0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1,429,6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有70,100人經計劃接種疫苗,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的人數分別約11,100人和14,000人,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人數均為分別約20,500人和24,500人。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和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分別為約94%和98%。   同日約3,700人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18,100人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14宗送院個案。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30/20210730_221441_91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鄧炳強歡迎國安法首宗案件判決

首宗涉及《香港國安法》案件的涉案人唐英傑被定罪及判刑,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歡迎法庭裁決,指當局會詳細研究判詞,再考慮是否就判刑有下一步行動。   鄧炳強今日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時說,法庭清楚說明案中「光時」口號有「港獨」的含義,也有將香港從國家分裂出去的意思。法庭並指出,被告的行為煽動分裂國家,挑戰警隊代表的法律和秩序。   他說,奉公守法的市民不會無故叫喊這些口號,否則要考慮承受法律責任。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30/20210730_193604_76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本財政年度首三月錄赤字305億

政府公布,本財政年度首三個月開支1,440億元,收入1,135億元,錄得赤字305億元。   政府表示,錄得赤字的主因是薪俸稅和利得稅等主要收入大多在財政年度後期收取。   截至6月底,財政儲備為8,973億元。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30/20210730_171429_35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精神健康項目資助計劃推出

政府宣布開展第一期精神健康項目資助計劃,合資格機構可於下月31日或之前向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秘書處提交建議書,申請撥款以推出相關項目。   資助計劃供接受社會福利署經常津助的非政府機構、社會服務聯會機構會員和在本港法例下註冊的大專院校申請。在社區培訓非業界領袖以建立精神健康社區支援網絡、照顧者支援、長者資訊科技支援類別的項目將獲優先考慮。   評審將依據建議書內容,就項目效用、影響、設計、可行性,以及申請機構的經驗及往績作考量。第二期資助計劃詳情明年公布。     行政長官於去年施政報告宣布,2019年社會事件和去年年初開始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為市民精神健康帶來不同程度的衝擊和影響,因此決定在禁毒基金預留三億元,在社區層面加強支援有需要人士,並提高公眾對精神健康的關注。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30/20210730_142046_65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再奪獎牌 何詩蓓百米自由泳摘銀

香港游泳運動員何詩蓓再下一城,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女子100米自由泳賽事勇奪銀牌,是首名香港運動員在一屆奧運會取得兩面獎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衷心祝賀。   連同日前的女子200米自由泳銀牌,何詩蓓已為香港兩度摘銀。她在女子100米和200米自由泳均刷新亞洲紀錄。   林鄭月娥讚揚何詩蓓不斷突破自己,在賽事中表現優秀,力壓多位世界級選手,以驕人成績為香港泳壇再寫下新一頁,她和全港市民都擊節讚賞。   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也衷心祝賀何詩蓓,稱許她多年來艱苦鍛鍊,憑過人拼勁在東奧創下佳績,她的成功將啟發更多運動員追求夢想。他祝願何詩蓓在體壇再創高峰,並感謝教練和支援團隊的貢獻。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30/20210730_103154_34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科學館展覽揭彼思動畫奧秘

科學館明日起舉行全新專題展覽「彼思動畫的科學秘密」,讓觀眾一睹彼思電影的製作過程,深入了解美術人員和電腦科學家如何結合藝術和科技,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精彩動畫。   展覽將呈現彼思動畫製作過程中八個技術程序,包括建構模型、建立骨架結構、建構表面、布景與攝影、角色動作製作、模擬、燈光和成像製作。   市民既可與一眾深受歡迎的彼思電影角色塑像合照,也可透過逾50組互動展品、實物模型和錄像節目,親身體驗動畫製作流程中不同崗位和工作,例如化身動畫師和燈光師,為角色調校姿勢和燈光效果。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表示,該展覽以全新角度,展示彼思動畫在成功背後,如何巧妙融合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STEAM)概念,創造生動可愛的角色和迫真場面。   展覽於科學館地下展覽廳舉行,展期至12月1日。市民須透過展覽網頁預約入場時間,即日起接受登記。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9/20210729_213839_69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陳肇始出席醫學論壇視像會議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日透過視像會議出席2021上海合作組織傳統醫學論壇開幕式及全體會議,並發表主旨報告,向來自11個國家的領導人、駐華使節和衞生部門代表分享香港中醫藥發展的最新進展。   陳肇始在主旨報告中說,特區政府一直致力促進中醫藥發展,並積極推動政策法規、人才培養、科研創新、中醫服務、中藥產業等發展,她感謝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香港特區在中醫藥發展方面的支持。   她說,隨着國家透過《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5年)》給予香港在發展方針方面的支持、香港第一所中醫醫院和政府中藥檢測中心這兩項推動中醫藥發展的旗艦機構落成,以及政府透過五億元的中醫藥發展基金支援中醫藥業界發展,香港中醫藥將迎來更大發展空間。政府將繼續與上海合作組織及其成員國的衞生部門緊密合作和交流,攜手促進中醫藥發展。   中醫服務方面,陳肇始指,政府透過醫院管理局在18區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提供政府資助的中醫門診服務,並在指定公立醫院為特定病症的病人提供中西醫協作住院服務。政府也正興建香港第一所中醫醫院,預計可在2025年第二季分階段投入服務。   中醫醫院作為中醫藥旗艦機構,將帶領香港中醫藥發展,提供門診和住院服務、支援教學、臨床培訓和科研工作,並促進多方協作。   陳肇始又說,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醫管局去年4月推出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為康復出院的患者提供免費中醫內科門診復康服務;其後在今年1月開展住院病人中醫特別診療服務,為在社區治療設施、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內的病人提供中醫診療服務。兩項服務均獲正面評價,也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抗疫治療的優勢。   論壇於本月28至30日在江西省南昌巿舉行,並以視像會議同步直播。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9/20210729_190255_24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專項基金分段擴資助地域與金額

工業貿易署明日起推出措施優化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擴大資助地域範圍,而企業累計資助上限和獲批項目上限均會增加。   專項基金資助地域範圍會由20個已與香港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經濟體,分三階段擴展至37個已與香港簽署自貿協定或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的經濟體。   第一階段措施明日生效,資助地域範圍會擴至日本和韓國,而每家企業的累計資助上限會由400萬元增至600萬元。   工貿署表示,措施有助企業利用投資協定提供的更佳保障發展多樣化市場。署方也計劃提供更多資助,讓企業抓緊國家雙循環發展策略的機遇。   查詢可致電2788 6088聯絡專項基金秘書處。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9/20210729_180426_48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聶德權訪統計處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今日到訪政府統計處,了解人口普查服務中心的工作,並為同事打氣。   聶德權聽取處長陳萃如介紹統計處有關2021年人口普查工作的最新情況,得悉疫情下眾多市民選擇填報網上問卷。他隨後前往人口普查服務中心,了解當值同事進行電話訪問、解答市民查詢、預約面談訪問等工作。   他欣悉政府統計處安排服務中心為本港的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泊爾裔人士提供烏爾都語、印度語、旁遮普語和尼泊爾語的即時傳譯服務,協助少數族裔人士完成人口普查問卷,並在油尖旺、深水埗等六區設服務中心,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即時傳譯服務和進行訪問。    聶德權表示,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規模龐大,為香港的未來發展提供重要的統計資料,有助政府制定政策、規劃全港和地區社會服務和設施等,數以千計的人員正全力投入這項重要工作。   部門人員在疫情下外出執勤,為此悉心籌劃,聶德權向各同事致意,呼籲市民支持部門的工作。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9/20210729_151603_64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本港錄兩宗新型肺炎輸入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港新增兩宗外地輸入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兩名男患者由坦桑尼亞和美國抵港。   另外,防護中心昨日接獲一宗英國確診通報,46歲男患者本月15日從香港乘搭CX251航班前往倫敦,17日的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該患者沒有病徵,防護中心正與英國當局跟進個案,並展開流行病學調查。   鑑於患者於潛伏期內曾入住銅鑼灣香港珀麗酒店,為審慎計,當局昨晚已把該酒店納入強制檢測公告,有關人士須接受強制檢測。   過去14天,本港累計新增25宗個案,全屬外地輸入。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9/20210729_142847_19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法援署回應唐英傑案失實評論

法律援助署回應網上謬誤評論,指國安法案被告唐英傑獲該署委派五名律師參與案件的說法不實。   該署表示,只曾就該案委派資深大律師及大律師各一名,另一獲法庭接納以義務性質參與的大律師並非由該署委派。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8/20210728_221527_04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引入機械人科技 促進智慧政府發展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今日出席促進機械人科技應用創新比賽頒獎典禮。他讚揚參賽的政府部門隊伍敢於創新,勇於開拓新領域,為公共服務注入新思維和新動力,推動智慧政府發展,令市民受惠。   薛永恒致辭時表示,政府一直鼓勵引入創新科技提升公共服務,達致便民利民。機械人技術是香港的重點研發範疇之一,發展潛力非常巨大,技術應用層面廣泛。這次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舉行的比賽將機械人技術與公共服務接軌,透過支援方案的概念驗證,提供場景測試技術,加快機械人技術在部門實際應用。   他鼓勵政府同事和業界善用資科辦的智慧政府創新實驗室、機電工程署的機電創科網上平台,提出更多創新方案,加速智慧政府發展。   比賽吸引13個政策局和部門參加,合共提交38份創新方案。評審委員會甄選十個入圍方案,智慧政府創新實驗室把方案與本地科技業界配對,進行六個月概念驗證。最終評審委員會聽取十強隊伍介紹概念驗證的過程和結果後,選出各獎項得主。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林偉喬指,智慧政府創新實驗室會推動各獲獎方案在政府內試用,提升公共服務的質素和效率,讓市民感受創科為公共服務帶來的嶄新、便利體驗。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8/20210728_181443_22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新冠疫苗接種監測更新

截至本月25日,衞生署過去一星期共接獲179宗涉及曾接種新冠疫苗人士的異常事件報告,其中並沒有離世前14日內接種疫苗人士及與接種疫苗有潛在關聯的死亡個案。   截至同日晚上8時,市民共接種超過527萬劑新冠疫苗。衞生署接獲4,539宗異常事件報告,佔接種總劑量0.09%,其中27宗為離世前14日內曾接種疫苗人士的死亡個案,佔接種總劑量0.0005%,沒有死亡個案顯示與接種疫苗有關。   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已總結13宗死亡個案與疫苗接種沒有因果關係,初步認為十宗個案與疫苗接種沒有關聯,四宗尚待評估。專家委員會認為至今並未發現不尋常現象。   另外,根據醫院管理局資料,上月28日至本月25日,未有接種疫苗紀錄的死亡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74.2宗,有接種疫苗紀錄的死亡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2.3宗,整體死亡率與過去三年同期數字相若。   其中,未有接種疫苗紀錄的急性中風或急性心肌梗塞死亡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3.9宗,有接種疫苗紀錄的同類死亡個案比率則為每十萬人0.2宗。   此外,未有接種疫苗紀錄的流產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28.1宗,有接種疫苗紀錄後流產的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6.4宗。   根據統計分析,未有證據顯示接種疫苗增加接種者的死亡或流產風險。有關參考數據將上載至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專題網頁。   至於非死亡異常事件個案大部分為較輕微個案,詳情可參考香港新冠疫苗的安全監察報告。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8/20210728_171316_95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新型肺炎輸入個案增一宗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港新增一宗外地輸入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女患者由沙特阿拉伯抵港。   過去14天,本港累計新增27宗個案,全屬外地輸入。    衞生防護中心並提醒與黃大仙金鳳街1至3號和屯門恒順園第6座相關的指明人士,須遵從強制檢測公告於明日接受檢測。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8/20210728_141558_39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政府嚴肅處理恐嚇法官行為

律政司表示,法官行使司法權力,必嚴格依據適用法律和證據處理案件。政府絕不容忍法官因履行司法職能而被人恐嚇並威脅,對無視法紀及損害法治的卑劣惡行必定嚴正執法。   對於有法官判案後遭受恐嚇威脅其人身安全,律政司回應時指,法官受《基本法》第85條保障,獨立進行審判,不受任何干涉。法官履行司法職能而被恐嚇並威脅其人身安全,政府絕不容忍,警方會將不法分子早日緝拿歸案,保障社會安寧。   根據《刑事罪行條例》第24條,威脅他人使其人身遭受損害,即屬犯罪,一經公訴程序定罪,可處監禁五年。   律政司表示,恐嚇屬嚴重罪行,任何人都不應以身試法。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7/20210727_233720_01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博物館展覽重溫香港普及文化

文化博物館7月28日起舉辦展覽「瞧潮香港60+」,聚焦二次大戰後至2000年代初本港流行音樂、電影、電視和電台廣播節目發展,旁及漫畫和玩具,承傳多元文化,參觀者可從中尋找本港的發展軌跡。   有關展品逾千件,包括演員蕭芳芳60年代粵語歌舞片所穿迷你裙;歌手許冠傑1978年獲頒的半斤八両白金唱片;已故歌手梅艷芳、張國榮、羅文的的舞台服飾;Beyond樂隊已故主音歌手黃家駒首支木結他。   此外,1973年度首屆香港小姐競選的入場券、電影海報設計師阮大勇的電影海報手稿、設計師靳埭強的海報作品等均在展出之列。    「瞧潮香港60+」開幕典禮今日舉行,文化博物館館長(特別職務)吳雪君在早前新聞界預展上表示,流行文化是日常生活一部分,展覽聚焦電影、電視等大眾媒介,參觀者可從中尋覓個人回憶。   展覽屬常設性質,市民可免費參觀。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7/20210727_195248_549.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特首悼李文達逝世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對李文達逝世表示深切哀悼,並代表特區政府向其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林鄭月娥表示,李文達是成功商人和傑出工業家,他將承傳的祖業發展為家喻戶曉的中式醬料王國,產品銷售至全球,成就卓越。   李文達多年來致力弘揚中國傳統與飲食文化,並熱心公益,設立慈善基金,支持本地慈善和社會服務。他也關心國家發展,在內地參與建設,扶貧助學。   李文達於2018年獲頒授銀紫荊星章。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7/20210727_181956_57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共產黨與一國兩制講座今舉行

公務員事務局今日舉辦《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兼談中國共產黨與「一國兩制」》講座,由原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馮巍透過視像形式主講,約200人出席。   馮巍回顧了中國共產黨的重要發展歷程,以及新時代下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念和與「一國兩制」的關係。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在講座上說,國家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經濟、社會、文化、體育、科技等領域均取得輝煌成就,國際地位與日俱增,成績令每一個中國人驕傲。   聶德權指,要了解國家,先要認識中國共產黨在國家的領導地位和使命。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這歷史性時刻,多了解黨在國家新時代的關鍵角色,意義特別重大。   他表示,中國共產黨是「一國兩制」方針的創立者。「一國兩制」不單讓香港順利回歸祖國,也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礎,讓香港作為國家的特區能長遠持續發展,並貢獻國家。政府會致力加強公務員培訓,特別是對《憲法》、《基本法》和國家發展的認識。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7/20210727_170145_84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本港錄一宗新型肺炎輸入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港新增一宗外地輸入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男患者7月3日至24日到過西班牙和瑞士。   過去14天,本港累計新增27宗個案,全屬外地輸入。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7/20210727_143141_37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內地高校錄取港生結果周四公布

教育局表示,已報名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的學生,可於星期四至下月7日登入指定網址,查閱錄取結果或申請補錄。   院校將按第一至第四志願分批公布首輪錄取結果,第一志願錄取結果率先於星期四公布,第二志願星期六公布,第三、第四志願分別下月1日和2日公布。   如學生達最低錄取要求但首輪未獲錄取,可於下月2日下午4時至下月4日下午4時在網上遞交補錄志願。   獲院校首輪錄取或補錄的學生9月1日前會收到入學通知書,詳情可瀏覽教育局網頁。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7/20210727_112400_659.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533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參與計劃人士接種約5,336,700劑疫苗。其中,約3,065,2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2,271,5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在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人士中,約1,217,9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1,847,3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在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人士中,約925,7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1,345,8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有66,600人經計劃接種疫苗,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的人數分別約11,200人和11,800人,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人數分別約21,700人和21,900人。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和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均為約98%。   同日約4,400人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22,000人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十宗送院個案。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6/20210726_215041_05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6月出口貨值按年升33%

政府統計處公布,6月本港整體出口貨值按年升33%,進口貨值升31.9%,錄得有形貿易逆差405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9%。   6月份商品整體出口貨值為4,066億元,進口貨值為4,471億元。   經季節性調整的數字顯示,今年第二季與首季比較,商品整體出口貨值下跌1.9%,進口貨值則上升1.7%。   政府表示,6月份商品出口貨值繼續強勁增長。輸往內地、美國和歐盟的出口增速加快,輸往其他亞洲市場的出口也見不同程度的升幅。今年上半年的商品貿易總額達47,486億元,較2018年同期高位超出13%。   展望未來,外圍環境改善,短期內應繼續支持香港的出口表現。然而,近期一些主要市場變種2019冠狀病毒感染數字急增、中美關係發展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仍值得關注。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6/20210726_163854_37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科技抗疫成效顯著

自6月7日至今,香港已連續48天沒有錄得任何本地個案,疫情明顯受控。與此同時,疫苗接種率在過去一個月穩步上升,至今市民合計已接種了527萬劑疫苗,而已接種首劑疫苗的市民佔合資格人口44.6%。如接種率可以維持在較高水平,9月底可望達到七成,初步為香港築起免疫屏障。這個成績得來不易,我要感謝各防疫抗疫團隊的努力和市民的充分配合。   疫情發展及抗疫工作   過去一個月,世界不同地方,特別是東南亞地區疫情相繼反彈,且多涉及變異病毒株,因此香港亦須緊守外防輸入。在嚴格把關下和6月下旬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市面已回復相當程度的商業及社交活動,一些大型展覽亦如期舉行;然而疫苗接種率雖然穩步上升,但與理想水平仍有一定距離。平衡各項因素後,政府決定大致維持各項防抗疫情的措施,至下月再作檢視。   與此同時,為審慎起見,針對部分輸入個案的患者在離港前或回港後的所到之處,我們分別採取寧緊莫鬆的圍封檢測及強制檢測行動,以確保沒有病毒傳入社區。猶幸至今未見有輸入個案引致本地感染的情況。   在疫苗接種方面,我們欣見更多機構參與外展疫苗接種計劃,至今已涵蓋國際專業服務企業、地產發展商、金融機構、建造業界、公共事業機構、物管企業、學校、主題公園和地區團體等。此外,我們安排學校以團體預約形式到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疫苗;為的士及公共小巴司機提供一次免費身體檢查服務,消除他們對接種疫苗的疑慮等;提高私家診所為長者接種疫苗的津貼和接受長者無須預約可到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疫苗。由於長者感染新冠病毒的發病率較高,病情亦會較嚴重,社會各界必須齊心協力鼓勵長者接種疫苗。   科技抗疫   特區政府的防疫抗疫工作取得成效絕非偶然,除了市民同心抗疫外,亦要歸功於我們近年不斷推廣和支持的創新科技應用大派用場。以下是一些我們利用科技協助抗疫的例子:   病毒檢測   病毒檢測是疫情防控十分重要的一環。從疫情於去年初爆發,我們就促成本地私營化驗所大規模引進檢測科技以提升檢測量,使最高檢測量由抗疫初期每日最多處理數千個樣本,增加至目前約每日十萬個樣本。事實上,香港已累計做了超過2,100萬次檢測,以每100萬人口計是位居世界前列,而相對於我們的確診個案數字,檢測量更是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高1。   特區政府環境保護署和渠務署自去年起連同香港大學的跨學科團隊進行污水監測,並應用團隊開發的檢

本港今日無新增確診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布,截至今日凌晨,本港沒有新增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累計確診個案維持11,978宗。   過去14天,本港累計新增27宗個案,全為輸入個案。   另外,防護中心提醒與太古城金殿台唐宮閣相關的指明人士明日須遵從強制檢測公告接受檢測。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6/20210726_143826_03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鄭若驊明日訪京

律政司司長鄭若驊明日至周五訪問北京,其間會與部委和機關官員會面,並簽署合作文件,加強內地與香港就法律、爭議解決和促成交易的培訓和交流。   她明日由深圳前往北京,周六由北京經深圳返港。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6/20210726_120357_459.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香港學生物理數學奧林匹克奪奬

兩隊由香港學生組成的隊伍分別參加第51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和第62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取得驕人成績。由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兩項比賽透過在線監督舉行。   國際物理奧林匹克本月17日至24日舉行,由立陶宛維爾紐斯主辦,來自76個國家或地區約370名學生參加。香港隊奪得三面金牌和兩面銀牌,屬近年最佳成績。金牌得主為國際基督教優質音樂中學暨小學學生陳子峻、高主教書院學生鄭逸朗、拔萃男書院學生劉思進,喇沙書院學生蔡蔚正和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學生梁振鋒則獲銀牌。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由俄羅斯聖彼得堡主辦,本月14日至24日舉行,來自107個國家或地區619位學生參加。香港隊奪得一金、三銀、一銅。拔萃男書院學生徐子豐贏得金牌,銀牌得主為聖保羅男女中學學生朱卓熹、拔萃男書院學生梁譽曦、英華書院學生游証恩,聖保羅男女中學學生賴煒諾則奪得銅牌。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祝賀香港隊在兩項賽事中表現卓越,指他們於國際比賽取得佳績,不單反映學生在物理學和數學的才華,也展示他們在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的解難能力及非凡創造力。   他說,局方除設立資優教育基金,為資優學生提供多元化校外進階學習課程外,也更新課程及提升學生能力,加強教師專業發展。政府致力推動STEM教育,培育多元創科人才,學生需抓緊香港融入國家發展的機遇和開拓國際視野,發揮才能,盡展所長。   參加兩項比賽的香港代表隊成員在香港選拔賽表現優秀,完成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的增益課程後獲選代表香港出賽,費用由教育局全數資助。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5/20210725_123458_33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職津申請下月起可透過智方便遞交

過去一年,各地社會或經濟分析的論者都眾口一詞指出,環球疫情令到大中小企業機構加速數碼轉型;在個人層面,老中青幼,從日常餐飲速遞、網購、叫車、上網課等等,都已增加使用各式數碼服務。近期的消費券登記,讓更多市民熟習使用「智方便」和電子錢包的功能。不同的政府部門都與時並進,致力推出能夠方便市民的電子服務。其中,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將於下月起推出透過「智方便」填表交表的省時服務。   職津申請可利用「智方便」   職津處於2019年9月起已推出網上申請服務,以便利職津申請人遞交申請及向職津處提供補充文件。為進一步便利申請人及減省處方處理申請的時間,職津處會分階段加強職津計劃網上申請服務,第一期新功能將於今年8月2日推出,當中包括:   -   職津申請人只要登記「智方便」戶口1,便可使用電子預填表格;   -   在升級至「智方便+」2後,職津申請人可以數碼簽署電子預填表格即時在網上遞交申請;及   -   職津申請人可以在網上查閱他們已遞交的職津申請及查閱負責處理申請的個案主任的姓名及聯絡方法,以及下載透過電子方式遞交的申請等。   除常設的紙本預印申請表格外,職津處會根據申請人對上一次的成功申請準備一份電子預填表格,方便他們遞交新一輪申請。如申請人的住戶情況維持不變,申請人只需在網上更新部分資料,提供新一輪申請的住戶入息、工時及資產證明即可,操作更為方便。第一期優化措施推出後,申請人可使用「智方便+」數碼簽署電子預填表格及即時在網上遞交申請,大大省卻列印、簽署及郵寄所需的程序及時間。職津申請人更可通過「智方便」隨時隨地下載申請紀錄和查閱負責處理申請的個案主任姓名及其聯絡方法以查詢申請進度等。   職津處並計劃於今年12月推出優化職津計劃網上申請服務第二期新功能,包括讓申請人在網上撤回已提交的申請、更改已提交的資料,以及提出覆核/上訴申請等。   改善職津計劃的措施   政府近年就職津計劃落實了多項改善措施,包括放寬申請資格、兩度大幅增加津貼額及容許申請住戶合併所有住戶成員的工時以獲取較高額津貼等。截至2021年6月底,職津計劃有超過59,000個活躍住戶(涉及超過19萬人),較2018年落實改善措施前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即職津的前身)受惠戶數(27,600個)增加超過一倍。在2020至21年度,用於發放職津的年度開支約17億7,000

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諮詢料今年展開

上周跟大家分享了基層醫療的理念及設立地區康健中心的最新進展,今天我會與大家談談香港基層醫療的未來藍圖。   基層醫療健康發展督導委員會   為全面檢討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的規劃,由我擔任主席的基層醫療健康發展督導委員會,正就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制訂發展策略,從人力和設施配套、夥伴模式、社區參與、規劃及評估架構,以及策略制定等方面,就基層醫療健康發展提供意見,以期為香港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制定可持續發展藍圖。   鞏固的基層醫療系統是醫療系統的基石。然而,與基層醫療系統相連的第二層及第三層醫療服務亦相當重要,並必須與基層醫療系統良好協作。有關三層醫療服務,大家可參考我上周的網誌。   我們的願景是建立一個能夠提升全體市民健康、提高市民生活質素,同時能為香港每一位市民提供醫療保障的基層醫療系統。透過加強基層醫療服務,加強預防性護理、減低市民對住院的需求、促進市民健康,以長遠達致符合整體醫療需求及有效控制開支的增長。   基層醫療健康發展藍圖   制訂中的基層醫療健康發展藍圖會探討國際經驗,透過參考全球不同地方(例如中國、英國、新加坡、紐西蘭及澳洲等)的基層醫療政策理念、方向與措施,歸納當中值得香港借鑑之處,以建立一個能夠提升全體市民健康、提高市民生活質素的基層醫療健康系統。   在委員會的帶領下,我們正就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的發展及醫療體系的改革展開討論。構思中的基層醫療健康發展藍圖將會探討:    (一) 以地區為本,預防為主的基層醫療系統 隨着地區康健中心服務逐步推展到全港18區,有關發展藍圖將集中探討以地區為本的基層醫療系統的發展和服務整合。當中,我們將探討如何以地區康健中心為輔助基層醫療醫生為核心,並透過公私合營和醫社合作等服務模式,聯繫及協調地區服務夥伴,包括公營醫療服務、私營醫療服務、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以至社會服務,以提供及整合區內的疾病預防、疾病管理、社區康復、照顧支援等基層醫療健康服務,以提升市民健康質素。同時,地區康健中心亦會與醫院管理局轄下醫院緊密聯繫,以轉介合適個案到中心作跟進。至今,醫管局轉介了超過100個案到地區康健中心參與社區復康服務。   (二) 基層醫療人手規劃及培訓 政府在2017年公布《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為醫療人力規劃奠定基礎,確保有足夠合資格的醫療專業人員,支援本港醫療系統健康持續發展。

增加土地供應 突破發展困局

昨天我到深水埗區探訪了住在劏房的市民和住在公屋的長者,與他們聊天,希望更直接了解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和想法。對於基層市民來說,最需要解決的生活難題是住屋問題。劏房面積狹小且租金高昂,令基層市民生活捉襟見肘;活動空間不足,往往更令年幼子女欠缺適合的生活與學習環境。大家的生活也許面對不同困難,衣、食、住、行、柴、米、油、鹽樣樣都要應付,但是住屋問題可說是眾多難題中的最痛。   長久而來,土地與房屋問題一直困擾着香港社會。因為持續的土地供應不足,輪候公屋的時間越來越長,結果是低收入及基層市民的住屋問題不斷惡化。同時,中產打工仔要置業也同樣艱難。商用物業過去供應不足引致租金高昂,亦遏抑了不同產業的發展空間。   過去的政治爭拗、議會空轉,導致很多政策與改革也寸步難行。但是,當中央透過《香港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為香港解開了政治困局,我們接下來便必須把握有利的環境,堅定不移、全力盡速地破解香港社會向前發展的最大制約。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不久前便明確提到,當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時候,期望「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將會更為光明,社會更和諧安寧,現在最令人揪心的房屋問題將得到極大改善,將告別劏房、籠屋,整體社會將更美好和充分發展。以此立定目標,土地房屋這個一直令香港發展受到極大制約的困局,必定會被破解,因土地不足而衍生出來的問題,也必定被疏導和處理。在國家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之時,就是2049年,即未來的廿多年內,甚至在這時點前,香港必須告別劏房。   解決劏房已是明確不過的目標,同時必須全力破解的是住屋貴、住屋難、住屋細的問題,這表象的背後,其實是香港面對的兩大矛盾:收入的貧富懸殊和資產的貧富懸殊。   這兩大矛盾的關鍵原因---住屋。如果能透過提供適切而可負擔的合理居住空間,讓市民能減低居住成本,又或能置業安居,這一方面可處理劏房住戶租金貴、住得細的問題;另一方面,顯著省下的租金開支,可讓市民實實在在的提升生活質素,以及逐步累積資產。   突破深層糾結的困難從來不容易,如果我們的思維無法跳出過去的框框或路徑,只會令我們在解決本港土地房屋問題時落得一籌莫展。不過,香港社會過去幾年經歷了由亂轉治,正步向由治及興的階段,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高的站位去重新審視土地房屋問題、不輕易放棄任何選項,必須以千帆競發的態度和決心,衝向目標。   住屋難

歷奇須互助 難關同跨越

對於有意一試膽量、在離地一定高度的木板上遊走的健兒來說,香港青年獎勵計劃賽馬會愛丁堡公爵訓練營是不錯選擇。營內歷奇公園四人團隊繩網,其中一層離地三米,另一層離地七米,有賴參加者表現團隊精神,合力過關。   參加者須佩戴安全帽和防護裝備,平衡力較佳者可先踏上高掛空中的木箱,站穩後再協助另一隊員起步,其間各人可彼此牽手,協力前行。繩網陣設有14個關卡,教練按情況給予隊員指導,講解過關竅門。   就讀於教育大學的梁獻滔先後兩次參與活動,對全隊如何順利完成有所體會,認為秘訣在於互勵互助。「隊友要不時互相鼓勵,在適當時伸出援手。」   挑戰膽量 別具意義   香港青年獎勵計劃部門主管(青年發展)曾昭龍說,攀爬四人繩網除了考驗各人的勇氣和體能,背後還有深層意義。「引伸到處事方面,我們要多考慮和包容別人的想法,並了解別人的強項和弱項。」   曾昭龍解釋,隊員攀爬時要彼此扶助,共同進退。「即使其中一人能力很高、體能很好,也無濟於事,還要看其餘三人。如果有人驚慌顫抖,整隊也會受到影響,難以完成。」   青年人能明白箇中意義,對個人成長和發展將大有裨益。行政長官在去年施政報告中建議推廣青年戶外歷奇訓練活動,青年發展委員會循此部署,為青年人提供有系統、具質素和規模的本地戶外歷奇訓練活動。   親子歷奇 有助溝通   香港青年獎勵計劃旗下賽馬會營聚這一家計劃圍繞三個主題,包括技能、康樂體育和野外鍛煉,為家庭籌辦手工藝工作坊、親子歷奇、創新運動體驗、擴增實境運動體驗等活動,有助子女建立自信心,也讓父母了解子女的性格、能力和興趣。   曾昭龍說:「透過有關活動,我們希望父母能了解子女強弱所在,為他們安排日後發展。」   香港青年獎勵計劃署理主任(青年發展/教育及服務)趙灝霆負責為家庭安排活動,其中手工藝工作坊教授扎染技巧,並指導設計圖案布袋。   「男生以往可能較少接觸手工藝創作,而扎染技巧工作坊則有助家長從不同角度欣賞子女的創意。」   一名女學員表示,原以為藍染過程很複雜,豈料年僅六歲的兒子也能學會,這種讓家人一起參與的活動很有意義。   創新運動 樂在其中   參與計劃的家庭也可一嘗地壺球和擴增實境閃避球的樂趣,一家大小組隊迎戰對手,更添彼此默契。   趙灝霆說:「隊員需要互相溝通,制定策略撞開對方的地壺球,並把己方的地壺球撞進

逾300萬人已接種首劑新冠疫苗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參與計劃人士接種約5,214,000劑疫苗。其中,約3,006,7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2,207,3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在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人士中,約1,200,7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1,806,1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在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人士中,約905,8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1,301,4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有64,400人經計劃接種疫苗,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的人數分別約8,900人和12,000人,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人數分別約15,100人和28,400人。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和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分別為約97%和99%。   同日約3,900人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21,000人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14宗送院個案。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4/20210724_215240_68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本港錄兩宗新型肺炎輸入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港新增兩宗外地輸入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一男一女患者分別由阿聯酋和美國抵港。   過去14天,本港累計新增24宗個案,23宗屬外地輸入,一宗與輸入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   衞生防護中心並提醒與屯門恒順園第6座和大角咀道149至157號中美樓相關的指明人士,須遵從強制檢測公告於明日接受檢測。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4/20210724_144120_46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視乎疫情 適時調整外傭來港措施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政府一直研究如何滿足有需要家庭對外籍家庭傭工的需求。至於可否容許已接種疫苗的外傭來港,他說,視乎疫情發展,希望適時調整相關措施。   政府正實施地區性航班熔斷機制,禁止從部分地方來港的民航客機着陸。羅致光今日出席電台節目後會見傳媒時表示,其間被問到可否容許受影響國家的傭工在原居地接種疫苗後來港工作。   他說,已接種疫苗的外傭能否來港,需檢視其原居地的疫情;其他考慮包括如何確認接種證明和是否需要外傭接受抗體檢測,當局會繼續與相關國家的政府和駐港領事溝通。   至於院舍員工強制檢測周期會否再縮短至少於七日,羅致光表示,新冠病毒特別是變異病毒株的發病時間可短至三、四日,政府會繼續檢視現有安排,在考慮科學證據的同時顧及院舍運作會否受影響。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4/20210724_121603_17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同賞奧運 支持港隊

唐英年主席(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霍啟剛主席(香港奧林匹克之友主席)、馬逢國議員(立法會議員)、各位體育界朋友、各位現場朋友:   大家好!今晚真的非常興奮,可以在西九文化區跟大家聚首一堂,迎接東京奧運的來臨。為甚麼很興奮呢?因為我們在這裏一起為香港運動員打氣,而且今次奧林匹克之友選址非常好,選在一個文化區舉辦活動。無論是體育或文化,也是特區政府近年大力推動的領域,我們亦相信香港非常有條件成為一個國際體育之都,以及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本屆奧運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足足相隔了五年才舉行。在這期間,主辦機構面對很大挑戰;所有參賽的運動員,包括香港的運動員,都面對比往時更加艱難的情況。無論他們的集訓,或現時身在東京的運動員,都多了很多因為疫情而要遵守的規矩和限制,但正正是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香港運動員做出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一共有46位香港運動員參加38項比賽,涵蓋14項運動。對於他們為香港爭取到如此好的成績,無論比賽結果如何,都值得我們為他們鼓掌。   剛才Ken(霍啟剛)都說過,今年還有一個突破的安排,就是特區政府首次斥資購買賽事播映權,然後交給香港的電視台免費傳播,讓大家無時無刻都可以看到奧運項目。我希望透過大家的支持,在未來兩星期,香港會有一個很好的奧運氛圍,亦時時刻刻能夠支持香港運動員,為他們打氣。   我們今日有這麼多人能夠聚首在這裏出席一個體育項目,全靠香港市民差不多18個月以來齊心抗疫。我呼籲大家今晚都要緊守防疫抗疫的要求,戴好口罩,不要太多人坐在一起;亦希望大家可以繼續鼓勵身邊的親戚朋友,盡快接種疫苗。如果我們的疫苗接種率能夠推得更高,我們在下半年將會為市民帶來更多盛大的體育和文化節目。   在此預祝香港運動員旗開得勝,亦祝大家有一個愉快的晚上。多謝大家。   (以上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7月23日出席「香港隊加油!」開幕典禮的演辭)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3/20210723_204517_50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選管會不就提名有效與否提意見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馮驊表示,選管會不會就提名和選票是否有效作任何指示,也不會提出意見。   馮驊今日在記者會公布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活動指引,其間被問到設立提名顧問委員會相關事宜。他說,相關選舉法例規定,提名顧問委員會可就選舉一般事項提供意見,但不能就相關人士擁護《基本法》和效忠香港特區的聲明有效與否提意見。   馮驊表示,以往涉及選舉提名和選票是否有效的工作由選舉主任負責,選管會不作任何指示或提意見,隨着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成立,決定提名是否有效的工作交由資審會負責,選管會也不會評論。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3/20210723_125535_85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特首官員行會成員利益申報更新

政府今日公布,行政長官、政治委任官員和行政會議成員的個人利益申報資料已作周年更新,公眾可於行會網頁查閱。   行政長官和政治委任官員按《政治委任制度官員守則》提交的個人利益申報資料,也上載至相關辦公室或政策局網頁。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3/20210723_164411_78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新型肺炎輸入個案增兩宗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港新增兩宗外地輸入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兩名女患者由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孟加拉抵港。   過去14天,本港累計新增23宗個案,22宗屬外地輸入,一宗與輸入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3/20210723_141742_26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接種第三劑疫苗與否言之尚早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轄下兩個科學委員會今日舉行聯席會議,討論完成接種兩劑新冠疫苗的市民是否需要接種第三劑疫苗。委員會認為現時言之尚早,需待兩、三個月後,海外和本地均累積更多數據才能下結論。   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在會議後向傳媒表示,委員會的共識是需要更多接種第三劑疫苗後抗體水平的數據才能下結論。他認為市民接種兩劑疫苗後不需驗抗體,否則只會產生更多猶豫。   他解釋,病毒入侵人體後,T細胞會與病毒對抗,只要T細胞有足夠反應,病人便會康復,不會病重甚至死亡。即使患者體內的抗體不足,T細胞也會在病毒入侵後瞬即產生反應,市民不應單憑抗體水平來判斷是否接種第三劑疫苗。   他又指,目前本港疫苗接種率不高,不少市民尚未接種第一、二劑,談何接種第三劑,他認為當前要務是盡快提高疫苗接種率。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2/20210722_200644_18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鄧炳強視察大潭峽懲教所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今日視察大潭峽懲教所,了解懲教所的工作環境和日常運作,聽取有關智慧監獄發展事宜。   懲教署2019年展開大潭峽懲教所改建工程,該懲教所今年5月開幕。改建後的大潭峽懲教所是署方第一所智慧監獄,將科技融入日常管理和保安,以提升運作效率和推動人性化管理。   懲教署署長胡英明向鄧炳強介紹保安及監察系統、運作及管理系統、在囚人士自我管理系統和強化職員能力系統,以及智慧監獄的發展。   鄧炳強觀看懲教所人員的處境示範,了解他們的工作情況。他喜見懲教所注入智慧元素的現代化管理模式運作順暢,有效減省繁瑣程序,改善工作環境。   懲教院所負責羈押觸犯暴動相關罪行人士,在囚人數因而持續上升,署方人員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鄧炳強感謝懲教人員秉持專業態度,肩負懲教並重的使命,以無畏無懼的精神堅守刑事司法體系最後防線。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2/20210722_170142_22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聶德權檢閱消防處結業會操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今日出席在消防及救護學院舉行的消防處結業會操,他致辭時讚揚消防處自2019冠狀病毒病爆發以來,肩負前線抗疫重任。   聶德權表示,消防處在疫情爆發以來,除為疑似和確診患者提供緊急治療,也負責把他們和相關密切接觸者送往醫院等設施接受檢測、檢疫或進一步治療。   此外,該處一直全力配合政府的抗疫措施,包括協助設立檢疫中心和臨時醫院、派出過千人員協助推行普及社區檢測計劃並擔任檢測中心主任和採樣員,以及派員上門檢查接受家居檢疫人士和追蹤確診個案。   其中,在今年2月首次於佐敦進行指明受限區域大型強制檢測行動中,消防處短時間內招募近八百名人員到場幫忙,分擔大量現場支援和後勤工作,合力堵截社區的病毒傳播鏈。   聶德權表示,消防處雖要接連應付與疫情相關的艱巨任務,但仍高效地推展多項工作計劃,務求不斷改良服務,配合社會需要。   他勉勵學員將來好好把握培訓機會,不斷充實自己,以緊貼部門快速前進的步伐和應對工作上種種新挑戰;同時積極參與政府和消防處各項建設,延續不斷創新求變的精神,履行該處「救災扶危,為民解困」的使命。   今日共有14名消防隊長、三名救護主任、79名消防員和77名救護員結業,他們在會操後示範模擬撲滅火警和救傷工作。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2/20210722_162317_34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廢塑膠回收先導計劃年內擴至九區

數十年來,塑膠濫用成災,嚴重影響環境,包括威脅海洋生態,最終危及大家的健康!加強管制塑膠產品是近年全球大勢所趨,尤其針對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樣的即棄膠產品,如購物膠袋、即棄膠餐具、飲品膠樽,以至塑料包裝等。   與時並進,政府在今年2月推出《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加強推動全民減廢,同時支持資源循環,以邁向零廢堆填。當中,不少舉措與「走塑」相關,包括:   ‧ 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公眾諮詢剛完) ‧ 管制即棄膠餐具(公眾諮詢至2021年9月8日) ‧ 探討處理其他單次使用塑膠(年內與民共議) ‧ 加強全港社區回收網絡(如新推回收便利點) ‧ 擴展廢塑膠回收先導計劃(現三區先行) ‧ 推廣減少即棄膠餐具的「走塑」文化(如「走飲管」)   相關產品及回收市場正急速變化!固然,源頭減廢「走塑」是重中之重;乾淨回收以促進資源循環,亦有其環保角色。今年早前的網誌,已介紹了回收便利點和綠綠賞;今回,介紹環保署轄下廢塑膠回收先導計劃。   三區先行   若你在東區、觀塘、沙田居住或出沒,請注意廢膠回收的新計劃!   過去,香港回收以市場作主導,有市有價,但時有波動,服務參差,近年更見全球回收市場大逆轉!政府審時度勢,更新減廢藍圖,包括有需要時介入市場,環保署新推展的廢塑膠回收先導計劃(俗稱「中央收膠」),在上述三區先行,就是例子之一。   此三區有近70萬個家庭(人口約190萬),現時可善用區內「綠在區區」的回收環保站、回收便利點及回收流動點,乾淨回收各類可回收廢塑膠;又可試用環保署為迎接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制而推出的入樽機,乾淨回收飲品膠樽;還有,請支持環保署自2020年新推出的「中央收膠」先導計劃,所收各類可回收廢塑膠,其實與「綠在區區」等同,我們更在合約上清晰要求承辦商不只負責收集廢塑膠,並必須將之進一步轉化為高品質的再生原材料,之後或出口或內銷,都有市有價。計劃重點在於有信心確保轉廢為材,使可資源循環的廢塑膠不堆填。   四百屋苑先試   「中央收膠」先導計劃提供非工商業廢塑膠回收服務,歡迎區內各私人屋苑及住宅大廈等免費參與,同行支持乾淨回收,以擴大環保署轄下信心回收的覆蓋範圍。   現時,此三區共逾440個屋苑、大廈等處所已登記參與「中央收膠」先導計劃,覆蓋超過三區內五成人口。參與處所的廢膠回收桶均貼上鮮明的橙

將軍澳土地收回建公屋

地政總署今日張貼公告,收回兩幅共約189.3平方米的私人土地和徵用被五個墳墓佔用的約125.9平方米土地,以在西貢將軍澳魷魚灣村以西和香港電影城以東發展公營房屋。   根據《收回土地條例》和《土地徵用(管有業權)條例》,土地將於收回土地公告和徵用土地公告張貼後三個月,即10月23日歸還或轉歸政府。政府會與土地業權人和受影響人士緊密溝通,妥善處理補償事宜。   有關項目落成後會提供約5,840個單位,首批公營房屋住戶預計2028至29年度入伙。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2/20210722_140952_91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院舍員工新一輪強檢日內展開

政府宣布,第21輪安老院、殘疾人士院舍及護養院員工強制檢測本月25日展開,已完成接種新冠疫苗的人士無須接受檢測。另由第22輪強制檢測起,檢測周期將縮短至七天。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昨日發出強制檢測公告,規定由安老院、殘疾人士院舍、護養院以及附設日間服務單位僱用或透過外聘服務合約提供服務的全職、兼職和替假員工,如於下月4至10日期間值勤,須於本月25日至下月3日按照公告指明的規定及程序,接受2019冠狀病毒聚合酶連鎖反應核酸檢測,而有關檢測樣本必須是非自行採集的鼻腔和咽喉合併拭子樣本。   已完成接種兩劑新冠疫苗滿14天或在香港以外地區完成接種獲認可疫苗的人士,則可豁免檢測。如他們自願接受檢測,仍可繼續獲得免費檢測服務。   院舍員工可於社區檢測中心、流動採樣站接受病毒檢測,或透過院舍、營辦人自行安排由醫護人員或受訓練人員採集樣本,並於政府認可化驗所接受檢測。此外,員工可到有關認可化驗所自費接受檢測。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2/20210722_114435_23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港鐵會逐步理順不規則票價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屯馬線部分車程票價受原有鐵路網絡的票價結構限制,出現短貴長平的不規則情況,港鐵會透過票價調整機制分階段理順。   陳帆在立法會回應葛珮帆議員提問時說,屯馬線連接港鐵多條現有路線,包括原有的西鐵線和馬鞍山線,以及東鐵線。這些路線的票價早於兩鐵合併前已按本身的票價結構釐定。其中,東鐵線早於1910年投入服務,加上涉及本地和過境服務,其票價結構難與其他路線直接比較。   港鐵重鐵系統無論現有或將來落成的路線,只要涉及東鐵線、前西鐵線和前馬鞍山線的車站,車費都會受到這些路線的情況影響。   港鐵以不改變現有路線車費為前提釐定新路線車費,因此新路線車費會受原有鐵路網絡的票價結構限制,形成所謂短貴長平的不規則票價,但這種情況在港鐵網絡4,000多個行程組合中只佔少於2%。   陳帆指出,港鐵公司一直小心處理此情況,透過每年票價調整機制逐步調整車費。隨着鐵路網絡變得四通八達,調整屯馬線車費時必須注意有關改動會否牽連其他鐵路線,繼而衍生其他不規則票價,影響其他乘客。當局預計,視乎每年票價按機制得出的調整幅度,理順不規則票價需時數年。   現時,港鐵透過全月通和港鐵都會票等優惠車票,減少票價不規則的影響。為慶祝屯馬線全線通車,港鐵也推出車費優惠,又聯同綠色專線小巴和專營巴士推出特別轉乘優惠。政府會密切留意票價不規則的情況,敦促港鐵盡快處理。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1/20210721_183721_58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五人確診 全屬輸入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港新增五宗外地輸入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患者由孟加拉、沙特阿拉伯、柬埔寨、阿聯酋抵港。   過去14天,本港累計新增21宗個案,20宗屬外地輸入,一宗與輸入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1/20210721_141747_38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如何前往鴨脷洲新海怡廣場 ?

到新海怡廣場,您可以撿到寶!連卡佛、Max Mara,以及Joyce這三家高級服裝店的特賣場都在這裡,大量名牌貨品的售價更低至三折。廣場裡頭還有三家咖啡廳及一家義大利超級市場。 地址:香港島鴨脷洲利榮街2號 查詢:+852 2554 9089 網址: www.horizonplazahk.com 如何前往 港鐵海怡半島站C出口,沿利南道走約15分鐘,或 從港鐵鑽石山站C2出口的巴士總站乘671號巴士,至海怡工貿中心站下車,然後往利榮街方向前行, 或 在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搭乘90號巴士至鴨脷州邨,下車後再搭乘95號巴士,於利榮街站下車, 或 在中環碼頭搭乘91號巴士至鴨脷州邨,下車後再搭乘95號巴士,於利榮街站下車, 或 在銅鑼灣景隆街巴士站,搭乘往海怡半島方向的671號巴士,於利榮街站下車。

如何前往中環 IFC 國際金融中心商場 ?

IFC 國際金融中心商場是香港最矚目的大型商場之一,匯聚多個一級國際品牌,還有世界級的四季酒店。商場有超過200間商店,從中高檔至一級的國際品牌都有。 商場設計以白色為主、樓頂天花板達三層高,加上室外採光的設計,在其中購物尤其令人覺得閒適自在。逛街之餘,您也可以到商場內的咖啡廳、特色餐廳,一邊看著維多利亞港,一邊悠閒用餐。如果想吹一下海風,您也可以到商場的頂層露天花園去,買一杯咖啡、一份三明治,靜靜的享受維港的日與夜。如果您是美食家,那更不能錯過毗連商場的四季酒店,因為這裡的中餐廳龍景軒和法國餐廳Caprice分別是米其林三星級和二星級餐廳,能一次過給您世界頂級的「五星」佳餚。 交通方面,商場與機場快綫香港站及港島綫地下鐵中環站相連,非常便捷,可以作為離開香港前最後的血拼基地;這樣您可以拿著大包小包的戰利品,乘坐機場快綫直接到機場。另外,商場又有人行天橋接通到附近的高級商場、港澳碼頭,以及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不怕日曬雨淋。 資訊 地址:香港島中環金融街8號 查詢:+852 2295 3308 網址: www.ifc.com.hk 如何前往 港鐵中環站A出口或機場快綫香港站F出口。 從中環7號天星碼頭,經人行天橋直行,左轉即達。 從上環港澳碼頭,沿中區人行天橋向中環方向走約10分鐘。

如何前往尖沙咀 iSQUARE 國際廣場 ?

iSQUARE 國際廣場匯集各類型商店餐廳,給您一個吃、買、玩的多重感官體驗。在iSQUARE吃東西,您可以有多種選擇:在三至七樓,有多家日式及西式的休閒餐廳,提供壽司、拉麵、披薩、咖啡、甜點給您輕鬆品嚐;在23至31樓,是格調高雅的時尚餐廳,讓您享用中菜為主的世界各地美食之餘,又可以觀賞維多利亞港景色。 在 iSQUARE 買東西,有多家大型商店可供選擇。這些店鋪面積大、貨品齊全、款式繁多,包括唱片影音店 HMV、來自英國的百貨公司馬莎、生活雜貨店 LOG-ON 以及足球主題的體育專門店 Futbol Trend 等。如果您想要買珠寶鐘錶的話,也可以來 iSQUARE ,因為這裡有 20家店,給您不同的選擇。 在 iSQUARE,可以看電影,這裡有全港最大及首間符合國際標準的 IMAX 影院,高 11.8公尺、闊21.3公尺的特大電影銀幕,一定能給您最震撼的視覺享受。 地址:九龍尖沙咀彌敦道63號 查詢:+852 3665 3333 網址: www.isquare.hk 如何前往 港鐵尖沙咀站H或R出口,可以直達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