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6月, 2021 起發佈的文章

為甚麼美容中心老闆適合網上貸款?

律政司亞投行簽訂借調協議

律政司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昨日簽訂協議,8月23日起借調律政人員到亞投行的法律部門工作,為期12個月。   律政司感謝亞投行為借調人員提供工作和學習機會,讓他們加深對國際組織運作的認識,向國際法律專家學習,拓闊視野。律政司指出,參與國際組織的工作是促使香港法律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有助鞏固香港作為主要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地位。   另外,律政司宣布,海牙國際私法會議確認,按去年12月簽署的諒解備忘錄,安排一名政府律師和一名私人執業律師分別於9月和明年2月展開為期半年的借調計劃。   至於借調本地法律專業人才至國際統一私法協會和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的計劃也會陸續展開。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30/20210630_192008_34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新冠疫苗接種監測更新

截至本月27日,衞生署過去一星期共接獲181宗涉及曾接種新冠疫苗人士的異常事件報告,其中並沒有離世前14日內接種疫苗人士及與接種疫苗有潛在關聯的死亡個案。     截至本月27日晚上8時,市民共接種逾356萬劑新冠疫苗。已接種最少一劑疫苗的巿民約215萬名,佔全港12歲或以上人口31.6%。衞生署接獲3,928宗異常事件報告,佔接種總劑量0.11%,其中22宗為離世前14日內曾接種疫苗人士的死亡個案,佔疫苗接種總劑量0.0006%,沒有死亡個案顯示與接種疫苗有關。     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已總結六宗死亡個案與疫苗接種沒有因果關係,初步認為15宗個案與疫苗接種沒有關聯,一宗尚待處理。專家委員會認為至今並未發現不尋常現象。     另外,根據醫院管理局資料,上月31日至本月27日,未有接種新冠疫苗紀錄的死亡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63.2宗,有接種疫苗紀錄的死亡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3.2宗,整體死亡率與過去三年同期數字相若。   其中,未有接種疫苗紀錄的急性中風或急性心肌梗塞死亡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3.2宗,有接種疫苗紀錄的同類死亡個案比率則為每十萬人0.3宗。   此外,未有接種疫苗紀錄的流產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24.8宗,有接種疫苗紀錄後流產的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5.4宗。   根據統計分析,未有證據顯示接種疫苗增加接種者的死亡或流產風險。有關參考數據將上載至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專題網頁。    至於非死亡異常事件個案大部分為較輕微個案,詳情可參考香港新冠疫苗的安全監察報告。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30/20210630_182612_43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新能源運輸基金批20宗申請

環境保護署公布,新能源運輸基金新一輪批出20宗申請,獲批項目將試驗十輛電動輕型貨車、兩輛電動拖頭、九輛電動單層巴士和六輛電動電單車,資助額約2,530萬元。   基金2011年3月成立,資助對象包括運輸業界、慈善和非牟利機構,資助技術包括新能源車輛或船隻、把傳統車輛或船隻改裝為新能源車輛或船隻、與運輸業務相關的後處理減排裝置或節省燃料裝置。   獲批試驗項目累計共227個,資助金額約1億9,000萬元。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30/20210630_160224_56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發展局再推兩空間數據項目

為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發展局於空間數據共享平台陸續推出短期示範項目,繼去年12月呈獻地圖應用程式介面後,兩個新項目今日推出,分別為區域性空間信息儀表板和地理位置標記工具。   區域性空間信息儀表板是以網絡為本的應用程式,包含臨時空置政府用地、安老服務、幼兒中心服務三大主題。儀表板利用簡易的互動數據可視化工具,在單一屏幕上,按照所選地區展示市民感興趣的分析結果。   地理位置標記工具則為網絡為本應用工具,市民無需具備運作地理資訊系統的進階技術,也可將數據轉化為具有地理元素的空間數據。   市民可經香港地理數據站---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入門網站,又或區域性空間信息儀表板、地理位置標記工具專屬網頁免費使用。   空間數據共享平台旨在提供以地圖為本的數碼基礎設施,加強空間數據運用、管理、探索和共享,從而讓使用者作出穩妥決策,推動社會創新和創造價值。   局方表示,餘下另一短期示範項目為便於地址搜索的地址數據基建,該項目將於第四季推出。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30/20210630_113628_14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366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參與計劃人士接種約3,668,900劑疫苗。其中,約2,212,4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1,456,5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在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人士中,約956,3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1,256,1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在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人士中,約593,8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862,7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有55,900人經計劃接種疫苗,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的人數分別約13,400人和11,200人,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人數分別約19,300人和12,000人。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和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分別約89%和91%。   同日約7,100人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26,300人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八宗送院個案。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9/20210629_224334_57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邱騰華盼社會支持海洋公園發展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政府支持海洋公園繼續按其發展策略,將下園區發展為開放型設施。他希望社會支持和提供資源,令海洋公園得到正面和長足的發展。   邱騰華今日到海洋公園出席一項設施的開幕禮。他在活動後會見傳媒時說,政府已向立法會提交《2021年海洋公園公司(修訂)條例草案》,他希望草案盡早獲通過,容許海洋公園擴闊其營運模式。   邱騰華又指,海洋公園董事局過去兩年花了不少時間討論未來發展方向,他相信新任行政總裁會帶領公園管理層,按照董事局和政府商議的發展計劃,做好所有改善措施。   談及香港電台,邱騰華表示,港台管理層按管治及管理檢討報告的方向行事,節目調配與安排屬港台自主範圍,商經局不會介入。   航空旅遊氣泡方面,他說,政府短期內會與新加坡檢視兩地情況,觀察新加坡處理疫情的成效,並考慮本港防疫工作面臨的挑戰。他重申,在防疫抗疫和恢復出行、促進經濟活動之間必須取得平衡。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9/20210629_170717_01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環境局發表新一份清新空氣藍圖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政府今日公布《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以「健康宜居‧低碳轉型‧比肩國際」為願景,目標是令香港空氣質數在2035年前媲美國際大城市水平,長遠則完全符合世界衞生組織《空氣質素指引》。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在記者會上表示,新藍圖提出六大主要行動,涵蓋綠色運輸、宜居環境、全面減排、潔淨能源、科學管理和區域協同。   他指,針對路邊氮氧化物等相關挑戰,當局3月已公布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去年數據顯示,每八輛新登記私家車便有一輛屬電動車,但最近兩個月,每五輛新登記私家車便有一輛為電動車。   當局又會推動使用新能源運輸交通工具,持續規劃鐵路發展,以及在新發展區採用環保交通運輸模式。   為達到全面減排,當局會繼續推行車輛和船舶減排措施,並加強管制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含量限值。   黃錦星表示,當局致力在本地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已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研究在香港應用氫能。健康方面,環境保護署會就空氣污染物對香港普遍人口長期健康的影響進行追蹤研究。配合智慧城市發展,環保署會研究推行智慧空氣質素監測和資訊發布。   區域協同方面,香港與廣東省會共同訂立2025年至2030年的區域減排目標,並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的空氣污染研究及監測工作。   總結政府發表《香港清新空氣藍圖》後的進展,黃錦星說,路邊監測站和一般監測站錄得的香港主要空氣污染物改善四至五成,能見度近十多年也改善約八成,根據健康效益評估,對社會整體和公眾都帶來明顯裨益。   黃錦星說,當局會每五年檢視措施成效,逐步收緊本港香港空氣質素指標。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9/20210629_152000_47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本港錄一宗新型肺炎輸入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港新增一宗外地輸入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43歲男患者由英國抵港。   就早前涉及L452R變異病毒株的編號11902確診個案,防護中心最新流行病學調查發現,27歲男患者本月11日曾在香港國際機場衞生署臨時樣本採集中心與三宗輸入個案患者短暫相遇。   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早前分析該個案的基因排序,結果顯示基因組與上述三宗輸入個案基因組吻合。   因此,中心今日修正27歲男患者的個案分類,由源頭不明本地個案改為與輸入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與該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涉及24歲女患者的個案也修正為同一分類。   過去14天,本港累計新增42宗確診個案,40宗為輸入個案,兩宗與輸入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   防護中心提醒大埔運頭塘邨運亨樓相關指明人士須於明日遵從強制檢測公告接受檢測。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9/20210629_164927_80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網上研討會加強港菲聯繫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今日連同菲律賓貿易和工業部合辦「香港---菲律賓:加強聯繫」網上研討會,加強兩地經貿、投資和科技合作。   研討會吸引逾550名商界和專業服務界別人士參與,商經局局長邱騰華發言時指出,東南亞國家聯盟連續十年成為香港第二大貿易夥伴,縱使疫情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香港樂意與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東盟攜手合作,為疫後經濟復蘇和發展作出貢獻。   他指,香港不單是東盟與世界各地拓展經濟和建立聯繫的首選平台和主要渠道,更會成為東盟商界和企業的緊密夥伴,攜手開拓新市場,把握新的商業和投資機遇,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機遇。   邱騰華欣悉菲律賓的初創企業充滿活力,而香港具備大量人才、優良的科研實力、充裕的融資機會等,可為世界各地包括菲律賓的初創企業創辦人提供更多機會。他鼓勵菲律賓公司善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在內地尤其是大灣區拓展商機。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9/20210629_150934_43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國安法論壇7月5日舉行

《香港國安法》法律論壇將於7月5日舉行。論壇以「國安家好」為題,增進各界對《香港國安法》的了解和認識。   《香港國安法》實施將滿一年,律政司舉辦法律論壇,邀請法律專家與學者就《香港國安法》的應用和詮釋進行討論和交流。   論壇設有主題演講和三節座談會,討論《香港國安法》的實體法和程序法,以及比較研究其他司法管轄區的國家安全法。   法律論壇以網上形式舉行,請瀏覽專屬網頁了解詳情及觀看直播安排。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9/20210629_120213_47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英國客機周四起禁飛香港

政府宣布對英國實施地區性航班熔斷機制,周四起禁止所有從當地來港的民航機着陸香港,同時將英國列為極高風險(A1組)指明地區,限制曾逗留該地區超過兩小時的人士登上來港的民航客機。   近期英國疫情持續反彈,Delta變異病毒株廣泛傳播,同時有多名英國抵港人士經檢測後發現帶有L452R變異病毒株,政府已於上周四公布由今日起將英國列為甚高風險(A2組)指明地區。   然而,本港過去數天持續錄得從英國帶有變異病毒株的輸入個案,觸發熔斷機制,因此政府決定將英國列為極高風險(A1組)指明地區,並會刊憲更新《預防及控制疾病(規管跨境交通工具及到港者)規例》下的相關指明,以在下月1日起落實禁飛措施。   另外,考慮到巴西、印度、印尼、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和南非的疫情仍然不穩,對這些地區實施的地區性航班熔斷機制繼續維持。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8/20210628_190724_47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中醫醫院料2025年第二季啟用

本港首間中醫醫院開院籌備工作今日啟動,預計2025年落成,同年第二季分階段投入服務。醫院位於將軍澳百勝角,由浸會大學承辦營運服務契約,設有400張病床,提供住院和門診服務。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在開院籌備啟動儀式上說,設立中醫醫院是中醫藥發展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日後中醫醫院除提供優質醫療服務,也會與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大學和中醫藥業界建立合作網絡,在醫療服務、教學及培訓、科研、多方協作和創造健康價值方面進一步推動中醫藥發展。   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介紹項目詳情時說,醫院距離將軍澳市中心僅數分鐘車程,400張病床包括90張日間病床和40張兒科病床等。門診服務全面開展後,預期每年診症服務量約31萬人次。   中醫醫院提供住院及門診服務,涵蓋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傷科、針灸科、專病服務及復康服務,並會採用以中醫為主的中西醫結合醫療護理方案,治療特定類別疾病。   此外,中醫醫院會成為三所本地大學相關學院的教學和臨床實習場地,及執業中醫師的培訓平台。   在推動中醫藥科研方面,中醫醫院會與本地、內地和海外大學及教育機構進行實證為本的臨床科研。院內又會設置臨床試驗及研究中心,以助研發新藥和擴闊現有中成藥的治療效用。   中醫醫院佔地4.29公頃,毗鄰政府中藥檢測中心。項目的設計及建造工程由建築署策劃和統籌,整體布局及空間設計充滿中國文化元素,突顯現代中醫藥和中國文化兩者並存的特色。   醫院和中藥檢測中心的興建工程本月底正式展開。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8/20210628_160808_70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聶德權感謝地產商響應疫苗接種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今日到銅鑼灣皇室大廈,視察華人置業集團逾200名員工、租戶等透過政府外展服務接種復必泰疫苗的情況。   聶德權感謝該集團與政府攜手推動「全城起動 快打疫苗」運動,在大廈提供方便的地點,讓集團員工及其家人、租戶透過外展隊接種新冠疫苗。   他呼籲企業和團體鼓勵員工盡早接種疫苗,以大幅提升香港的疫苗接種比率,盡速建立保護屏障,讓社會早日回復常態。   企業和團體如欲為員工安排接種疫苗,可於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6時致電外展接種服務熱線3904 1490。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8/20210628_171924_92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四課程將發展為應用學位課程

教育局公布,四個學位課程獲挑選參加應用學位課程先導計劃,涵蓋護理學、檢測和認證、園藝樹藝和老年學。獲選院校會透過修改課程結構和內容,將這些現有學位課程發展為應用學位課程。   先導計劃於去年12月推出,旨在就發展應用學位課程所牽涉的實際問題積累經驗,並評估對整個高等教育制度帶來的影響。   在評估合資格自資專上院校提交的計劃書後,教育局挑選四個學位課程參加先導計劃,包括明愛專上學院護理學(榮譽)學士課程、公開大學檢測和認證榮譽工學士課程、職業訓練局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園藝樹藝及園境管理(榮譽)理學士課程,以及東華學院應用老年學(榮譽)理學士課程。   政府於2018年成立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專責小組,以檢討和考慮如何在香港加強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小組去年向政府提交檢討報告,其中建議在香港發展重點培養應用能力的應用學位。先導計劃根據小組的建議推出。    教育局已委託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在院校發展應用學位課程的過程中提供協助。通過相關評審後,院校最早於2022至23學年推出應用學位課程。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8/20210628_150326_46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香港優勢獨特 地位不可替代

由2月開始,律政司與亞洲國際法律研究院(AAIL)合辦了一系列的Why Hong Kong網上研討會,隨着6月25日最後一場Why Invest in Hong Kong---A Look to the Future,Why Hong Kong系列正式圓滿結束。   研討會邀請了多位專業人士出席,他們分別來自法律及爭議解決業界、金融界及商界等,從不同層面探討香港的獨特優勢,所得的結論再次肯定香港仍然是投資,以及促成交易及爭議解決服務的不二之選,向國際社會展示香港不可替代的地位。   究竟為何選擇香港?香港有何優勝之處?讓我從三方面解說。   (一)穩健的法律基建與金融體系   法律及商業活動密不可分。香港擁有穩固的法律基建及金融體系,提供方便營商和公平競爭的環境。香港穩固的法律基礎,包括久經考驗的普通法制,以及公開、透明和獨立的司法機關。   作為中國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轄區,香港的司法獨立和法治水平在國際間備受稱譽。《基本法》第85條保障香港特區法院獨立進行審判,不受任何干涉,而香港的案例不時在海外被引用,這正好說明國際法律界對香港司法和法律制度的尊重和信任。正如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在2021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指出:「獨立的司法機關對於香港的法治以及妥善執行司法工作極為重要;這對於公眾和商界(不論本地抑或海外)對我們的司法制度的信心,以及香港作為『一國兩制』下的一個法治社會所享有的國際聲譽,同樣重要。」   已故前英國首席大法官兵咸勳爵(Lord Bingham)曾經指出,司法獨立的意義在於「 可以自由決定案件的法律和事實價值,不受任何外部影響或壓力,並且公正無私」。香港的司法獨立主要是建基於《基本法》訂明的穩固體制之上,法官按法律和證據獨立地履行司法職責,不受任何干預。我十分同意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岑耀信勳爵(Lord Sumption)今年3月在《泰晤士報》撰文指出:「香港司法機構完全致力於維持司法獨立和法治。香港歷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都曾在公開聲明中明確表示這一點。這些聲明並非口惠而實不至,而是代表了經驗豐富、有勇氣和有獨立思想的法官的信念。」   同時,香港擁有健全的金融體系,設有多個獨立的監管機構,包括香港金融管理局和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確保金融市場正常運作。   香港的金融相關法例和措拖,亦有助促進發展。例如涵蓋金融業內多個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356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參與計劃人士接種約3,561,400劑疫苗。其中,約2,150,3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1,411,1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在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人士中,約930,8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1,219,5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在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人士中,約573,6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837,4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有50,200人經計劃接種疫苗,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的人數分別約7,500人和20,200人,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人數分別約7,700人和14,800人。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和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分別約97%和98%。   同日約5,600人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22,800人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15宗送院個案。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7/20210627_213306_37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新增六個案 本地女職員確診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港新增六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其中一宗為本地感染個案,女患者24歲,是早前帶有L452R變異病毒株機場男地勤人員的同事。   二人同於大埔新達廣場負責顧客服務工作,其中男患者在該處屬兼職。女患者6月23日最後上班,翌日被界定為密切接觸者而被送往檢疫中心,昨日發燒送院。   防護中心的調查顯示,女患者未有接種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仍在進行病毒基因分析,以確定女患者是否帶有任何變異病毒株。   其餘五宗為輸入個案,患者分別先後從英國、孟加拉、印尼抵港。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7/20210627_143920_22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校園安寧成加強價值觀教育契機

香港是多元文化的國際都會,不同文化族裔人士共聚此地。每個人雖有不同的背景、志趣、理想和職業,但都是社會的一分子,既享有公民的權利,亦有應盡的義務。而香港的穩定和繁榮是全港市民的共同福祉,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維護。國家安全是社會安定繁榮的先決條件,《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年,香港社會回復平穩有序發展,這是有目共睹。教育界亦逐步開展國家安全教育,讓莘莘學子加深明白國家與香港骨肉相連的關係,並培養他們對社會的承擔精神。   正面價值觀教育 與成績同樣重要   學校不但是傳授知識的地方,更是育人之所。幫助學生建立正面價值觀及積極人生態度是學校的應有責任。在中小學的課程文件,教育局已要求學校透過課堂及活動,幫助學生培養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分認同、承擔精神、誠信、關愛、守法和同理心。然而,香港社會競爭激烈,不少學校和家長側重學業成績,價值觀教育難免如逆水行舟。   在2019年的社會動亂中,有青年人被煽動以暴力和違法手段,破壞香港社會的秩序和安全,因而被拘捕、起訴及判刑,我們對此感到痛心。有見及此,很多社會人士和家長開始意識到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並支持教育局及學校加強立德樹人的工作。   國安法頒布實施 為學校帶來契機   2020年6月30日,《香港國安法》正式頒布實施,在學校教育方面,條文清楚列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應當通過學校開展國家安全教育;而政府亦應當採取必要措施,加強宣傳、指導、監督和管理涉及國家安全事宜。   回顧過去一年,《香港國安法》確實讓校園回復安寧,並為學校加強價值觀教育帶來契機。學校推行國家安全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國家觀念、民族感情、國民身分認同,以及共同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和責任感,讓學生成為尊重法治和守法的良好公民。   多重進路互相配合 開展國家安全教育   教育局於2020年7月向學校發出通告,就《香港國安法》的實施提示各學校須適時讓學生認識及遵守《香港國安法》;並在本年2月發出題為「國家安全:維護安全學習環境 培育良好公民」的通告,就學校行政、人事管理及教職員培訓、學與教、學生訓輔和支援,以及家校合作等各方面,提供更詳細指引和參考文件。而各學校均應落實相關的具體措施,並按學年依時向教育局提交工作計劃及報告,以便局方按需要提供協助。   國家安全教育是國民教育的一部分,兩者一脈相承。在國民教育的基礎上,學校應促進學

展城館翻新後重開添互動元素

展城館是香港首個以規劃和基建發展為主題的展覽館,早前進行局部翻新工程,上月起恢復全面開放。翻新後的展城館增添不少互動遊戲和「打卡」位,今次,我邀請規劃署同事介紹新增的展品和設施,而土木工程拓展署同事亦會分享在館內舉辦的專題展覽詳情。   增添互動趣味元素   香港發展迅速,展城館亦與時並進,更新了地下、三樓及四樓的展品及設施,增添不少互動及趣味元素。規劃署署理總城市規劃師陳巧賢介紹說,全新體驗由踏入展城館一刻開始,接待處旁的「規劃視窗」,透過一個像眼球的圓形屏幕,配合香港地貌模型上的互動投影,加上聲光效果,帶訪客進入一段探索香港規劃與基建發展的旅程,了解在城市發展中面對的挑戰、機遇和願景。模型製作認真,在當中穿梭的飛機和船的投影,均依照現實的航道行駛。   介紹不同城市發展經驗   在「規劃視窗」旁,為全新的「城市印象」和「卓越城市」互動展品,訪客可利用觸控屏幕,比較香港和全球多個城市的不同,例如城市形態、人口密度、最高大樓等趣味資訊;並提供一些城市實踐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優秀案例,例如韓國首爾清溪川工程、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防洪兼作公路使用的「聰明隧道」、丹麥哥本哈根零碳排放經驗等。   穿梭古今呈現發展旅程   翻新後,三樓更新的展品包括「規劃里程碑」和「海岸及天際綫」互動展品,讓訪客細探香港及維港兩岸由1900年至今的發展與變遷。走上四樓,「香港今昔」讓訪客在觸控屏幕觀看不同地點的新舊照片,細味城市的演變;同層的「尋寶城市」為多座模型,大家可從中欣賞社區的新舊建築物,不同年代的交通工具,還有昔日遊樂場的玩意,例如氹氹轉、又長又高的金屬滑梯等。   加設共融設施   陳巧賢說,展城館加設了不同的共融設施,希望做到以人為本,貼合不同年齡層和傷健人士的需要,例如在四樓可以飽覽維港兩岸美景的位置,他們特別加設了一幅設有「觸感---聽覺」互動系統的維港兩岸建築圖,讓視障人士可以透過觸摸、點字、語音來認識和感受維港兩岸的特色。在四樓增設的「薈友廊」,訪客可安坐舒適的座椅,閱讀有關城市規劃和基建發展的書籍。   期間限定「綠•活大嶼」展覽   自6月初,土木工程拓展署轄下可持續大嶼辦事處在展城館地下舉辦「綠•活大嶼」專題展覽,透過文字、照片及短片,介紹辦事處在大嶼山推動綠色生活的工作,包括進行多項保育大嶼山的項目、推廣可持續休閒和康樂活動,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351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參與計劃人士接種約3,511,100劑疫苗。其中,約2,122,6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1,388,5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在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人士中,約923,3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1,199,3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在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人士中,約565,9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822,6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有58,400人經計劃接種疫苗,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的人數分別約10,700人和19,600人,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人數分別約9,500人和18,700人。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和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分別約97%和98%。   同日約6,100人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24,000人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17宗送院個案。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6/20210626_224315_96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蕭澤頤:警隊專業處理日常工作

警務處處長蕭澤頤表示,警民敵對情況源於假新聞和假消息,警隊會繼續專業處理日常工作,假以時日,相信更多市民會明白警察初心。回顧元朗721事件,他希望市民能向前看。   蕭澤頤今早在警察學院會見傳媒時說,他對警民關係處於非常撕裂狀態的說法不表贊同。他指,在黑暴期間,很多市民支持警隊,只是未敢公開表態,現時整體情況由亂變治,他們已敢於挺身譴責暴力。   他表示,不少撕裂關係和與敵對情況源於假新聞和假消息,警察公共關係科會就此盡快澄清。   此外,警隊會繼續專業處理日常工作,讓市民明白警隊是值得信賴的專業隊伍。假以時日,他相信更多市民會明白警察旨在保障市民生命安全的初心。   回應傳媒問及元朗721事件時,蕭澤頤說,很多人對事件仍耿耿於懷,他同意警方在事件中的行動與一些市民的期望存有落差。   但他指出,警方一直檢討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所提建議,包括999緊急熱線系統接獲報案後如何更為妥善處理,以至行動配合事宜。   他強調,類似事件如再次發生,他有信心警隊能專業處理。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6/20210626_155238_84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砥礪前行 完善鐵路網絡

歐陽伯權主席(香港鐵路有限公司非執行主席)、梁君彥主席(立法會主席)、陳智思議員(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召集人)、張仁良教授(交通諮詢委員會主席)、各位立法會議員、各位嘉賓、各位傳媒朋友、各位同事:   歡迎各位出席今日屯馬線的通車儀式。這是繼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港珠澳大橋、中環及灣仔繞道、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以及香園圍公路之後,另一項在本屆政府落成啟用的重大運輸基建。   隨着明日正式投入服務的宋皇臺站和土瓜灣站,全長56公里的屯馬線正式全線開通,成為一條貫穿新界東部、西部與九龍地區的鐵路,使鐵路網絡更加全面,乘客出行更加方便。   屯馬線是本港最長的鐵路,由屯門至烏溪沙一共有27個車站。它將現有的屯馬線一期從啟德站擴展至紅磡站以連接現有的西鐵線,途經新開通的宋皇臺站與土瓜灣站,以及現時何文田站及紅磡站擴建部分的新月台。屯馬線有六個轉線站,接駁東鐵線、觀塘線、東涌線及荃灣線,四通八達,比起以往主要利用九龍塘、太子或者旺角等車站轉線,乘客將有更多轉線選擇。此外,鐵路服務將擴展至九龍城和土瓜灣,不僅為社區帶來新的活力和發展機會,亦為整個城市提供更全面通達的交通服務。   建設大型基建往往需要面對不少可見或未能預見的挑戰。屯馬線的其中一項挑戰是文物保育。宋皇臺站附近的帝皇歷史由來已久,屯馬線建造期間進行的詳細考古工作,更加發現大量宋元時期的文物和遺蹟。經諮詢古物諮詢委員會、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及地區之後,政府宣布原址保留大部分重要遺蹟。港鐵公司亦修改了車站設計以結合考古元素,並於車站大堂加設展櫃,供古物古蹟辦事處策劃和展示出土文物。   在車站內的「聖山遺粹---宋皇臺出土宋元文物展」,有超過400件珍貴的出土文物,有宋代貨幣、宋元時期陶瓷和建築構件的考古遺存,亦有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的日常用品。車站大堂天花已經預留位置,原址重置一個在興建鐵路期間發現的古井,將來乘客可以抬頭觀賞。展覽亦介紹建造期間的考古工作、主要考古發現和宋皇臺的歷史。我鼓勵乘客日後在使用鐵路時,可以透過這個考古文物展覽,對香港的歷史及考古和保育工作有進一步的認識,而且享受不一樣的觀賞文物體驗。   屯馬線自展開建造工程以來亦遇到種種大大小小的挑戰,特區政府、港鐵公司和我們建造團隊都會視每一項挑戰為創新的動力,既竭力解決眼前的問題,亦致力總結經驗,令日後工程更加順利。事實上,興建和營

新型肺炎輸入個案增兩宗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港新增兩宗外地輸入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患者分別從英國和俄羅斯抵港。   過去14天當局累計報告35宗個案,包括一宗源頭不明的本地個案。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6/20210626_154933_42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特首:香港科技發展大有可為

譚鐵牛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文宏武總經理(紫荊文化集團總經理)、胡浩總設計師(國家航天局探月中心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葉玉如院士(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各位國家航天科技團隊的院士、科學家、各位科研界的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早上好!我很榮幸獲邀出席今天的時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國科學家主題展暨月壤入港揭幕儀式。我首先要感謝香港中聯辦、中國科協和紫荊文化集團為我們帶來一個非常難得的展覽,更要感謝訪港的國家航天科技團隊的每一位成員,特別是兩位畢生為我國航天科技作出偉大貢獻的傑出科學家,他們是戚發軔院士和龍樂豪院士。兩位年過80的院士和另外四位科學家及其他代表團的成員,過去三天走訪了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多所中小學,與學生分享國家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和最新情況,肯定令他們獲益良多。   我有幸兩天前在禮賓府宴請代表團,坐在龍老和戚老中間。兩個小時的交流讓我非常感動,也深受啓發。談到過去,他們說我們國家的航天發展比外國起步晚,開始時研發的條件差,依靠的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鬥、力求科技自主的航天精神。我想這就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次兩院院士的大會上所說的,我國科技工作者要做到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還是需要有那份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迎難而上的精神。   就是本着不斷追趕的拼勁,我國的航天科技發展可以說是一日千里,從兩彈一星到載人飛船,到過去兩年探測器成功登月和登陸火星,到上星期順利把三位宇航員送到國家自主興建的「天宮號」太空站,展開在太空逗留三個月的歷史性任務,充分體現了國家在航天科技事業上不斷尋求突破及開創先河,使國家在世界航天範疇現在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訪問團這次就帶來了國家去年成功登月取得的部分月球土壤,首次在香港公開展出,讓香港市民可以一同分享國家航天事業的驕人成就。   「嫦娥探月」工程對香港來說應該特別有親切感,但不是因為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的名字裏有「月娥」兩個字,是因為香港的高校參與了這個工程;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為「嫦娥五號」和「嫦娥六號」研發「表取採樣執行裝置」。此外,理工大學也曾參與國家首項火星探索的任務,利用頂尖的技術,為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選取着陸點,並研製了用於監察火星環境的「落火狀態監視相機」。我對香港的大學對國家航天發展的貢獻感到

陳帆網誌介紹智慧出行措施

隨着時代變遷,科技發展,世界各地都紛紛推動智慧城市發展。交通運輸作為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推動智慧出行尤其重要。運輸署於2019年7月發表《香港智慧出行路線圖》,制訂適合香港的整體策略,有序地落實各項智慧出行的措施,是將香港構建成為世界級智慧城市的關鍵元素,當中一項主要政策---不停車繳費系統的相關條例草案本周三獲立法會通過,我衷心感謝議會支持,令智慧出行政策能向前邁進一大步。   智慧出行配合你生活每一方面   香港地少而人口稠密,我們需要突破傳統運輸策略,如擴展道路基建等,充分善用嶄新的感應偵測、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科技,才可以應付與日俱增的運輸及交通需求。運輸署一直不遺餘力,按《香港智慧出行路線圖》提出的三大關鍵範疇,即智能運輸基礎建設、數據共享和分析、應用和服務,推行相關智慧出行措施,讓駕駛者及市民都有更便利的出行體驗。   I. 智能運輸基礎建設   不停車繳費系統   我們計劃於政府收費隧道及青沙管制區陸續推出不停車繳費服務,並正進行多方面的籌備工作。駕駛人士將來可以利用繳費貼輕鬆遙距繳付隧道費,無須再在收費亭停車或排隊付款,令行車更暢順,亦有助改善隧道一帶的交通。推行系統後,我們可以拆除隧道的收費廣場,所騰出的空間可以用作其他與交通有關的用途,例如擴闊現有巴士站及改善候車區設施,以及加設巴士轉乘設施。因此,不停車繳費系統不但便利駕駛人士,亦令其他出行的市民受惠。各條政府收費隧道和青沙管制區將在明年年底起陸續推行不停車繳費系統。   自動駕駛車輛   近年自動駕駛車輛科技發展迅速,我們亦一直積極配合業界在現行法規下進行自動駕駛車輛測試,由2017年起為相關車輛發出車輛行駛許可證,測試地點包括零碳天地、西九文化區、科學園、科技大學、大埔工業邨、香港空運貨站和生產力促進局等。   為進一步推動自動駕駛車輛在香港發展,我們建議為自動駕駛車輛設立新的規管框架,令業界能更廣泛、靈活地進行相關測試和應用,鋪墊自動駕駛車輛在港的長遠發展。我們計劃於明年向立法會提交相關條例草案。   另一方面,機場管理局現正計劃推展航天走廊項目,興建連接航天城與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的橋樑系統。首階段會先使用電動車輛,最終計劃利用自動駕駛運輸系統,並延伸至東涌市中心,加強整體交通網絡及容量,建立一個連接東涌市中心、機場島及香港口岸人工島

水上的士下月啟航

運輸署公布,水上的士渡輪服務7月3日起以試辦形式提供「紅磡---尖沙咀東---中環(循環線)」短途服務,營辦商7月1日會以特別班次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4周年。   水上的士服務主要屬觀光及旅遊性質。考慮到疫情最新發展,以及旅遊業仍有待復蘇,營辦商富裕小輪有限公司下月3日起逢周六晚上以試辦形式提供「紅磡---尖沙咀東---中環(循環線)」短途服務。   短途航線逢周六晚上7時20分提供一班服務,由紅磡(南)渡輪碼頭開出,並在尖沙咀東星光大道對出海傍的尖沙咀一號梯台、中環九號碼頭設上落點,乘客可於任何一個站點自由上落,全程航行時間約70分鐘。航程中,乘客可欣賞維多利亞港夜景和幻彩詠香江匯演。   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4周年,營辦商會於7月1日提供一個特別班次,晚上7時20分在紅磡(南)渡輪碼頭開出。   短途航線成人全程票價為48元,每一站分段收費為10元(紅磡---尖沙咀東)和14元(尖沙咀東---中環),小童、長者和殘疾人士可享半價優惠。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5/20210625_165606_83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防疫基金資助實習律師薪金津貼

律政司司長鄭若驊與香港律師會會長彭韻僖就管理法律人才招聘計劃(實習律師)簽署諒解備忘錄。計劃獲防疫抗疫基金資助,為合資格律師事務所新開設的每個實習律師職位提供每月6,800元薪金津貼,下月5日起接受申請。   有關薪金津貼最長為期12個月,實習律師職位上限為130個。   計劃在疫情下創造新的工作機會,確保法律專才供應穩定充足。政府培育法律專才以促進法治,並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計劃下加強香港發展為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計劃與這些政策目標一致。   計劃下月5日至11月5日接受申請,由香港律師會負責處理和評估申請,以及安排發放資助。   鄭若驊感謝香港律師會制定和管理該計劃,以惠及年輕專業人士以至整個法律業界。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5/20210625_143538_01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張建宗對服務社會半世紀感榮幸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發表離任聲明,表示非常感謝中央人民政府和各任行政長官多年來對他的信任和支持,未來樂意通過不同機會繼續服務社會,貢獻國家。   張建宗1972年加入政府,2007年7月獲任命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2017年1月獲任命為政務司司長。   他說,能夠在不同崗位服務社會近50年,尤其在香港回歸祖國以來能為國家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效力,並參與落實「一國兩制」,是莫大榮幸,也帶來無比滿足感。   張建宗衷心感謝政府同事、議員、社會各界、傳媒和市民一直以來對他的支持和幫助,並由衷感謝家人多年來默默支持、鼓勵和諒解,為他的工作帶來源源不絕的動力。   他祝願香港長期繁榮穩定,長治久安,市民身心康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5/20210625_142515_96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首次大灣區律師執業試下月舉行

司法部今日宣布,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將於下月31日舉行,並在深圳和珠海以外增設香港考場,律政司表示歡迎。律政司司長鄭若驊指,律政司會積極做好香港考區的考試組織實施工作。   首次大灣區考試原定1月30日舉行,但因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延期。   早前已報名參加大灣區考試的法律執業者應盡早於下月2日至11日期間登錄司法部網站選擇考試地點,以及繳交考試費用。考生應採取防疫措施、注意個人衞生,並強烈鼓勵考生在應考前接種新冠疫苗。   鄭若驊感謝司法部一直以來大力落實大灣區考試,她表示,這次因應疫情增設香港考場,為香港考生帶來莫大便利。   司法部與律政司於本月18日就大灣區考試香港考區的有關工作簽署備忘錄,由律政司協調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負責考務工作。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4/20210624_201545_22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陳肇始視察學校師生接種新冠疫苗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日到訪香港大學鴨脷洲體育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視察滬江維多利亞學校師生及家長接種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她呼籲所有學校積極參與「全城起動 快打疫苗」運動。   她說,欣悉該學校有超過60位同學、老師和家長參與疫苗接種,感謝學校積極回應政府的疫苗接種計劃,包括為其員工提供疫苗假期和免費醫療諮詢。   接種復必泰疫苗年齡下限已降至12歲,陳肇始指,降低疫苗接種年齡的效益大於風險,不但可保護青少年免受感染,也有助他們盡早回復正常的校園和日常生活。   陳肇始到訪疫苗接種中心後會見傳媒時表示,降低復必泰疫苗接種年齡下限後,至今約8,000名12至15歲青少年接種疫苗;不同學校均反應踴躍。   另外,本港新增七宗確診個案,其中一宗暫列源頭不明本地個案,患者帶有L452R變異病毒株。陳肇始說,政府會全力追蹤和檢測,務求盡快找到源頭,切斷傳播鏈。   通關方面,她說,在聯防聯控機制下,本港一直與內地和澳門溝通,若時機成熟、各方具備條件,便應向前推進。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4/20210624_204919_89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發展局及工務部門奪新工程合約獎

發展局今日獲英國新工程合約組織頒發年度機構大獎,渠務署獲頒年度水利工程項目和年度創新合約項目大獎,土木工程拓展署則獲頒年度運輸工程項目大獎,其他工務部門也在不同獎項範疇中獲得高度讚揚獎。   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轄下新工程合約組織設立年度新工程合約獎項,旨在表揚世界各地工程項目和機構以夥伴合作方式推動工程項目的優秀表現。本年度的獎項吸引超過50個來自世界各地的項目競逐。   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林世雄在頒獎典禮上致辭時表示,喜見工務工程透過推行新工程合約,成功建立互信和夥伴合作文化,並於本年度新工程合約獎項中獲得卓越成績。   該局2009年在工務工程項目試行新工程合約模式,並自2015年起擴大採用範圍,至今已有超過300項工務工程以新工程合約模式批出,合約總值逾1,600億元。   新工程合約獎項的得獎名單將上載至相關網頁。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4/20210624_181035_76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東涌土地收回建公屋

地政總署今日張貼收回土地公告及徵用土地公告,收回294幅私人土地,以及徵用被一個墳墓所佔用的土地,以進行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第46區公營房屋發展。   政府根據《收回土地條例》、《土地徵用(管有業權)條例》等,收回4.94公頃私人土地,以及墳墓所在的22.6平方米土地,受影響的土地於公告張貼後三個月歸還或轉歸政府所有。   東涌第46區公營房屋全面落成後,料可提供約1,550個單位,預計首批住戶可於2028年入伙。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4/20210624_155401_97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逾200萬人已接種首劑新冠疫苗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參與計劃人士接種約3,348,200劑疫苗。其中,約2,026,1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1,322,1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在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人士中,約884,4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1,141,7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在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人士中,約543,1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778,9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有40,600人經計劃接種疫苗。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的人數分別約12,500人和5,300人;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人數分別約14,900人和7,900人。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和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分別約96%和98%。   同日約7,700人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22,500人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五宗送院個案。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3/20210623_230906_849.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中央兩大舉措穩住香港大局

何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何靖)、劉特派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劉光源)、施副主席(香港福建社團聯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施榮忻)、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很高興參與香港福建社團聯會今天的「賀黨慶 慶回歸 迎新制」的慶祝大會。今天的活動有多個主題,正好反映今年的回歸紀念日不論對國家或是對香港而言,都是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   首先,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共產黨誕生於國家貧弱的年代,建黨之初只有50多名黨員。在多代的黨員團結一致、無懼犧牲、砥礪奮進下,中國共產黨不斷成長和壯大,今天已成為擁有超過9,000萬名黨員、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自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共產黨帶領國家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國家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及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國家人均生產總值由改革開放前的200美元,大幅增加到現時超過一萬美元。就在過去一年,我國成功控制國內新冠疫情,並積極支援世界衞生組織和其他國家的抗疫工作;國家亦在脫貧攻堅戰取得勝利,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超過七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提前了十年實現聯合國減貧的目標,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至最近,國家成功發射神舟12號載人飛船,將我國三位航天員送上太空,今天早上各位都聽見國家主席習近平跟他們的親切談話。稍後,國家的精英運動員亦會出征東京奧運會,在體育場上拼搏,為國增光。國家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在經濟、社會、文化、體育、科技等領域都取得輝煌的成就,令海內外的華人都以身為中國人而感到十分驕傲。   今年亦是香港回歸祖國24周年。自特區成立以來,「一國兩制」整體是成功的,令香港在祖國的支持下,渡過了種種風浪,並在各方面都取得長足的發展。誠然,香港在過去兩年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中央始終堅持貫徹落實「一國兩制」,並果斷出手為香港解決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去年6月30日制定《香港國安法》,並通過納入《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頒布實施,建立了香港特區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健全法律和執行機制。《香港國安法》的實施立竿見影,扭轉了過去肆意鼓吹「港獨」和社會嚴重暴力的亂局,社會都看到,破壞秩序和社會安寧的行為大大減少,社會恢復大致穩定。今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又通過新修訂的《基本法》附件一和

個案涉變異病毒株 大埔劃受限區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一宗涉及L452R變異病毒株的2019冠狀病毒病源頭不明初步確診本地個案,男患者居於大埔運頭塘邨運亨樓,該大廈被列為受限區域,區域內人士須接受強制檢測。   該名患者27歲,周一出現發燒、喉嚨痛和咳嗽等病徵,同日向私家醫生求診,翌日提交的深喉唾液樣本結果呈初步陽性,且帶有L452R變異病毒株。   初步資料顯示,患者於機場擔任地勤職位,最後上班日期為本月16日,工作期間曾接待貨運航班機組人員。他也在大埔新達廣場兼職顧客服務工作,最後上班日期為昨天。患者近期沒有外遊。   政府因應此個案向運亨樓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限制指明受限區域內的人士須留在其處所並接受強制檢測。   宣告於晚上7時生效,區域內人士須於明日凌晨2時前接受檢測。政府目標是在明日早上7時30分左右完成行動。   受限區域設臨時採樣站,受檢人士會獲安排到採樣站接受核酸測試,由專人以咽喉和鼻腔合併拭子採樣。至於行動不便人士和長者,政府會安排上門採樣。   如宣告生效時,個別非當區居民逗留在受限區域會造成不合理困苦,政府人員考慮情況後可酌情讓該人士離開;該人士必須已按指示接受檢測及留下個人資料供聯絡之用。   受限區域內人士如已於本周一至今日期間接受檢測並能出示檢測結果電話短信或相關證明,便無須再次檢測,但仍須在其處所等候直至區域內所有已識別受檢人士完成檢測,且相關檢測結果已獲大致確定,方可離開。   根據最新發出的強制檢測公告,任何人士如在本月3日至今日曾身處上述大廈超過兩小時,即使宣告生效時不在受限區域內,也須在本月25日或之前接受強制檢測。   此外,根據最新安排,與涉及變異病毒株的確診本地個案居於同一大廈人士須於公布確診個案起計第三、七、12和19日接受強制檢測。      民政事務總署設熱線2835 1473供市民查詢和求助。社會福利署也會為受影響居民提供協助。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3/20210623_191508_96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紀律部隊職系架構檢討報告書提交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收到紀律部隊職系架構檢討報告書。她表示,已指示公務員事務局盡快諮詢相關持份者並考慮報告書的分析和建議,務求在本立法年度內尋求立法會批准改善職系架構。   檢討由紀律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首長級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進行,報告書則由紀常會呈交。   林鄭月娥在聲明中說,她在2018年施政報告中宣布為所有紀律部隊進行職系架構檢討,以確保紀律部隊的職系架構和薪酬待遇能有效吸引和挽留人才。   應政府邀請,兩個委員會對紀律部隊的工作性質、運作環境、面對的挑戰和在招聘、挽留人才及事業發展等方面的最新情況進行深入檢討,過程中與部門職方和管方會面,並檢視相關職方協會提交的意見書。她衷心感謝兩個委員會的努力。   她指,留意到兩個委員會在報告書中述及職方就一些不屬於職系架構事宜表達的關注,並在報告中提出意見供政府考慮。她會邀請相關政策局和部門另行考慮有關意見,以作回應。    公務員事務局表示,知悉紀常會收到逾1,380份公眾提交的意見書。   政府會詳細研究檢討結果和建議,盡快就如何跟進報告書提出建議,並呈交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作最後決定,目標是在本立法年度內尋求立法會人事編制小組委員會和財務委員會批准最終建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3/20210623_185327_01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發展局辦論壇倡工程成本管理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主持由發展局舉辦的項目成本管理論壇,約二百名建造業持份者出席,就工程項目成本管理、深化着重成本思維、提升項目效益等議題互相交流。   本年度財政預算案強調成本管理對建造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並提出向建造業界推廣成本管理文化。   陳茂波致辭時表示,基礎建設和建造業在香港經濟發展中一直擔當重要角色,並會對疫情後經濟復蘇起着關鍵作用。政府決心持續發展基建,未來數年,每年基本工程開支將超過一千億元,建造業工程總值也將增至每年約三千億元。   他欣悉根據凱諦思最新發布的《國際建造成本指數2021》報告,香港在一百個主要城巿中,建造成本排名由上年度的第三位降至今年第八位。他相信取得如此佳績實有賴業界持份者攜手努力。   陳茂波指,面對21世紀無盡機遇,建立着重成本的文化對建造業至為重要。業界須繼續加強項目管控,採取創新建造策略,確保香港的公共資源得以更有效地運用。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3/20210623_114500_05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本港新增兩宗新型肺炎輸入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港新增兩宗外地輸入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其中一名患者從印尼抵港,另一人的外遊記錄有待確定。   另外,由於大埔指明範圍內採集的污水樣本檢測呈陽性,且病毒量甚高,該區域全部大廈或構築物均會納入強制檢測公告,受檢人士須於周五或之前接受檢測。   政府會在逸雅苑A座逸榮閣對出空地、大埔墟站公共運輸交匯處、馬窩路花園增設流動採樣站;位於大埔太和體育館的社區檢測中心會延長運作至周五。   過去14天,本港累計新增確診個案28宗,全屬外地輸入。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3/20210623_142404_329.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郵輪納表列處所 以便復辦公海遊

政府修訂兩條預防及控制疾病相關規例,以調整獲豁免的群組聚集範圍,並提供法律框架,以便在復辦郵輪「公海遊」時實施相關防控感染措施。有關修訂今日刊憲,周四生效。   政府昨日公布調整《預防及控制疾病(禁止群組聚集)規例》下獲豁免的群組聚集範圍。相關法例修訂今日獲行政會議通過。   此外,政府上月公布,郵輪「公海遊」在郵輪公司嚴格採取一系列衞生防疫措施下,最快可於7月底復航。為此,政府修改《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把郵輪納入為表列處所,以容許政府就郵輪的營運模式,包括相關感染控制措施施行限制或規定。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2/20210622_201817_81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期望商界推活動 增消費券效益

史立德會長(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陳國民主席(香港品牌發展局主席)、各位台上的主禮嘉賓、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日我很榮幸出席今晚的2019及2020年品牌選舉頒獎典禮。正如國民主席所講,典禮因為疫情一再延期,今天終於有機會在這兒與各位工商界的朋友再次聚首一堂,分享獲獎企業的喜悅,我感到特別高興。   不經不覺,香港品牌選舉已經舉辦超過20年。本地企業多年來不斷精益求精,提升產品的質量和服務水平,以卓越的營銷策略,成功創立了不少傑出的香港品牌。今天獲嘉許的品牌不單有家傳戶曉的老字號,亦有許多生力軍。它們都是通過嚴格審核,脫穎而出,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絕對是實至名歸。   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打擊全球經濟,亦為各行各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政府在去年財政預算案和防疫抗疫基金下推出超過3,000億元的紓困措施,而今年的預算案亦推出超過1,200億元的逆周期措施,希望可以為企業和市民提供支援。   其中,為鼓勵本地消費以增強我們經濟復蘇的動力,同時推動電子支付工具的廣泛應用,預算案建議推出電子消費券計劃,相關細節已在上星期公布。合資格市民可在7月4日至8月14日登記分期領取消費券,其中首期2,000元消費券,最快可於8月1日領取。我期望各位商界朋友都推出相應的推廣活動,增加市民消費意欲,帶旺我們市面的氣氛,讓消費券發揮乘數效應,加大對經濟的裨益。   此外,為支援企業開拓更多樣化的市場,預算案向BUD專項基金(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再度注資15億元,並建議將基金惠及範圍優化,包括進一步增加每家企業的累計資助上限至600萬元,以及擴大資助地域範圍。新措施將於7月起分階段推出。   同時,為進一步支援企業充分利用線上線下渠道進行本地市場推廣活動,並維持香港作為大型商品展覽中心的領導地位,政府於今年4月起擴大市場推廣基金(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的資助範圍;以及放寬基金原本只限中小企業申請的限制,為期兩年。   我鼓勵在座各位朋友多利用政府提供的資源,積極發展電子商貿、應用創新科技和開拓新市場,進一步擴展你的業務。   我非常感謝中華廠商會和香港品牌發展局多年來在推動本地品牌發展的努力,包括舉辦香港品牌節、香港.進.品牌大灣區等系列活動,協助香港企業在內地市場推廣其產品及品牌,為香港企業的長遠發展搭橋鋪路。  

續辦交流會 促進經貿合作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一帶一路」辦公室、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貿易處合辦線上交流會,介紹位於印尼的兩個經貿合作區和柬埔寨的經濟特區,約400人登記參加。   交流會介紹位於印尼的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和華夏幸福卡拉旺產業新城,以及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並讓有意在東南亞國家聯盟境外經貿合作區開拓業務的香港企業了解當地投資政策、設施和支援服務、合作區優惠措施,鼓勵他們利用合作區把握「一帶一路」機遇。商經局「一帶一路」專員葉成輝和中聯辦經濟部副部長兼貿易處負責人劉亞軍在會上發言。   葉成輝說,國家與東盟十國、澳洲、日本、韓國和新西蘭共15個經濟體去年11月簽訂《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為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協定,涵蓋全球貿易總額約三成。特區政府會與協定的成員經濟體保持聯繫,爭取他們支持香港在協定生效後盡早加入,以進一步強化經貿關係。   他表示,商經局與國家商務部一直就推動香港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緊密合作,並計劃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穩定後再次組織香港和內地企業「聯合走出去」,到合作區實地考察,共同抓緊環球經濟復蘇的商機。   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公使銜參贊石資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柬埔寨王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代表張錦在交流會上介紹兩地的投資環境和產業發展狀況。有關經貿合作區的管理人員和企業代表也闡述合作區情況和分享在當地的投資經驗。   商經局「一帶一路」辦公室和中聯辦經濟部貿易處已舉辦兩場線上交流會,涵蓋五個位於四個東盟國家的境外經貿合作區。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2/20210622_185408_71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浸大獲批營運中醫醫院

食物及衞生局公布,位於將軍澳的中醫醫院營運服務契約批予香港浸會大學。   食衞局表示,中醫醫院營運服務第一階段投標資格預審程序和第二階段招標工作先後於2019年9月和去年9月展開,標書評審工作已按招標文件列明的挑選標準和評分準則完成,浸大學最終獲選為承辦機構。   浸大必須成立擔保有限公司即營運機構,以管理、營運和保養中醫醫院,營運機構則須按法例要求,就營運中醫醫院申領相關牌照。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2/20210622_164234_76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首間學校到社區接種中心接種疫苗

粉嶺官立小學學生今日到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到場視察。該小學是首間經團體預約到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疫苗的學校。   政府早前將接種復必泰疫苗最低年齡下調至12歲,並提供預約服務,方便各學校學生和教職員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疫苗,學校也可選擇外展服務為同學接種疫苗。   粉嶺官立小學20多名學生、教職員和學生家長到龍琛路體育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疫苗,政府為學校安排車輛往返接種中心,蔡若蓮到場視察,與中心職員交談,並了解同學接種疫苗的情況。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1/20210621_201446_58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港澳就通關安排展開商討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本港已正式與澳門就如何實施港澳通行展開商討,當局會設配額,要求相關人士接種疫苗、接受病毒檢測,並會就安排設熔斷機制。   林鄭月娥今日在記者會上說,港澳通行安排須包括數項元素,由於涉及多項檢查,現時本港口岸難以應付大量旅客抵港,或未能像以往使用e-道般簡易過關。當局一定會就此設立配額,並由少量配額逐漸增加。   她說,疫苗接種和病毒檢測均屬必要,一般而言,相關人士在離境、抵港或抵澳時須接受病毒檢測。   有關安排並設有熔斷機制,香港或澳門一旦出現新型肺炎個案,便可按機制暫停通關。   香港與內地往來方面,林鄭月娥指,若非廣州5月下旬出現新型肺炎個案,「來港易」計劃本已推出,讓省內非香港居民得以免檢疫來港。當局會繼續密切監察情況,待廣東省情況穩定,該計劃便會推行。   就恢復香港和內地人員免檢疫或減低檢疫要求通行事宜,她會盡快向中央政府提交特區政府的建議安排。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1/20210621_165316_28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輸入個案增三宗 均涉變異病毒株

本港新增三宗外地輸入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三名女患者由英國和印尼抵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林文健表示,患者均帶有L452R變異病毒株。   林文健說,當局觀察到越來越多輸入個案與變異病毒株有關。   本月8日至21日期間,本港累計新增27宗確診個案,全屬輸入個案,17名患者帶有變異病毒株,其中帶N501Y和L452R變異病毒株的個案分別有八宗和九宗,而涉及L452R病毒株的個案有增加趨勢。   林文健續指,變異病毒株正在全球擴散,市民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盡快接種新冠疫苗。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1/20210621_165653_86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聶德權視察安永員工接種新冠疫苗

政府外展隊今日到安永的香港辦事處為約210名職員接種復必泰疫苗,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到場視察,他感謝各行各業支持「全城起動 快打疫苗」運動。   聶德權説,對於國際專業服務企業而言,職員經常要到海外工作和出席會議,海外新冠疫情仍然嚴重,接種疫苗是保護自己、同事、家人的最佳方法。   現時距離8月底防疫關鍵時刻只有兩個月,聶德權呼籲各界繼續鼓勵員工盡快接種疫苗,為香港建立保護屏障,讓社會早日回復常態。   企業和團體如欲安排疫苗接種外展服務,可於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6時致電外展接種服務熱線3904 1490。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1/20210621_165934_55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iBond申請最多獲發三手

市民認購第八批通脹掛鉤債券iBond反應踴躍,申請人數和總額均創出新高。政府今日公布配發結果,有效申請均獲發債券,最多可獲三手,最終發行額為200億元。   政府表示,有效申請共709,198份,本金總額逾539億元,兩個數字均創出2011年首次發行以來的新紀錄。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說,在目前持續低息和不確定的投資環境下,通脹掛鉤債券為市民提供安全和回報穩定的投資選擇,也進一步提高大眾對債券投資的興趣和認識,有助促進香港零售債券市場發展。   認購一至兩手債券的申請共55,381份,將獲全數配發。至於653,817份認購兩手以上的申請,則會先獲發兩手債券,抽籤後其中605,727份申請會獲多配一手。   債券周三發行,翌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1/20210621_163707_39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特別探訪安排周五擴至22間醫院

醫院管理局宣布,周五起進一步擴展特別探訪安排至共22間非急症醫院。病房會根據實際運作安排家屬每星期探訪一至兩次。   四間醫院新增特別探訪安排,另有三間醫院會擴展特別探訪安排至更多病房。病房職員未來數日會致電病人家屬以安排預約探訪登記,家屬無須自行聯絡醫院。   單次探訪的家屬須持有72小時內有效的陰性核酸檢測結果證明,而定期探訪的家屬則可每周進行檢測。已完成接種兩劑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不少於14天的探訪人士可獲豁免病毒檢測,豁免安排同樣適用於恩恤或緊急探訪。   醫管局希望市民理解在目前疫情下探訪安排會有所局限,至於其他醫院和病房,院方會繼續在可行情況下作恩恤安排或視像探訪。   此外,周五起,提供科興疫苗接種服務的醫管局門診診所將增加五間,部分現有診所的疫苗接種名額也會增加。市民可於明日上午9時起在網上預約。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1/20210621_154016_08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建築署好爸爸

今日是父親節,首先祝願各位爸爸,父親節快樂!過去在《局長隨筆》,我都有藉着父親節,找來部門內已為人父的同事,分享他們的故事。今次為大家介紹的好爸爸,其幼子於去年12月出生時,正值他沒日沒夜投入抗疫工作、參與興建臨時醫院工程,他會分享如何平衡工作與照顧家庭的責任。我亦會邀請一位具資格的同事,品評一下他是否一位好爸爸。   監督瑪嘉烈醫院擴建工程   鄧承恩2018年加入建築署,現職工程策劃經理,主要負責統籌和策劃整項建築工程,管理工程進度,確保項目能夠在預定時間及財務預算內順利完成。現時,他正參與瑪嘉烈醫院荔景大樓擴建工程,是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下其中一個重點項目,工程包括在荔景大樓旁邊興建一座新擴建大樓及連接橋。擴建完成後,將可額外提供500多張病床。   參與抗疫工程期間再當爸   談到難忘的工作,鄧承恩說不得不提今年年初完成的臨時醫院(現稱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項目。這項抗疫工程時間緊迫,去年8月,他和團隊接到任務,必須在四個月內完成六座病房大樓,提供800多張隔離病床,另包括設有藥房和實驗室的醫療中心和其他醫療配套設施。工程聽起來像是不可能,但最後在各部門、團隊和承建商的合作下順利完成。當臨時醫院工程進入最後衝刺、趕驗收階段時,他第二次當爸爸,可謂分身不暇。   疫情下小心照顧家人   抗疫期間,面對繁忙的工作,又要兼顧家庭,照顧太太、年僅六歲的大女兒和初生兒子,可以想像鄧承恩面對不少壓力。他說,當時最緊張的是怎樣把初生幼子從醫院接回家,他形容過程是嚴陣以待,做足防疫措施,而他每次下班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洗澡,然後才跟家人吃飯和陪伴小朋友。   放下手機專心陪伴家人   鄧承恩平日工作時間長,不時晚歸,投入臨時醫院工程期間,由於建造工期緊湊,回家更晚,結果大女兒也投訴爸爸為何這麼晚才回家,令他感到歉意之外,更明白到與家人相處需要着重質素,因此他與家人吃飯或與小朋友玩耍時,都會放下手機,專心陪伴他們,讓他們感受到這是與爸爸一起的歡樂時光。由於大女兒好動,現時疫情較為紓緩,周末會盡量抽空與她到戶外「放電」,亦讓她鍛煉一下身體。   努力嘗試解決困難   談及對兒女的期望,他以興建臨時醫院的經驗為例,寄語他們,當遇到一些困難的事情,不要因為看似不可能完成而輕言放棄,應該努力嘗試,跳出思維的框框去思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困難越

院舍員工強制檢測周期縮短至十天

久守必失與百密一疏   今次新冠病毒的全球疫情變化讓我們充分體驗到久守必失與百密一疏的道理。近日台灣、泰國、越南及新加坡的疫情都是明顯例子。就以新西蘭為例,她算是一個防疫措施守得最緊的國家之一。在過往近18個月,除了去年的3、4月外,差不多所有日子的個案數目都是個位數,大部分時間都可說是本地個案清零,但仍會間中出現很小規模的社區個案。   聽到外國一些令人震驚的長期護養院爆疫例子,令我們更緊張看待香港安老院舍的防疫措施。守得住第一、二波,到第三波,卻接連出現第一間、第二間……的安老院疫症爆發,其中一間的37名院友當中有34名確診,八名不幸過身。所以,我們在院舍防疫工作,必須做到密密實實,但這需要付出另一方面的代價:頻密而重複的病毒檢測及探訪安排受到嚴密限制。   強制檢測周期14天、10天、14天   縱然限制探訪可減少院友與外界接觸,但員工總需要在社區中生活。若社區上仍有傳播鏈,便有可能會將病毒帶到院舍。因此,在過往我們由安排院舍員工自願病毒檢測,進展至強制檢測。由於病毒潛伏期的中位數為五至六日,甚至在病徵出現前的數天,亦有可能會傳播病毒,而且部分患者沒有病徵,仍會傳播病毒,所以強制檢測頻密度本不應超過每七日一次---即使是七日一次,亦有可能在七日的狹縫中出現感染個案,從而在院舍中傳播病毒。但礙於多項實際因素:(1)院舍員工超過四萬;(2)服務人手要每星期七天,每天24小時無間斷,編更限制多;及(3)現時院舍人手短缺,安排員工進行病毒檢測十分困難。   最初由去年12月1日開始進行的強制檢測,第一及第二輪只能做到每14天一次,由第三輪開始才縮短至每十天一次;但到了第12輪(4月2日開始),由於全港加強各項防疫措施,大量增加多個相關行業員工的強制檢測需求,院舍員工在安排接受檢測出現困難,所以我們將檢測周期延長至14天。時至今天,由於注射疫苗人數上升,必須進行強制檢測的人數不斷下跌,院舍員工的強制檢測周期有需要縮短。我們在第18輪(6月25日開始)的檢測期將會縮短至十天。在未來,於可行情況下,或會再縮短至七天。   強檢特惠津貼或成為接種疫苗障礙   因應初期可提供檢測的地點有限,有不少員工需額外付出時間或作特別安排以進行檢測,造成諸多不便,有見及此,社會福利署為每位員工提供每月200元特惠津貼。但時至今天,這個安排可能成為防疫措施的障礙之

善用香港優勢 貢獻國家發展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非常高興今天能通過視頻參與2021鳳凰網(夏季)財經峰會,與各位國內外政、商、學界領袖交流。這次峰會的主題是「新局與敢為」,我希望藉此機會,與大家分享在全球大變局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將如何抓緊其中的機遇,積極參與祖國的新發展格局,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並同時為香港的經濟帶來源源不絕的動力。   過去兩年,香港雖然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包括社會動亂和新冠疫情,但有賴中央對香港的大力支持,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去年制定《香港國安法》,在香港頒布實施,以及在今年通過經修訂的《基本法》附件一及附件二,完善香港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恢復了香港的社會穩定和政治安全。這兩項重大的舉措和特區政府不斷完善的制度體系,讓「一國兩制」的實施能回到正確的軌道,也為香港的進一步發展開了新局。   有了一個向好的局面,也需要有自身的優勢。過去兩年就充分說明了香港這個城市是經得起風浪的,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這個金名片,絲毫沒有受損。事實上,香港穩健成熟的監管制度及嚴謹的風險管理措施,令香港的金融系統在困難時期表現出非凡的韌力和穩定性。聯繫匯率制度一如既往運作良好,股票市場暢旺,港元市場於2020年錄得資金淨流入,反映投資者對香港資本市場的持續興趣及信心。銀行體系保持穩健,存款總額在2020年全年較對上一年上升5.4%,主要銀行的流動性及資本充足率都遠高於國際的監管標準;金融服務業的其他環節如保險市場都運作有序。   香港雖然擁有金融系統的深厚根基,但不能自滿。為了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本屆政府自上任以來就主動出擊,以政策、稅務優惠和適當的財政投入,全方位促進金融業的發展。在證券業方面,我們支持香港交易所在2018年修訂上市規則,迎來新經濟公司上市集資,到目前為止,一共有50所屬於同股不同權、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及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公司在本港上市,它們現在的總市值已經超過12萬億港元。我們在過去兩個立法年度,一共提出並獲得立法會通過七項條例草案,推動證券業、保險業、資產管理和強積金制度的發展。在債券市場方面,現時我們在政府債券計劃和政府綠色債券計劃下持續發債,並會擴大兩個計劃的規模,滿足投資者對於優質的政府債券不斷上升的需求,同時推動債券市場的發展,以鞏固香港作為亞洲領先債券市場的地位。我們也期望盡快落實債券通南向交易,以進一步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如何前往鴨脷洲新海怡廣場 ?

到新海怡廣場,您可以撿到寶!連卡佛、Max Mara,以及Joyce這三家高級服裝店的特賣場都在這裡,大量名牌貨品的售價更低至三折。廣場裡頭還有三家咖啡廳及一家義大利超級市場。 地址:香港島鴨脷洲利榮街2號 查詢:+852 2554 9089 網址: www.horizonplazahk.com 如何前往 港鐵海怡半島站C出口,沿利南道走約15分鐘,或 從港鐵鑽石山站C2出口的巴士總站乘671號巴士,至海怡工貿中心站下車,然後往利榮街方向前行, 或 在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搭乘90號巴士至鴨脷州邨,下車後再搭乘95號巴士,於利榮街站下車, 或 在中環碼頭搭乘91號巴士至鴨脷州邨,下車後再搭乘95號巴士,於利榮街站下車, 或 在銅鑼灣景隆街巴士站,搭乘往海怡半島方向的671號巴士,於利榮街站下車。

如何前往中環 IFC 國際金融中心商場 ?

IFC 國際金融中心商場是香港最矚目的大型商場之一,匯聚多個一級國際品牌,還有世界級的四季酒店。商場有超過200間商店,從中高檔至一級的國際品牌都有。 商場設計以白色為主、樓頂天花板達三層高,加上室外採光的設計,在其中購物尤其令人覺得閒適自在。逛街之餘,您也可以到商場內的咖啡廳、特色餐廳,一邊看著維多利亞港,一邊悠閒用餐。如果想吹一下海風,您也可以到商場的頂層露天花園去,買一杯咖啡、一份三明治,靜靜的享受維港的日與夜。如果您是美食家,那更不能錯過毗連商場的四季酒店,因為這裡的中餐廳龍景軒和法國餐廳Caprice分別是米其林三星級和二星級餐廳,能一次過給您世界頂級的「五星」佳餚。 交通方面,商場與機場快綫香港站及港島綫地下鐵中環站相連,非常便捷,可以作為離開香港前最後的血拼基地;這樣您可以拿著大包小包的戰利品,乘坐機場快綫直接到機場。另外,商場又有人行天橋接通到附近的高級商場、港澳碼頭,以及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不怕日曬雨淋。 資訊 地址:香港島中環金融街8號 查詢:+852 2295 3308 網址: www.ifc.com.hk 如何前往 港鐵中環站A出口或機場快綫香港站F出口。 從中環7號天星碼頭,經人行天橋直行,左轉即達。 從上環港澳碼頭,沿中區人行天橋向中環方向走約10分鐘。

如何前往尖沙咀 iSQUARE 國際廣場 ?

iSQUARE 國際廣場匯集各類型商店餐廳,給您一個吃、買、玩的多重感官體驗。在iSQUARE吃東西,您可以有多種選擇:在三至七樓,有多家日式及西式的休閒餐廳,提供壽司、拉麵、披薩、咖啡、甜點給您輕鬆品嚐;在23至31樓,是格調高雅的時尚餐廳,讓您享用中菜為主的世界各地美食之餘,又可以觀賞維多利亞港景色。 在 iSQUARE 買東西,有多家大型商店可供選擇。這些店鋪面積大、貨品齊全、款式繁多,包括唱片影音店 HMV、來自英國的百貨公司馬莎、生活雜貨店 LOG-ON 以及足球主題的體育專門店 Futbol Trend 等。如果您想要買珠寶鐘錶的話,也可以來 iSQUARE ,因為這裡有 20家店,給您不同的選擇。 在 iSQUARE,可以看電影,這裡有全港最大及首間符合國際標準的 IMAX 影院,高 11.8公尺、闊21.3公尺的特大電影銀幕,一定能給您最震撼的視覺享受。 地址:九龍尖沙咀彌敦道63號 查詢:+852 3665 3333 網址: www.isquare.hk 如何前往 港鐵尖沙咀站H或R出口,可以直達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