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5月, 2021 起發佈的文章

為甚麼美容中心老闆適合網上貸款?

接種疫苗後同桌用餐人數料可增加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當局未來一周會與業界溝通,冀於下月10日起落實第二階段「疫苗氣泡」社交距離措施,包括讓已接種新冠疫苗人士於食肆用餐至較後時間,並可更多人同坐一桌。   陳肇始今日在「全城起動 快打疫苗」運動記者會上表示,留意到大眾希望有多些機會一家人外出用膳,政府會放寬D類食肆對顧客的接種疫苗要求,讓已接種疫苗的顧客可帶同未能接種疫苗的小朋友或長者一同用餐。   她舉例指,如一家人當中有三分二成員已接種疫苗,而其他成員可能因年紀或其他原因未能接種,他們仍可用餐至較後時間,也可更多人同坐一桌,例如12人一桌。   至於已在「疫苗氣泡」基礎上重開的處所,由於在酒吧、酒館、夜店、夜總會或卡拉OK場所的所有員工已接種疫苗,或在因健康理由不適宜接種的情況下接受定期檢測,而所有顧客也已接種疫苗,有關處所內也可更多人同坐一桌,處所整體入座率可由現時五成提高至七成半或更高,並延長營業時間。   她又提到,由於食肆、學校、宿舍、地盤、圖書館、博物館、戲院、表演場所、體育場地等地方爆發大規模感染的風險較高,當下一波疫情來臨,當局會研究是否限制未有接種疫苗人士進入。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倘若新一波疫情來臨,不希望再出現去年處所時開時關、時而上學時而停課的情況,遂以接種疫苗與否作界線處理。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31/20210531_161939_72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四人確診 全屬輸入個案

本港新增四宗外地輸入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患者三女一男,年齡介乎31至41歲,分別由印尼、韓國、荷蘭和印度抵港。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其中一名由印度抵港的40歲男患者為早前另一宗輸入個案的同行人士和緊密接觸者,他上月18日到港,在竹篙灣檢疫中心接受檢疫至本月9日,其後居於葵涌葵盛東邨盛富樓,沒有就業。   患者本月13日到社區檢測中心接受檢測,結果為陰性。他本月29日因其他病患入住瑪嘉烈醫院,病毒檢測結果為不確定,其後抗體測試結果則呈陽性。   防護中心正就個案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追蹤接觸者。為審慎起見,患者曾居住的盛富樓已於昨日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相關人士須於周三或之前接受檢測。   另外,防護中心公布一宗初步確診個案,涉及一名35歲男警務人員。他居於油塘油美苑淮美閣,在灣仔警區及灣仔分區警署工作,兩個地點將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該警員上周五出現喉嚨痛、咳嗽和流鼻水,翌日到私家醫生診所求醫,其深喉唾液樣本對病毒呈陽性反應。   警方表示,該警員駐守灣仔軍裝巡邏小隊,最後上班日期為今日。他過去14天沒有外遊紀錄,工作期間有佩戴口罩。   警方已派員在該警員的相關工作地方清潔消毒,並安排與他可能有緊密接觸的警務人員和文職人員接受病毒檢測。   過去14天,本港累計新增13宗個案,全屬外地輸入。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31/20210531_180329_01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政府積極支援建造業採用創新科技

KK(建造業議會主席陳家駒)、焯芬教授(香港建造學院管理委員會主席李焯芬教授)、SY(建造業訓練委員會主席余世欽)、Albert(建造業議會執行總監鄭定寕)、Francis(香港建造學院院長黃君華博士)、各位政府的同事、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各位學員、各位師傅:   早晨!我在兩年多前參與了香港建造學院的開幕典禮,今天非常高興與大家再聚首一堂,見證學院院校發展工程竣工的新里程,開啟建造培訓新篇章。   院校發展工程是由一班經驗豐富的前輩一手建造,讓各後輩得以在更好的環境和設施中接受培訓,為將來入行接力作好準備。這項工程切實體現建造界承先啟後,薪火相傳的精神。   一直以來,特區政府都大力投資基礎建設,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未來數年,政府工務工程的金額會超過一千億元,再加上私人發展項目,建造業整體的工程額每年會增加至三千億元的水平,足見香港對建造服務的需求持續殷切。   不過,香港建造業亦正面對多方面的挑戰,包括成本高昂、從業員高齡化等。有見及此,政府會繼續積極地擔當推動者和促進者的角色,支援行業更多採用創新科技,以及進一步將建造業專業化和年青化。   創新科技是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動力,不少行業的商業模式以至市民的日常生活,都因而起了極大變化,建造業也需要與時並進,大膽引進創新科技。我在2018年的財政預算案撥款十億元成立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鼓勵及支持業界採用科技和創新的建築方法,例如建築信息模擬技術(BIM)、組裝合成建築法等,亦致力提升從業員掌握科技應用的能力。   作為推動者,發展局於2018年開始亦要求工務部門的工程項目除了採用BIM外,亦於去年開始採用數碼工程監督系統,由規劃、興建,以至工程各環節的監督都引入最新技術,令施工更安全、同時提高工程的效率和質量。   香港建造學院自2018年成立以來,積極配合特區政府政策,把創新科技納入課程,推動業界的變革。學院於葵涌院校設立首個建造業安全體驗訓練中心,將虛擬實境技術(即VR)及不同的感官體驗注入安全訓練課程當中,以提升業界及學員對工地安全的意識,減低工程意外發生的機會。今日完工的院校發展工程,將進一步提升院校的硬件設施,為同學們提供更全面和優質的學習環境。   除了要有好的培訓設施外,更需要有優質的軟件。建造業對工藝質量有很高的要求,十分重視工藝培訓。建造業訓練局自1975年

新興體育資助先導計劃接受申請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推出新興體育活動資助先導計劃,支持新興體育項目發展,鼓勵市民多參與體育運動。先導計劃現正接受2021至22年度資助申請,7月31日截止。   該署指,先導計劃根據體育資助計劃全面檢討所作建議推出,署方負責管理體育資助計劃,向體育總會和體育機構提供資助。   該署於2019至20年度就體育資助計劃進行全面檢討,有關報告建議應為新興體育活動提供政府資助,讓市民有更多機會和選擇參與不同種類的運動。   先導計劃申請機構每期最多可獲十萬元資助額,又或個別活動合資格總開支85%,兩者以較低者為準。   申請者須為註冊非牟利團體,提交申請日期前兩年是香港相關體育項目的唯一管治團體,並為香港唯一獲相關亞洲體育聯會或區域性體育聯會或國際體育聯會認可的屬會,而這些聯會是代表相關體育項目的唯一聯會。申請者同時須在過往兩年具有成功舉辦體育發展計劃的經驗。   新興體育活動資助先導計劃諮詢委員會負責監察先導計劃推行、審批資助模式事宜,並就宣傳推廣提供意見。   諮詢委員會成員主要來自體育委員會、社區體育事務委員會和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成員均熱衷體育,具備豐富經驗,康文署則負責執行計劃。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31/20210531_111614_90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完善選舉制度條例刊憲生效

《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今日刊憲生效,政府表示,完善特區選舉制度將為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提供堅實保障,讓香港重回發展正軌,「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確保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條例旨在落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3月11日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以及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同月30日通過經修訂的《基本法》附件一有關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和附件二有關立法會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並落實一系列公共選舉的改善措施。   根據《決定》第七條,特區政府應當依照《決定》和修改後的《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修改本地有關法律,依法組織、規管相關選舉活動。特區政府已履行以本地立法落實完善選舉制度的憲制責任。   特區政府會按照經修訂的相關選舉法例,妥善籌備和舉行緊接的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立法會換屆選舉和行政長官選舉,並與選舉管理委員會和選舉事務處緊密合作,致力確保選舉在公平、公正和公開原則下舉行。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31/20210531_120424_50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236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市民接種約2,364,000劑疫苗。其中,約1,359,4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1,004,6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市民中,約585,0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774,4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市民中,約429,8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574,8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有35,200名市民經計劃接種疫苗。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的市民分別約7,400人和5,300人;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市民分別約9,800人和12,800人。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和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均為約97%。   同日約8,600名市民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18,300名市民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九宗送院個案。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30/20210530_223526_01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配合新趨勢 推動藝術與科技融合

王英偉主席(藝術發展局主席)、各位文化藝術界的翹楚、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非常榮幸獲邀出席第15屆香港藝術發展獎頒獎禮,與在座的文化藝術界翹楚和朋友,一起分享各位得獎者的喜悅。   今屆香港藝術發展獎一共有30多個獲獎單位,個人獎項的得主分別來自藝術評論、舞蹈、戲劇、電影、文學藝術、媒體藝術、音樂、視覺藝術和戲曲這九個界別,他們在文化藝術領域都卓有成就。另外,亦有多間致力推動藝術發展的機構及學校獲得充分肯定。   今年的終身成就獎會頒發給有香港歌劇之父美譽的盧景文教授。盧教授一生奉獻藝術,專注於創作、教育等領域,並擔任香港演藝學院校長長達11年,對香港文化藝術界的發展,特別是培育新一代方面,卓有建樹。盧教授亦不遺餘力,熱心參與社會服務,先後擔任多項公職,包括香港藝術發展局委員,多間大學校董會成員,以及多個政府諮詢委員會委員。我衷心感謝盧教授多年來就文化藝術政策和措施提供很多寶貴意見。   傑出藝術貢獻獎的得主亦是三位大師級人物。排名不分先後,第一位是知名作家倪亦舒女士。倪女士著作等身,縱橫文壇超過半個世紀,作品家傳戶曉,深受全球中文讀者歡迎。第二位獲獎的是才華橫溢的劇場導演兼演員鄧樹榮先生。鄧先生致力扶掖戲劇界後進,桃李滿門,成就斐然。第三位獲獎的是許冠文先生。許先生是影視界奇才,這是眾所周知的,集導演、編劇、演員多重身分於一身,作品極具香港特色,一直為人津津樂道。各位得獎者對香港文化藝術界貢獻良多,實至名歸。我衷心祝賀各位得獎者,並向您們致以崇高敬意。   在新冠疫情的威脅之下,文化藝術界是其中一個受到嚴重衝擊的行業,很多表演活動無法如常舉行。政府在防疫抗疫基金下為業界提供資助,惠及超過940個藝團和藝術計劃,以及7,400位從業員,資助總額超過兩億港元。我們期望在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業界可陸續恢復舉辦現場表演,盡快復元。   業界也自強不息,紛紛利用科技,以新穎的形式呈現作品。藝術與創新科技的結合已經成為業界發展的新趨勢,我們已經設立由民政事務局局長牽頭的跨部門小組,負責有關的政策措施,並在多個基金下預留多達合共一億元,支援各類藝術科技項目,推動藝術與科技融合。   在演藝場地方面,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正着手優化現有演藝場地的硬件配套,便利業界將科技融入演出。預計於2023年啟用的東九文化中心,會率先引入創新元素,配備先進科技

完善選舉制度促進均衡政治參與

立法會在星期四通過《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這次修例依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和修改後的《基本法》附件一及附件二而提出,目的是確保落實「愛國者治港」和保障社會整體利益,有效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立的憲制秩序,構建一套符合香港實際情況,有香港特色的新的民主選舉制度。   要完善一個地方的選舉制度,必然會先考慮當地的歷史背景、社會上的多元文化、政治思維,當然不能缺少當地的政制發展歷史和現狀及實際情況。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及附件二時,已考慮香港的實際情況。有一些海外政客又聲稱修例違背《基本法》所列明的普選目標,但其實《基本法》第45條和第68條規定根據香港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達致普選的目標,依然保持不變。   自全國人大常委會在3月30日公布經修訂的《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後,我及律政司的同事已經與不同的法律及爭議解決業界團體和個別人士會面,向他們講解完善選舉制度的安排。進行本地立法時,政府將相關的政策與主體條例和附屬法例歸納一起,方便向議員講解,也讓他們更易掌握內容,了解政策如何具體落實。   選舉委員會現時獲賦予兩項新職能:(一)產生40名立法會議員;(二)負責提名立法會候選人。這兩項職能都是選舉制度中的重要元素,通過選舉委員會擴大香港社會均衡有序的政治參與,讓它更具廣泛的代表性。因此選舉委員會無疑就似是一艘船的壓艙物,確保社會整體利益受保障,讓「一國兩制」得以全面貫徹落實。   至於新設立的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負責審查和確認選舉委員會委員候選人、行政長官候選人和立法會議員候選人的資格,確保候選人資格符合《基本法》、《香港國安法》、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基本法》第104條的解釋和《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的決定》以及本地相關法律的規定,充分體現「愛國者治港」的原則。   完善選舉制度後,過去在立法會出現的亂象應該不會再發生,反中亂港勢力和企圖勾結外部勢力干預香港內部事務的違法分子不會再輕易透過選舉進入政治體制,議會將可以回復正常運作,讓有志服務社會的人可以客觀理性地參與政策討論,向政府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   最後,我必須向參與這項立法工作的律政司的同事致以衷心謝意,他們不辭勞苦,全面配合政制及內地事務局處理相關的本地立法工作。為確保即將進行的三場選舉可以

林鄭月娥悼苗禮治逝世

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苗禮治逝世,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深切哀悼,並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向其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林鄭月娥表示,苗禮治是顯赫的法學家,在法律界地位崇高,成就非凡。他自2000年起出任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多年來曾審理複雜的案件,並就多個法律範疇撰寫具權威性的判案書,對司法機構貢獻重大。他於2015年獲頒授金紫荊星章。   根據《基本法》相關條文,行政長官可從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委任法官,而委任普通法適用地區的卓越法官出任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是香港司法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林鄭月娥說,苗禮治過去20年參與終審法院的工作,香港自回歸後建立穩固並備受肯定的司法制度,足證香港特區依法實行高度自治,他對此貢獻良多。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30/20210530_132635_809.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張建宗網誌:良政善治新局面

立法會周四(5月27日)三讀通過《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明天(5月31日)將會刊憲並生效。這是一項非常重要及具歷史性的法案,標誌着香港特區完善選舉制度的本地立法工作全面完成,成功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修訂《基本法》附件一及二。   在未來十個月內,特區政府會全力以赴做好選民登記及三場重要的選舉(分別是於今年9月19日舉行的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一般選舉、今年12月19日舉行的立法會換屆選舉,以及明年(2022年)3月27日舉行的行政長官選舉),確保選舉在公平、公正和公開原則下順利進行。   落實愛國者治港 良政善治新局面   香港回歸祖國以來,「一國兩制」是確保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香港選舉制度是政治體制的重要一部分,對「一國兩制」實踐具有重大影響。中央政府從憲制層面主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為香港特區進一步完善國家安全體系,捍衞國家安全和政權安全,開啟良政善治的新局面,譜寫長治久安的新篇章。通過法案是香港政制發展向前邁進的重要里程碑,把「愛國者治港」原則落到實處,確保香港特區的管治權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中,為「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提供堅實保障。   議會回歸理性 為市民謀福祉   完善選舉制度後,香港有望從此擺脫近年政治爭拗的羈絆及內耗不斷的困局。在新選舉制度下,反中亂港分子和外部敵對勢力不得再有可乘之機,通過選舉制度的漏洞進入香港特區治理架構,以及阻撓和干擾特區政府依法施政。   完善選舉制度亦有助立法會恢復其憲制職能。正如廣大市民所期望,以往劣質瘋狂的議會鬥爭終於落幕,香港有望重新構建一個具建設性和務實有為的議會。在新選舉制度下,議員回歸理性議事論政,會大大提高議事效率。香港是多元開放包容的社會,政治光譜寬闊,我相信只要是在愛國愛港的大前提下,任何真誠為香港服務的有志之士,不論其政治取向,都可以依法享有參政的機會,為社會做實事,為市民謀福祉,建設香港,貢獻國家。   做好施政 不負所托   我衷心感謝中央政府再次出手為香港特區解困,從憲制層面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我也要感謝建制派全體40位立法會議員嚴謹及密集式地審議條例草案,並提出具建設性的建議及大力支持,以及立法會主席、立法會秘書處和政府相關部門同事的鼎力合作及努力。我要特別感謝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和律政司的同事,他們在短短兩個多月不眠不休地完成複雜和繁重的法例

及早接種疫苗 防範第五波疫情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本港已28日沒有2019冠狀病毒病本地個案,達到清零,第四波疫情應已完結,但第五波疫情很大機會來臨,他呼籲市民接種疫苗,早作準備。   袁國勇今日會見傳媒,報告近日數宗確診個案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他指出,其中一名個案患者為四歲男童,他5月12日開始發燒和喉嚨痛,但入院後,在5月14日至20日收集的所有樣本均對病毒呈陰性,包括糞便樣本,而接下來的一周也驗不到抗體。   該名男童入院頭三日均發燒,至5月17日突然退燒,同時身上起紅疹。調查的結論是男童患上玫瑰疹。袁國勇指,最有可能是男童早於1月已受感染,但只屬輕微感染,沒有病徵和症狀,其後間中出現復陽現象。   第二宗調查的個案患者是在官涌體育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工作的女護士。衞生防護中心人員在接種中心抽取43個環境樣本化驗,發現八個樣本對病毒呈陽性,有理由相信接種中心存在環境污染。袁國勇表示,這病例並非新冠病毒感染,護士是在準備注射疫苗時被針筒內的病毒濺到,導致之後的檢測結果呈陽性。   至於最近五宗沒有病徵和症狀、疑為新冠病毒感染的個案,患者全部從外地來港。袁國勇表示,有理由相信五名病人均非近期受感染,應該早在來港前已染病。   袁國勇指出,雖然第四波疫情已完結,但市民仍需保持警覺。病毒傳播力強,公眾稍微鬆懈便會引起下一波疫情,他認為最重要的防疫措施是接種疫苗。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9/20210529_175303_31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按專家意見考慮為學生接種疫苗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政府尊重專家意見,若專家認為適合接種新冠疫苗的年齡可進一步降低,局方會與食物及衞生局商討方便師生接種的安排。   楊潤雄今日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時說,當局會詳細考慮整體疫情發展和學校的準備工夫才決定新學年是否全面復課。他期望所有學校在新學年能正常復課,並呼籲市民盡早接種疫苗。   談及國家安全教育,楊潤雄指,當局已為國安教育製作整體課程框架,並就15個科目課程內容作重點介紹,他希望學校盡快把重點編入課程內,最遲於2022至23學年推行。   被問及學校今年能否舉行六四相關活動,楊潤雄表示,這方面交由學校作專業考慮。他指,學校舉辦任何活動都必須符合課程框架,並考慮活動帶出的重點是否適合學生的年齡和學習進程。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9/20210529_162241_85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中西區區議會一議席懸空

政府刊憲宣布,中西區區議會中環選區一個民選議員議席出缺。   該區民選議員許智峯自1月28日起連續四個月缺席中西區區議會會議,而且並沒有按照相關法例在喪失資格限期完結前取得區議會同意,政府按《區議會條例》公布許智峯今日喪失擔任議員的資格,其議席亦告懸空。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9/20210529_111631_02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本港增一宗新型肺炎輸入個案

本港新增一宗外地輸入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42歲女患者由印尼抵港。   過去14天,本港累計新增19宗個案,包括五宗源頭不明本地個案和一宗可能本地個案。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9/20210529_145535_96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文化博物館明起展出俄國宮廷瑰寶

文化博物館周六起至8月29日舉行「聖耀皇權---俄羅斯皇家珍品展」,展出170組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呈現16至18世紀俄羅斯君主威儀。   重點展品包括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出戰所用的「杰里科式帽」頭盔、彼得大帝鑲有鑽石和祖母綠的胸前十字架等。   該展覽透過皇后首飾、皇子玩具、權杖、武器、貢品等,讓訪客了解俄國宮廷生活,以及當時的政治、宗教、文化面貌。   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今日在開幕典禮致辭時表示,該展覽不僅讓參觀者欣賞俄羅斯宮廷瑰寶,也是國際旅遊仍未恢復下的文化交流良機。   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博物館合辦,文化博物館和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博物館聯合籌劃,為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之一。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8/20210528_211042_53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修訂醫生註冊條例無損專業自主

就近日有社會人士指《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會損害醫生專業自主,政府回應指有關評論不符事實。政府以制定或修改法律的方式訂明醫生執業資格的權力,與香港醫務委員會可自行審核和頒授專業資格,兩者在《基本法》框架下並無抵觸。   《基本法》第142條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保留原有的專業制度的基礎上,自行制定有關評審各種專業的執業資格的辦法。」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繼續承認在特別行政區成立前已承認的專業和專業團體,所承認的專業團體可自行審核和頒授專業資格。」。   政府建議引入非本地培訓港人醫生的條例草案維持醫委會作為審核和頒授專業醫生執業資格和規管醫生的專業團體,以及現有醫生註冊包括循執業資格試、有限度註冊等途徑。   條例草案只加入特別註冊作為新途徑,擴闊可申請註冊為醫生的合資格人士範圍,日後特別註冊醫生也一如其他註冊醫生,須向醫委會申請註冊,同時受到醫委會的紀律監管和《醫生註冊條例》規管。一旦涉及投訴成立的專業操守問題,醫委會也有權力對有關醫生進行紀律處分。   政府指,條例草案不會減損醫委會的法定地位和處理本港執業醫生的註冊和紀律規管角色。   就成立特別註冊委員會以訂定非本地醫學院頒授的認可醫學資格名單,政府尊重醫委會的法定角色,經審慎考慮後認為特別註冊委員會適宜設於醫委會的架構之下。   條例草案建議,十名特別註冊委員會成員中,六人須為醫學界翹楚,充分彰顯政府對醫生專業的重視。其餘四名成員中三人須為醫委會成員,連同醫委會主席,醫委會在特別註冊委員會有四名成員,具足夠代表性。   特別註冊委員會一如其他醫委會轄下委員會,向醫委會匯報其工作,將特別註冊委員會設於醫委會之下不會影響醫委會的權力。   至於有個別人士指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可向特別註冊委員會發出指令是嚴重損害專業自主,政府強調,條例草案下,特別註冊委員會負責訂定非本地醫學院頒授的認可醫學資格名單,局長只會在涉及公眾利益的情況下,就委員會執行其職能而發出指令,委員會的權力不會因食物及衞生局局長發出指令而改變。   例如,如果委員會在一段合理時間內未能制定認可醫學資格名單,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可向委員會發出指令,要求委員會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制定名單。   政府再次重申,香港現時以至可見將來整體缺乏醫生人手是不爭的事實,希望立法會議員和社會各界支持法案,讓更多非本地培

調解為先承諾書活動網上舉行

由律政司主辦的2021年「調解為先」承諾書活動今日在網上舉行,以推動各界通過調解解決爭議,配合律政司致力促進和發展更廣泛使用調解的長期政策。活動吸引全球14個司法管轄區逾1,300名不同界別人士參加。   律政司司長鄭若驊表示,律政司一直在本地和國際層面不遺餘力推廣調解,相關工作包括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下的《投資協議》建立投資爭端調解機制;與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和亞洲國際法律研究院合辦在港舉行的投資法及國際投資爭端調解技巧培訓課程;在粵港澳大灣區法律部門聯席會議上,就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平台與廣東省司法廳和澳門行政法務司緊密合作;在西九龍調解中心設立小額個案調解先導計劃,為小額錢債審裁處案件的爭議各方提供調解服務。   是次「調解為先」承諾書活動以「調解為先 立足未來」為主題,活動首部分為網絡研討會,設有三個小組討論環節,多名講者就使用調解解決涉及私人財富的糾紛、醫療保健糾紛、僱員補償事宜分享專業意見和經驗。   網絡研討會結束後舉行「調解為先」的徽號正式發布儀式,以及「調解為先」星徽頒獎典禮和「調解為先」承諾書簽署儀式。今年共有34個承諾機構因在業務運作上推動和實際採用調解而獲頒星徽獎項。   簽署「調解為先」承諾書的機構和人士同意先探索採用調解方式解決業務或運作上的爭議,然後才採用其他爭議解決方法或在法庭進行訴訟。「調解為先」承諾書自2009年推出至今,已有逾過700機構和人士簽署。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8/20210528_161513_11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區議會九議席懸空

政府刊憲宣布,七個區議會共九個民選議員議席出缺,其中大埔、觀塘、深水埗、北區、元朗區議會各有一席出缺,葵青、屯門區議會各有兩席出缺。   有關出缺涉及葵青葵芳選區和葵涌邨南選區、屯門新墟選區和掃管笏選區、大埔康樂園選區、觀塘康樂選區、深水埗美孚南選區、北區欣盛選區,以及元朗十八鄉西選區。   葵青葵芳選區民選議員梁耀忠就一宗刑事案件承認控罪,被判入獄八個月,緩刑12個月。根據《區議會條例》,其議員席位今年2月27日起懸空。   另有八個選區民選議員請辭,其議席也會懸空。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8/20210528_112424_46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灣仔海濱休閒站今開放

發展局公布,毗鄰灣仔渡輪碼頭的海濱主題區HarbourChill海濱休閒站今日開放。休閒站由不同民間專業人士參與營造,24小時開放,市民可攜帶寵物進場。   休閒站面積約1,800平方米,原為大型基建工程用地。貫徹「先駁通、再優化」的發展理念,土木工程拓展署於鄰近工程仍在進行時率先釋出用地,鋪設草皮和簡單布置後隨即開放供市民享用。   以城市後花園為主題,休閒站草坪上擺放各式蔭棚、座椅和鞦韆,其中,香港藝術中心連同Napp Studio為用地設計了五款可移動的動物家具,方便遊人放置餐具和隨身物件等,而海濱公共傢俬設計比賽20件優勝作品也會在休閒站展出。   此外,海港辦事處首次與香港社會創投慈善基金會合作,以非牟利形式於用地上提供多元化創新活動和餐飲體驗。草坪上將設置特式小賣亭 WE+ Kiosk,由社創生活平台WE+提供特色小食、飲料和具灣仔文化氣色的產品。基金會並與社企及社區團體合作,於海濱用地試行一系列活動,包括今晚試辦黃昏跑步班、本周末舉辦戶外瑜伽體驗及自助畫室。   休閒站現有設施維持最少半年,之後會按使用情況和市民意見延續或變更。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8/20210528_103643_68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225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市民接種約2,250,200劑疫苗。其中,約1,302,5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947,7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市民中,約560,2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742,3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市民中,約413,6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534,1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有26,000名市民經計劃接種疫苗。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的市民分別約6,400人和4,300人;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市民分別約6,200人和9,100人。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和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分別約95%和約97%。   同日約6,600名市民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13,600名市民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11宗送院個案。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7/20210527_214953_15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共同優化學校投訴管理機制

自2019年6月以來,社會動亂為整個社會包括學界帶來極大的衝擊和挑戰。教育局及部分學校收到不少有關教師專業失德的投訴。就此,局方一向有為學校提供處理投訴的指引。鑑於部分教師專業失德個案相當複雜,為了更好地回應學校的實務需要,協助管理層有效及適切地處理投訴,教育局總結了過去兩年局方和學校處理有關個案的經驗,包括一些學校的良好示例,上星期向學校提供調查注意事項一覽表及學校調查報告範本和樣本,供參考之用,務求令調查工作更為順暢。對於有教師工會妄指有關指引不公道,不但抹殺教育局與業界共同優化學校投訴管理機制的努力,更給人罔顧專業、偏袒護短的感覺,本局表示極度遺憾,並特此澄清,以正視聽。   教育局不應提供「調查注意事項一覽表」及範本?要反問如何優化學校投訴管理   全港所有公營及直資學校已根據優化學校投訴管理安排,推行其校本處理投訴機制及程序,以便更妥善、迅速地跟進及回應日常接獲的意見或投訴,包括對教師的投訴。教育局亦一直為學校提供各項支援,包括提供《學校處理投訴指引》範本予學校制訂及完善其校本處理投訴機制及程序、向持份者(例如新任校長及家長教師會委員)介紹優化安排,以及提供有關處理投訴、溝通及調解技巧的培訓等。   鑑於學校可能不時面對不同的問題,教育局會繼續與時並進,因應學校當前的需要而給予適切的支援,包括這次提供調查注意事項一覽表、學校調查報告範本等補充資料,協助學校按其校本處理投訴機制及程序,迅速回應由家長、學生或公眾人士提出的意見或投訴。   匿名投訴不應跟進?要反問如何保護學生   由於教師專業操守直接影響學生的福祉,若有關指控明顯地涉及違反社會一般接受的道德標準的言論或行為,或危及學生的安全及健康成長,即使投訴不具名,教育局亦有責任嚴肅跟進,要求學校進行調查。我們一直強調,學校須考慮投訴內容的性質和嚴重性,按校本機制決定是否跟進匿名投訴。《學校處理投訴指引》第1.3段明確指出,在特殊情況下(例如已掌握充分證據,或投訴涉及嚴重或緊急的事件),學校可決定是否需要跟進匿名投訴,或作為內部參考及讓被投訴人知悉投訴內容,從而作出適當補救及改善措施。   事實上,過往亦有教師工會隱去教師作為投訴人的資料,然後要求教育局跟進匿名投訴,而局方亦因應個案的嚴重性認真處理。如果現在有教師工會要求教育局及學校不處理匿名投訴,實在是雙重標準,難以服眾。  

港鐵獲邀展開洪水橋站規劃設計

政府邀請港鐵公司展開洪水橋站詳細規劃及設計項目已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政府將與港鐵公司協商財務安排。   洪水橋站是《鐵路發展策略2014》建議的七個鐵路方案之一,位於西鐵線天水圍站與兆康站之間,主要照顧日後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的運輸需求。   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全面發展後可容納約218,000人,其中176,000為新增人口,而新增職位則有150,000個。   運輸及房屋局表示,現時在繁忙時段由未來新發展區的市中心往天水圍站需時約24分鐘,往兆康站則需時約20分鐘。興建洪水橋站後,由市中心經鐵路往該兩站預計只需約四分鐘。   該局指,洪水橋站在50年營運期內估計可為公眾節省約3.14億小時。按2018年價格計算,包括節省的時間價值在內,洪水橋站的經濟效益估計約為550億元。該站預計2024年動工,2030年竣工。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7/20210527_164839_98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本港無新增新型肺炎確診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布,截至今日凌晨,本港沒有新增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累計確診個案維持11,836宗。   過去14天,本港累計新增23宗個案,包括五宗源頭不明本地個案和一宗可能本地個案。   另外,就早前一宗涉及在官涌體育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工作的61歲女護士初步確診個案,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分析顯示,有關病毒樣本與SARS-CoV-2疫苗病毒株相若,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進一步基因分析也錄得相同結果。   經分析個案的臨床數據、流行病學資料和化驗結果後,防護中心不會把該個案列為2019冠狀病毒病個案。該護士的密切接觸者如取得陰性檢測結果,將獲安排離開檢疫中心。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7/20210527_154843_73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社會對完善選舉制度反應正面

主席: 在過去接近兩個月的日子裏,經過立法會和特區政府以至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終於迎來《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恢復二讀。特區政府這次完善選舉制度可說是進入最後階段,這必成為香港特區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里程碑。在此,請先容許我感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小組委員會及條例草案法案委員會主席廖長江議員,以及各位委員、立法會秘書處及法律顧問在這段時間的不懈努力和辛勞付出,讓法案委員會在兩個星期內進行了12次、共約37小時的密集式會議,加上小組委員會早前進行了五次、約10小時會議,法案委員會終於完成這項幾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順利完成了對這條涉及八條主體法例和24條附屬法例的條例草案的審議工作,並於本年5月7日向內務委員會報告,支持恢復條例草案的二讀辯論。 我亦感謝立法會以及不同的團體和人士就條例草案向我們提供很多寶貴的意見。 政府自《決定》頒布以來,透過不同的宣傳手法向社會各界傳遞完善選舉制度是讓香港重回「一國兩制」的初心和正軌,從制度上全面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並有利於促進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的信息。除了大量印發詳細介紹完善選舉制度的背景、理據和《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內容的小冊子外,政府特設了一個有關完善選舉制度的網站,不斷提供更新的資訊,讓社會大眾掌握我們這項十分重要工作的進展情況。此外,政府亦作了其他宣傳措施,包括電視短片、宣傳橫額和各式媒體廣告等。 行政長官和各司局長一共舉行了過百場與社會各界的解說會和座談會,並接受了多個傳媒訪問和派發了超過10萬本宣傳小冊子。另外,行政長官亦親自主持了40場「選委界別分組面面觀」特輯,透過與來自40個界別分組的嘉賓討論完善選舉制度,向公眾深度解說這項完善選舉制度工程和其重要性。 由多個建制派政黨及地區社團組成的「撐全國人大決定完善選舉制度連線」,在3月發起簽名運動呼籲市民支持修例,共收到超過230萬個簽名,數字顯示市民普遍歡迎人大這次的《決定》。 事實上,在特區政府公布條例草案以來,社會的整體反應都是正面的,認為條例草案把完善選舉制度的安排具體化、清晰化,充分體現廣泛代表性、均衡參與原則,更符合香港整體利益及實際情況,推動香港民主穩步前行。條例草案對選舉安排作出多項優化,反映政府積極回應社會關切,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222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市民接種約2,224,100劑疫苗。其中,約1,289,8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934,3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市民中,約553,8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736,0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市民中,約409,3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525,0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有24,000名市民經計劃接種疫苗。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的市民分別約5,800人和4,000人;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市民分別約5,300人和8,800人。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和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分別約95%和約96%。   同日約6,700名市民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15,300名市民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14宗送院個案。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6/20210526_224921_35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政府擬提高兩債券計劃借款上限

政府今日向立法會預告,擬根據《借款條例》提交兩項決議案,提高政府債券計劃和政府綠色債券計劃的借款上限,推動本地債券市場持續發展。   根據有關決議案,政府債券計劃的借款上限將由二千億元提高至三千億元,而政府綠色債券計劃的借款上限則由一千億元提高至二千億元。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上述兩個計劃一直透過定期發行機構債券、零售債券和綠色債券,發揮推動香港債券市場發展的重要功能。過往在兩個計劃下發行的債券均錄得超額認購,證明計劃深受市場歡迎。   當局期望兩個規模更大的計劃能滿足本地和國際投資者對優質政府債券不斷上升的需求,藉此鞏固香港作為亞洲領先債券市場的地位,並增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許正宇又指,政府綠色債券計劃涵蓋範圍將擴大,募集所得資金可為更多種類的綠色項目提供資金,讓政府進一步開拓綠色債券市場,以支持香港低碳轉型和鞏固其作為區內綠色金融樞紐的地位。   他說,除發行通脹掛鉤債券,政府本年度更會將銀色債券的合資格認購年齡由65歲降至60歲,並發行綠色零售債券。當局希望盡快提高兩個計劃的借款上限,讓政府日後的發債安排更具彈性。   視乎所需立法程序,政府下月16日會在立法會動議有關決議案。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6/20210526_191220_94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別再猶豫 接種疫苗

過去一個月疫情持續穩定,多日沒有出現本地源頭未明個案;經過一年多全社會奮力抗疫,香港有望達致清零。在對疫情受控感到鼓舞的同時,政府不敢鬆懈,鄰近多個地區疫情出現反彈,正正提醒我們不可掉以輕心,必須繼續力保不失,而其中至為重要的應對措施是疫苗接種。   疫情發展   由4月25日至5月24日的一個月內,本港只錄得三宗源頭未明的本地個案,而且個案情況較特殊,患者病毒量低或已有抗體,有可能是較早前感染或不同病毒互相干擾的情況,相信傳播力不高,對社區的威脅不大。縱然如此,我們仍按照上月公布的抗疫新路向,採取迅速、嚴厲的圍封強制檢測和檢疫行動,務求切斷任何可能存在的傳播鏈。   抗疫工作   隨着本地疫情穩定,只有零星的確診個案,我們更須加強外防輸入。過去一個月,政府先後延續或收緊了來自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尼泊爾、台灣、阿根廷、意大利、日本、肯尼亞、馬來西亞、荷蘭及新加坡等地旅客的來港限制及檢疫規定。至於在內防擴散方面,我們除了充分及全面調查每一宗本地確診個案,包括進行基因排序外,亦繼續加強病毒檢測。在這方面,我們在過去一個月破紀錄地平均每日進行超過12萬個檢測。其中,由於早前發現多宗涉及外傭的個案,我們兩度要求全港約37萬名外傭接受強制檢測,亦因此找出多個須跟進的個案。我對外傭、僱主以及相關領事館的支持和配合表示感謝,亦要表揚各化驗所勞苦功高的人員。   至於其間在檢疫中心出現膳食質素的問題和進出中心安排未如理想,希望市民諒解同事需在極短時間內應付大批須檢疫的巿民所面對的挑戰;政府已總結經驗,並作出改善。   各項主要防抗疫情的措施按時序列於下表:   日期 事件 4月29日 「回港易」計劃由廣東省和澳門擴展至內地其他省市的香港居民 政府以「疫苗氣泡」為基礎放寬若干社交距離措施,食肆可延長堂食時間和增加同桌人數,酒吧、夜店等可有條件復業 政府延續禁止所有從印度、巴基斯坦及菲律賓來港客機着陸,並由5月1日起禁止所有從尼泊爾來港的客機着陸香港 4月30日 鑑於有兩宗涉及N501Y變異病毒株的確診個案均為外傭,政府要求全港所有外傭於5月9日前接受強制檢測 5月7日 政府更新涉及變異病毒株的確診本地個案檢疫安排,與相關個案居於同一大廈不同單位的人士無須接受21天強制檢疫,但須接受更頻密的檢測 政府公布縮減已完成接種疫苗的確診個案密切接觸者

本港增一宗新型肺炎輸入個案

本港新增一宗外地輸入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27歲女患者由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抵港。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並公布,正調查一宗外地確診個案,所涉51歲男病人本月8日與周一公布外地確診的友人前往深圳。據廣東衞生當局昨日通報,該男子本月23日確診新型肺炎,抗體測試結果為陽性。防護中心正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並追蹤接觸者。   此外,防護中心提醒西貢大洞禾寮村49號的指明人士須遵從強制檢測公告接受檢測。   過去14天,本港累計新增24宗個案,包括八宗本地個案和一宗可能本地個案,其中五宗本地個案源頭不明。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6/20210526_142014_92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郵輪公海遊最快7月底復航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宣布,預計最快7月底容許郵輪公司復辦不停靠香港以外港口的「公海遊」,供香港居民參與。郵輪公司須嚴格遵守一系列防疫措施,而船員和乘客須完成接種新冠疫苗。   邱騰華今日在記者會上闡述復辦郵輪「公海遊」安排時說,郵輪旅遊自去年2月起已暫停逾15個月,隨着近期本港疫情穩定,相信市民、郵輪和旅遊業界均對郵輪旅遊逐步恢復抱很大期望。   他指,容許在嚴謹衞生防疫措施下復辦郵輪「公海遊」,可在保障公共衞生和滿足市民消閒旅遊需求之間取得適當平衡。   從境外來港的船員須遵守本港對入境人士實施的檢疫和檢測要求。此外,所有船員必須在郵輪行程開始前完成接種由衞生當局認可的新冠疫苗,能出示有效醫學證明不適合接種者可獲豁免。來港前未完成接種的非本地船員可在香港免費接種疫苗。   已完成接種疫苗的船員仍須每隔14天於岸上接受2019冠狀病毒聚合酶連鎖反應核酸檢測並取得陰性結果,因健康理由不適合接種疫苗的船員,除須每七天於岸上接受檢測並取得陰性結果外,也須每三天在船上進行檢測並取得陰性結果。   乘客也必須在郵輪行程開始前完成接種新冠疫苗,能出示醫學證明不適合接種者和16歲以下人士除外。乘客也須出示登船前48小時內接受的核酸檢測陰性結果。此外,乘客須於登船前以「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掃描郵輪的二維碼,登船後也須遵守郵輪公司執行的社交距離、個案和接觸者追蹤措施。   郵輪公司方面,每艘郵輪的載客量訂為原載客量的50%,並須遵守《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下對不同相類處所和設施所施加的衞生、社交距離和個案追蹤措施,並制訂航程中的接觸者追蹤機制。   安排並設有應急機制。如船上發現懷疑個案,郵輪行程會立即暫停,郵輪須駛回香港的郵輪碼頭。相關政策局和部門會視乎情況啟動應急管理措施,包括為有關乘客和船員進行檢測、醫學監察、檢疫等。   邱騰華說,郵輪公司須展示其應變能力,包括在郵輪上安排醫護人員當值、有核酸檢測能力,並須劃出部分房間作隔離用途。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6/20210526_110836_79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疫苗儲存期有限 市民應盡早接種

有報道指,香港疫苗接種率不足,數以百萬劑疫苗將會棄置。政府回應表示,會估算可能過剩的疫苗劑量,與藥廠商討如何處理。政府呼籲市民不應觀望,應盡早接種。   截至本月24日,已運抵香港的科興及復必泰疫苗各約200萬劑,約105萬劑科興疫苗和84萬劑復必泰疫苗尚未使用。   政府指出,復必泰疫苗必須在超低溫環境儲存,按生產日期訂明的使用期限約為抵港後三至四個月。目前庫存復必泰疫苗的使用期限8月中屆滿,若接種量不足以抵銷庫存,將會浪費珍貴的疫苗。   當局留意到,市民對復必泰疫苗的需求近期漸趨疲弱,相對於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每日可接種超過四萬劑的處理量,市民平均每日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二劑復必泰疫苗只有約一萬劑。   全球疫苗供應緊張,為免浪費,政府會根據接種及預約趨勢估算可能過剩的疫苗劑量,再與藥廠商討如何處理預計未能於本年內本輪接種計劃或疫苗使用限期前接種的疫苗,方法有延遲付運、不付運部分批次,或通過世界衞生組織疫苗全球獲取機制等渠道捐予其他更需要疫苗的地方。   政府又指,由於疫苗生產、品質控制、運輸物流等程序需時,預計即使稍後疫苗需求突然大增,仍無法在本年內補充。市民不要再持觀望態度,應趁疫苗充足及接種中心有足夠容量時盡早接種,以助克服疫情、恢復正常生活、盡早與各地通關。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5/20210525_225720_68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楊潤雄訪深圳加強教育合作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今日到訪深圳,與當地官員交流教育發展合作事宜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其後出席學校封頂儀式和大學合作意向書簽署儀式。   楊潤雄早上與深圳市教育局局長陳秋明會面,討論兩地高等教育、職業專才教育、基礎教育等事項。   他表示,特區政府鼓勵及支持本港辦學團體和專上院校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參與相關建設及提供教育服務,這既可為大灣區培育人才,也為本港青年人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楊潤雄下午為深圳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學校主禮封頂儀式;該校為一條龍中小學,預期9月開學。   此外,楊潤雄見證深圳大學與嶺南大學簽署合作意向書,內容包括共同開辦課程、共建高等研究院,以及探討建立大灣區聯合校區的可行性。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5/20210525_194527_49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醫管局配合調查眼部受傷病人事件

有傳媒今日刊登評論文章提及2019年一名眼部受傷病人事件,醫院管理局回應時表示,一直配合警方調查,該局並無包庇做假或刻意隱瞞個別病人情況。   醫管局指,事件當時已進入法律程序,該局與有關部門均須尊重和遵守限制,而局方一直配合警方調查,並已依法向警方提供醫療紀錄。   該局對所有病人一視同仁,亦堅持尊重個人私隱原則及有關法例要求,若未得病人同意,局方或公立醫院不會向公眾或傳媒披露個別病人的具體臨床情況。   對於評論文章指該局包庇做假,刻意隱瞞個別病人情況,醫管局表示不認同,重申並非事實。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5/20210525_142551_90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特首:調整回港易非因外界壓力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調整「回港易」計劃安排並非基於外界壓力或某些人士的言論,而是察覺到以省為基礎劃分中、高風險地區,牽涉範圍甚廣,受影響人數眾多,不合比例。   林鄭月娥今早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指,政府上月底順應社會訴求,擴大「回港易」計劃至涵蓋內地所有省市,香港居民經計劃從內地回港可豁免接受14天強制檢疫,但若從內地中、高風險地區回港,則不能豁免。   她說,這項安排是要保護香港,嚴防輸入個案。由4月底至今,遼寧省和安徽省均曾列入中、高風險地區名單,但由於身處兩省的港人很少,甚至根本沒有港人從這兩個省份回港,社會上並未有人察覺暫停港人按「回港易」計劃從某些省份回港是否適當,政府內部也沒有聚焦討論過此事。   直至上周六,廣東省一小區出現新冠肺炎確診個案,被列為中、高風險地區。由於身處廣東省的港人眾多,問題便顯露出來。林鄭月娥指出,即使從公共衞生風險進行評估,也不應採取如此廣泛的基礎對「回港易」計劃作出改動。出於政府內部自我調整機制,政府當晚已更改安排。   為令大眾對中、高風險地區的定義更清晰,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昨日發出新聞公報,宣布今日起採用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就內地各地疫情風險等級公布的名單,把內地屬中風險或高風險地區的名單上載至「回港易」計劃專題網站。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5/20210525_101707_04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首季101人染愛滋病病毒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布,今年首季新增101宗感染愛滋病病毒個案。自1984年以來,累積個案共10,886宗。   新增個案涉及87男14女,其中50人經同性或雙性性接觸感染,22人經異性性接觸感染,其餘29宗個案暫未確定。   防護中心表示,性接觸仍是愛滋病病毒最主要傳播途徑,市民應恆常和正確使用安全套,以減低感染風險。   季內愛滋病新增個案24宗;自1985年以來,本港愛滋病確診呈報個案累積共2,254宗。   今年首季最常見的愛滋病併發症為肺囊蟲肺炎,屬肺部感染。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5/20210525_114021_60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217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市民接種約2,175,000劑疫苗。其中,約1,267,5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907,5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市民中,約542,0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725,4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市民中,約401,3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506,2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有28,300名市民經計劃接種疫苗。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的市民分別約6,000人和4,200人;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市民分別約6,600人和11,500人。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和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均約為96%。   同日約5,000名市民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10,900名市民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七宗送院個案。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4/20210524_220744_54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46歲菲傭確診感染新型肺炎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一宗2019冠狀病毒病本地確診個案,患者為昨日初步確診的46歲菲律賓籍家庭傭工,感染源頭不明,並帶有N501Y變異病毒株,但沒有E484K或L452R變異基因。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患者上月3日由巴基斯坦返港,在西營盤華美達海景酒店檢疫至同月23日,而酒店相同樓層並無錄得其他確診個案。   患者上月24日至29日在前僱主位於青衣大王下村31號的住所暫住,30日遷往新僱主位於大角咀維港灣第6座的住所。與患者在維港灣同住的兩名兒童就讀學校暫時停課,以消毒清潔,有待檢測結果確定為陰性後才可復課。   患者本月9日和16日曾到中西區海濱長廊---中環段,16日也到過中環環球大廈商場。由於個案涉及N501Y變異病毒株,維港灣第6座住客須接受較頻密的強制檢測,在相關日子到過海濱長廊或環球大廈商場的人士也須接受檢測。   因應強制檢測公告,柴灣環號興華(二)邨豐興樓的相關指明人士均須接受檢測。   另防護中心正調查一宗外地確診個案,所涉19歲女子1月在歐洲旅遊時曾經發燒,自我隔離後已無症狀,期間並無進行病毒檢測。她3月初抵港後居於觀塘茶果嶺大街,本月8日前往深圳。防護中心本月22日接獲廣東衞生當局通報,該女子本月21日確診,及後對病毒抗體測試結果呈陽性反應。防護中心繼續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並追蹤接觸者。   初步確診個案方面,其中一宗涉及官涌體育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一名護士。快速測試顯示,該護士帶有與疫苗病毒株吻合的D614D病毒株,且病毒量低,疑屬環境污染。張祝君指,如該護士確實帶有D614D病毒株,則無傳播風險,惟須待基因排序完成才可確定情況,有關密切接觸者正接受檢疫。   此外,一名居於馬鞍山大洞禾寮村的外傭和一名居於石籬(二)邨石華樓的巴基斯坦籍地盤工人經檢測錄得低Ct值,暫屬不確定個案,防護中心正在跟進。   過去14天,本港累計新增26宗個案,包括五宗本地個案和一宗可能本地個案,其中兩宗本地個案源頭不明。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4/20210524_172204_231.html?utm_source=dlv

郵輪公海遊最快暑期中後期推出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當局正與郵輪營運商討論推出「公海遊」事宜,希望暑假中後期開通。郵輪將以香港為母港或在區內提供服務,參加的市民必須已接種新冠疫苗。   邱騰華今日在立法會大樓出席會議後會見傳媒,指當局一直與郵輪營辦商商討此事,希望短期內達成安排,並早日宣布。郵輪將接載居民從香港上船出發,到公海折返,不涉及其他地方,以減低染疫風險。   他說,「公海遊」以安全為大前提,郵輪須做好防疫措施,鑑於服務員來自世界各地,有關病毒檢測和適當隔離工作必須做好,服務員及乘客均須接種疫苗。   邱騰華表示,過去兩、三個星期,商會、商業機構和立法會議員均鼓勵市民接種疫苗,此舉可減省員工定期測試,也有助恢復出行和經濟活動。政府願與商界一起推廣疫苗接種,歡迎個別機構和企業推出相關優惠措施。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4/20210524_161832_99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升學就業資訊展網上舉行

教育局星期五、六舉辦多元出路網上資訊SHOW 2021,為中學畢業生提供出路資訊和升學就業輔導。   約30間院校和機構將展示網上攤位,介紹經本地評審的專上課程、毅進文憑課程、專上課程電子預先報名平台、自資專上教育資訊平台及資歷架構等。   展覽會設多場網上直播講座,配合互動問答,介紹多元出路,學友社和香港青年協會也會提供升學及就業輔導。   網上展覽平台開放至8月12日,有興趣人士可在網上重溫展覽和講座內容。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4/20210524_121607_03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大角咀受限區域沒發現確診個案

政府表示,大角咀指明受限區域的限制與檢測宣告和強制檢測行動完成,約760名居民接受2019冠狀病毒檢測,沒有發現確診個案。   政府昨晚將維港灣第6座列為受限區域,限制區內人士留在其處所並接受強制檢測。   政府並發出強制檢測公告,曾於本月3日至昨日身處該處逾兩小時者,即使在相關宣告生效時不在受限區域,也須於明日或之前接受強制檢測。   強制檢測行動今早約7時完成,當局隨後在受限區域執法,未發現有人未進行強制檢測。   政府派員到訪區內約280戶,約40戶沒人應門,包括一些確診個案和可能已接受隔離的住戶,政府會跟進。有關居民應盡快聯絡當局,以排除病毒在區內傳播風險。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4/20210524_110559_64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214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市民接種約2,146,700劑疫苗。其中,約1,254,8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891,8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市民中,約536,1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718,7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市民中,約397,1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494,7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有28,800名市民經計劃接種疫苗。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的市民分別約4,000人和3,900人;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市民分別7,800人和13,100人。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和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分別約為96%和95%。   同日約4,300名市民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9,400名市民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13宗送院個案。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3/20210523_213545_469.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機電署於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佳績

機電工程署一直積極應用創新科技提升服務質素,確保機電及能源科技以安全、可靠、經濟及環保的方式得以善用,令市民的生活質素持續提升。我很高興與大家分享,機電署在今年的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取佳績,一舉摘下四個金獎及四個銀獎。今次,我邀請獲獎團隊介紹其中兩個得獎的發明項目。   發明界年度盛事   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是全球發明界的年度盛事之一。疫情下,國際專家評審團首次以視像方式,就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600項發明品和項目進行評審。今年,香港代表團表現卓越。行政長官日前亦出席嘉許禮,祝賀各位得獎者。機電署工作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很高興機電署團隊能夠擠身得獎行列,多項研發成果獲國際肯定。   智能自動梯實時監測系統   今次為大家介紹的其中一項得獎發明,是榮獲金獎的智能自動梯實時監測系統,由機電署連同業界、初創公司及大學一起研發。機電署高級工程師(一般法例)區子威說,我們幾乎每天都會使用自動梯,確保其安全運作尤其重要,這套新研發的系統,應用了光纖傳感技術及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實時監測自動梯的運作,更以三維掃描打印技術,優化自動梯機件的設計。   遇障礙物會發出警報訊號   他介紹說,透過監測自動梯上梳齒板的震動和光纖傳感技術,系統可以檢測到自動梯上是否有障礙物。遇有障礙物「卡住」自動梯,系統會發出警報訊號,同時透過手機應用程式通知管理人員,以盡快把障礙物清除,減少「炒梯」事故。這系統亦會計算自動梯的人流,方便維修人員知道自動梯的用量,從而知道哪個部件損耗會較多,及早採取預防性維修,減少事故發生。   結合三維打印技術   另外,獲獎團隊採用尼龍物料,結合最新的射流熔融(Multi Jet Fusion)三維打印技術,改良傳統自動梯梳齒板的設計。香港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吳駿博士稱,尼龍製成的梳齒板屬於塑膠物料,韌性好,反而傳統的鋁合金梳齒板,雖然硬度較強,但被硬物「卡住」時,鋁合金的齒位相對較易斷裂彈出。團隊亦把梳齒板覆蓋面延伸多五毫米,使其與自動梯梯級的空隙減少,以更有效地阻擋硬物「卡」進自動梯內。   測試成績理想   現時整套系統安裝在八條自動梯作實地測試,包括戶外有蓋行人道、政府綜合大樓及大型商場內,測試成績理想。機電署亦把系統推廣到機場管理局、港鐵公司及政府不同場地應用,而職訓局亦有意應用有關發明作教學用途。   空氣過濾器

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無繞過醫委會

我上周的網誌跟大家分享了香港面對嚴峻的醫生人手短缺問題,政府過去一段時間已經積極透過增加本地培訓學額作應對,由2005至06學年的250個學額增至目前2021至22學年的530個。然而訓練醫生需時,擴張醫學院培訓容量亦有實際局限,我們不能單靠增加本地學額去解決醫生人手問題。故此,我們有迫切需要為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另闢途徑,讓他們只要符合特定條件,便無須通過執業資格試,亦能夠在香港取得正式註冊資格。   新途徑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   我在周二公布《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的詳情,社會人士對政府的建議大致支持,尤其是病人組織、社福界和立法會議員等,大家都希望透過這條新途徑,可以引入更多非本地培訓醫生,從而令病患者得到更及時和適切的服務。   建議重點   申請條件   我們建議在現有的《醫生註冊條例》下,加入一條新路徑,讓更多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港人醫生可以來港在公營醫療系統內執業。這批非本地培訓醫生仍須受香港醫務委員會的紀律監管。他們須符合以下條件,方可在香港正式註冊:   (a) 是香港永久性居民 (b) 須持有非本地醫學院頒授的認可醫學資格,並已在該等醫學院所在的任何地方取得醫生註冊資格 (c) 在取得專科醫生資格後,須在任何公營醫療機構(即醫管局/衞生署/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以特別註冊形式全職工作最少五年 (d) 在公營醫療機構擔任醫生的五年或以上服務期間,經相關機構進行在職評核並獲確認其服務表現令人滿意及其醫療水平勝任醫生職位   特別註冊委員會   我們建議在醫委會架構下成立一個法定的特別註冊委員會,成員包括衞生署署長或其代表、醫管局行政總裁或其代表、醫委會主席、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本地兩間醫學院的院長、由行政長官委任的不多於三名醫委會委員,以及由行政長官委任的不多於一名其他人士。   委員會將全權獨立負責訂定非本地醫學院頒授的認可醫學資格名單,當中須考慮以下因素:   (a) 有關醫學課程的教學語言和課程內容 (b) 有關醫學院的國際排名 (c) 其他合適的因素   有關名單上的認可醫學資格數目不設上限,而名單會由特別註冊委員會每三年檢討一次。有關名單將直接交由醫生註冊主任(即衞生署署長)透過憲報刊登法律公告形式公布,讓家長和學生在作出升學決定前能夠掌握更多資料。

改善醫療 刻不容緩

本港醫生人手嚴重短缺,公營醫療系統長期超負荷,專科服務輪候時間頗長,部分需求殷切的服務輪候時間超過兩年,醫護人員疲於奔命,影響醫療服務的質素。目前情況並不理想,政府不能坐視不理。   為解決醫生人手短缺問題,政府將於6月2日向立法會提交《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以開闢新途徑,讓合資格且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在香港執業,希望立法會及社會各界全力支持。   公營醫療服務需求增加   公營醫療醫生人手短缺尤其嚴重。2020年醫院管理局和衞生署欠缺共710名專科醫生和準專科醫生。   2020至2021年度,醫管局專科門診求診人次達747萬,較十年前﹙2010至2011年度﹚增加約84萬。而病人住院(包括住院及日間住院服務)日次由十年前的766萬增加至2020至2021年的820萬。需求極殷切的專科(如內科和眼科)的例行類別個案輪候時間均超過兩年。衞生署的兒童體能及智力測驗服務有十個專科醫生空缺(空缺率為40%),以致在2020年,只有約65%的新症可以在六個月內完成評估,遠低於90%的目標,情況令人憂慮。   隨着本港人口急速老化,以及市民對公營醫療服務的需求持續上升,醫生人手短缺的問題若不解決,受苦的只會是廣大市民,尤其是基層和長者。   醫生人手嚴重短缺   本港缺乏醫生人手是不爭的事實。以人均醫生比例而言,香港目前每1,000名人口有兩名醫生,遠遠落後於其他先進經濟體,包括新加坡(2.5名)、日本(2.5名)、美國(2.6名)、英國(3.0名)和澳洲(3.8名)。   食物及衞生局進行的《醫療人力推算2020》(以2017年為推算基準年)顯示,根據本港人口結構變化推算醫療服務需要,醫生人手由目前到長期均會持續短缺。到2030及2040年,分別會短缺1,610名和1,949名醫生。   單靠本地培訓難解決問題   雖然政府在過去十年已不斷增加兩間醫學院的醫科生學額,然而訓練醫生需時,擴張醫學院培訓容量亦有實際局限,因此不能單靠增加本地學額去解決醫生人手問題,而須考慮引入更多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1991至2000年間,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註冊高達2,224名,佔同期在港新註冊醫生人數4,950名的45%。然而,2001至2010年間只有366名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註冊,2011至2020年則有396名。  

持續進修 日新又新

2021至22年度學習體驗獎勵計劃接受申請。計劃資助不同行業從業員參與世界各地的學習活動,擴闊視野,拓展人脈。兩名旅遊和餐飲從業員去年獲計劃發放獎金參加活動,認識業內各種防疫措施和疫情後的部署。   行業新知 大開眼界   任職快餐店經理的王偉良去年由上司推薦參加計劃獲得獎金,並參加了香港餐飲展和亞洲高端食品展,得以認識多款先進烹調器材和防疫設施,其中噴霧式全身消毒機令他印象深刻。    「機器探測到有人走進去,便會啟動霧化程序,數秒內消毒全身衣物,達到徹底清潔的效果。」   王偉良坦言,疫情對生意造成打擊,食肆還須配合政府防疫措施,大幅提高衞生標準。作為管理層,他也感受到壓力,但參觀展覽後,他不但認識多款防疫產品,且更懂得評估餐廳防疫需要,能與上司分享新思維。    同業交流 啟發思維   另一名獲獎者李詩韻任職旅行社助理經理,負責策劃旅行團行程和領隊培訓。   她去年獲得計劃頒發獎金,參加原定在英國倫敦舉行的世界旅遊大會。受疫情影響,會議改在網上舉行,內容涵蓋旅遊部署、培訓科技等主題。   她說,其中一場會議討論疫情對旅行團規模的影響,令她茅塞頓開。   「講者都是世界各地旅遊業精英,見解具前瞻性,對於疫情後的部署有很多看法,例如過往旅行團起碼招攬20、30名團員,但未來應該會以小組形式為主。他們的觀點令我豁然開朗,減少憂慮,且明白到在行內發展必須提高市場敏感度,掌握先機。」   邊做邊學 自我增值   2021至22年度學習體驗獎勵計劃歡迎23個推行資歷架構行業的從業員申請,5月27日截止。有關行業的培訓諮詢委員會每年選出三名得獎者;參與本港學習活動的獲獎者可得一萬元獎金,參與香港境外學習活動者可獲三萬元。他們可參與計劃下的學習活動,包括比賽、研討會、交流會、展覽會、考察團等。   資歷架構秘書處高級經理李大略表示,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每年會就本港和外地的學習活動列出建議清單,供申請者考慮。如申請者欲參加其他有助事業的活動,也可提出,將之列為自選活動。   他說:「獲獎者可透過計劃認識業內最新的作業方法、科技、技術等,也可藉由與從業員交流,知道業內最新趨勢和發展,有助提升競爭力。」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1/20210521_112920_5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近212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市民接種約2,117,700劑疫苗。其中,約1,243,0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874,7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市民中,約532,1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710,9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市民中,約393,1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481,6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有36,600名市民經計劃接種疫苗。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的市民分別約5,100人和4,800人。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市民分別約10,800人和15,900人。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和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均約為96%。   同日約3,800名市民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6,700名市民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六宗送院個案。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2/20210522_222221_78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29歲印傭確診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一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29歲女患者上月從印尼抵港,已完成強制檢疫,其後主要留在僱主位於深水埗匯璽的住所。衞生防護中心指,患者很可能在印尼已受感染。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患者為外籍家庭傭工,上月25日從印尼抵港,其後在西營盤華麗都會酒店接受強制檢疫,抵港第12日和第19日接受檢測,結果均呈陰性。   她本月16日完成檢疫後曾與一名友人到旺角一間化驗所和位於將軍澳富康花園的僱傭中心,其後入住僱主居所,間中外出遛狗。因應外傭強制檢測安排,她本月20日到位於深水埗白田社區會堂的社區檢測中心接受檢測,結果呈陽性。   張竹君指,確診外傭昨天入院後再次接受病毒檢測,結果不確定,抗體檢測結果則呈陽性,很大可能在印尼受感染,也有機會在來港航班上感染。該航班早前已有三人確診。當局正跟進調查。   至於其入住的檢疫酒店同層沒有其他確診個案,酒店員工四日前接受病毒檢測,結果均呈陰性。   個案暫列可能本地個案,但張竹君指,感染新冠病毒後一般要十日或以上才會對抗體檢測呈陽性,確診外傭離開酒店只有數天,社區感染機會較小,可能屬輸入個案,但當局會待得知其密切接觸者的檢測結果後再分類。   其僱主一家五口、私人司機、陪月員、曾探訪僱主一家的親友、兩名與她同行到港的外傭等18人須接受強制檢疫。   初步陽性個案則少於五宗,其中一宗本地感染個案涉及39歲外傭,她2月到港,近日曾居於油麻地寶寧大廈由僱傭公司提供的臨時住所,也曾住在準僱主位於何文田伯爵街伯爵園的家中。她本月7日和20日曾到入境事務處的辦事處辦理手續。   由於計劃離港,該名外傭遂接受檢測。如最終確診,其11名密切接觸者須接受檢疫。   張竹君指,這宗初步確診個案顯示社區可能尚有病毒傳播鏈,她呼籲市民接種新冠疫苗,以建立群體免疫力,否則一旦再放寬防疫措施或通關,便有機會再次引發疫情。   另外,因應廣東省部分地區疫情發展,內地中風險、高風險地區名單已相應更新。明日起,所有入境前14天內曾到廣東省人士均不符合「回港易」計劃的指明條件,須於抵港後接受14天強制檢疫及強制檢測安排,也不能因完成接種疫苗而縮減檢疫期。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s

特首主持智慧監獄開幕典禮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在懲教署署長胡英明陪同下主持智慧監獄開幕典禮。   懲教署第一代智慧監獄大潭峽懲教所改建前為一所低度設防懲教院所,懲教署2019年展開改建工程,將院所打造成本港首間智慧監獄,重新投入運作後會用作羈留免遣返聲請人士。   林鄭月娥在典禮致辭時說,懲教署通過應用不同創新科技,有效提供更穩妥和安全的羈管環境,相信大潭峽懲教所各項嶄新設施和技術將提供寶貴經驗,推動智慧監獄未來發展。   她指,懲教署通過職員電子手帳優化日常工作程序,提升院所運作效率,又引入一系列自助服務系統,提升在囚人士自我管理能力,進一步提升更生成效。懲教署並運用人工智能、面容辨識、實時位置監測等技術,為監獄管理注入智慧元素。   今年適逢懲教署成立100周年,林鄭月娥藉此感謝懲教人員多年來默默付出,維護法治,堅守本港刑事司法體系最後防線。   懲教署指,會繼續積極探索和發展不同科技項目,持續為設施現代化注入智慧元素和人性化管理模式,改善懲教人員工作環境,減省人員繁瑣和勞動性的日常工作程序,提升院所運作效率,營造更安全、穩妥及和諧的羈押環境。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2/20210522_135242_24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208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市民接種約2,081,100劑疫苗。其中,約1,227,1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853,9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市民中,約527,0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700,1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市民中,約388,3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465,6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有30,700名市民經計劃接種疫苗。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的市民分別約5,100人和4,700人。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市民分別約8,800人和12,000人。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和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均約為96%。   同日約4,500名市民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8,100名市民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十宗送院個案。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1/20210521_223036_19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衞生署接獲疑接種疫苗後異常事件

衞生署公布,截至今日下午4時,過去24小時接獲醫院管理局呈報一宗懷疑涉及接種新冠疫苗後14日內出現的嚴重異常事件,一名44歲女子死亡。該署表示,沒有臨床證據顯示事件與疫苗接種有關。    女死者今日被送往廣華醫院急症室後離世。她曾於本月12日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第二劑復必泰新冠疫苗,在接種中心逗留觀察期間並沒有不適紀錄,個案交由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進行因果關係評估。    截至本月16日,本港接獲約2,890宗異常事件報告,佔疫苗接種總劑量0.15%,其中包括20宗離世前14日內接種新冠疫苗的死亡個案。專家委員會總結五宗個案與新冠疫苗接種沒有因果關係,初步認為15宗個案與疫苗接種沒有關聯。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1/20210521_185718_99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區議會12議席懸空

政府刊憲宣布,八個區議會共12個民選議員議席出缺,其中南區、荃灣、觀塘、西貢、葵青區議會各有一席出缺,元朗、東區區議會各有兩席出缺,大埔區議會則有三席出缺。   有關出缺涉及南區田灣選區;荃灣海濱選區;觀塘翠屏選區;元朗天恒選區、嘉湖北選區;東區漁灣選區、丹拿選區;西貢欣英選區;大埔新富選區、廣福及寶湖選區、大埔墟選區,以及葵青石蔭選區。   南區田灣選區民選議員袁嘉蔚、荃灣海濱選區民選議員岑敖暉於已中止的2020年立法會換屆選舉中,被選舉主任裁定不符合《立法會條例》有關擁護《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聲明要求,因此提名無效。經修訂的《區議會條例》今日生效,他們同日即喪失擔任民選議員資格,其議員席位也告懸空。    今年2月2日,高等法院原訟法庭裁定觀塘翠屏選區民選議員洪駿軒並非妥為選出。他曾向終審法院提出上訴,及後提出撤回上訴許可申請,本月4日獲終審法院批准撤回,其議席同日起懸空。   另有九個選區民選議員請辭,其議席也會懸空。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1/20210521_141047_57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如何前往鴨脷洲新海怡廣場 ?

到新海怡廣場,您可以撿到寶!連卡佛、Max Mara,以及Joyce這三家高級服裝店的特賣場都在這裡,大量名牌貨品的售價更低至三折。廣場裡頭還有三家咖啡廳及一家義大利超級市場。 地址:香港島鴨脷洲利榮街2號 查詢:+852 2554 9089 網址: www.horizonplazahk.com 如何前往 港鐵海怡半島站C出口,沿利南道走約15分鐘,或 從港鐵鑽石山站C2出口的巴士總站乘671號巴士,至海怡工貿中心站下車,然後往利榮街方向前行, 或 在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搭乘90號巴士至鴨脷州邨,下車後再搭乘95號巴士,於利榮街站下車, 或 在中環碼頭搭乘91號巴士至鴨脷州邨,下車後再搭乘95號巴士,於利榮街站下車, 或 在銅鑼灣景隆街巴士站,搭乘往海怡半島方向的671號巴士,於利榮街站下車。

如何前往中環 IFC 國際金融中心商場 ?

IFC 國際金融中心商場是香港最矚目的大型商場之一,匯聚多個一級國際品牌,還有世界級的四季酒店。商場有超過200間商店,從中高檔至一級的國際品牌都有。 商場設計以白色為主、樓頂天花板達三層高,加上室外採光的設計,在其中購物尤其令人覺得閒適自在。逛街之餘,您也可以到商場內的咖啡廳、特色餐廳,一邊看著維多利亞港,一邊悠閒用餐。如果想吹一下海風,您也可以到商場的頂層露天花園去,買一杯咖啡、一份三明治,靜靜的享受維港的日與夜。如果您是美食家,那更不能錯過毗連商場的四季酒店,因為這裡的中餐廳龍景軒和法國餐廳Caprice分別是米其林三星級和二星級餐廳,能一次過給您世界頂級的「五星」佳餚。 交通方面,商場與機場快綫香港站及港島綫地下鐵中環站相連,非常便捷,可以作為離開香港前最後的血拼基地;這樣您可以拿著大包小包的戰利品,乘坐機場快綫直接到機場。另外,商場又有人行天橋接通到附近的高級商場、港澳碼頭,以及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不怕日曬雨淋。 資訊 地址:香港島中環金融街8號 查詢:+852 2295 3308 網址: www.ifc.com.hk 如何前往 港鐵中環站A出口或機場快綫香港站F出口。 從中環7號天星碼頭,經人行天橋直行,左轉即達。 從上環港澳碼頭,沿中區人行天橋向中環方向走約10分鐘。

如何前往尖沙咀 iSQUARE 國際廣場 ?

iSQUARE 國際廣場匯集各類型商店餐廳,給您一個吃、買、玩的多重感官體驗。在iSQUARE吃東西,您可以有多種選擇:在三至七樓,有多家日式及西式的休閒餐廳,提供壽司、拉麵、披薩、咖啡、甜點給您輕鬆品嚐;在23至31樓,是格調高雅的時尚餐廳,讓您享用中菜為主的世界各地美食之餘,又可以觀賞維多利亞港景色。 在 iSQUARE 買東西,有多家大型商店可供選擇。這些店鋪面積大、貨品齊全、款式繁多,包括唱片影音店 HMV、來自英國的百貨公司馬莎、生活雜貨店 LOG-ON 以及足球主題的體育專門店 Futbol Trend 等。如果您想要買珠寶鐘錶的話,也可以來 iSQUARE ,因為這裡有 20家店,給您不同的選擇。 在 iSQUARE,可以看電影,這裡有全港最大及首間符合國際標準的 IMAX 影院,高 11.8公尺、闊21.3公尺的特大電影銀幕,一定能給您最震撼的視覺享受。 地址:九龍尖沙咀彌敦道63號 查詢:+852 3665 3333 網址: www.isquare.hk 如何前往 港鐵尖沙咀站H或R出口,可以直達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