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4月, 2021 起發佈的文章

為甚麼香港人適合免 TU 貸款?

全港外傭5月9日前須接受強檢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出現首宗本地感染、帶有變異病毒株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患者為外籍家庭傭工,感染源頭不明,顯示社區或存在隱性傳播鏈。政府宣布,全港外傭須在5月9日前接受強制檢測。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日在簡報會上說,該宗個案涉及N501Y和E484K變異病毒株,政府會盡最大努力盡快追蹤整體情況,昨晚已向患者居住的東涌映灣園第11座發出限制與檢測宣告,至今950名居民受檢,結果全屬陰性。   陳肇始表示,考慮到變異病毒株傳染性較高,加上個案感染源頭不明,患者於病毒潛伏期和傳播期可能與其他家庭傭工聚會或接觸,政府因此規定全港所有外傭在5月9日前接受強制檢測,已接種兩劑新冠疫苗並已過14天者可獲豁免。   為應付外傭的檢測需求,政府將於周末在四個外傭聚集點提供免費檢測服務,分別為中環遮打道行人專用區、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荔枝角公園和荃灣公園,並增加最少六個流動採樣站,部分社區檢測中心於未來兩天會延長服務時間至晚上10時。   陳肇始指,世界衞生組織最新資料顯示,現時本港兩款認可疫苗對上述變異病毒株有效,她呼籲市民盡快接種。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30/20210430_181822_95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政府擬規定來港工作外傭接種疫苗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政府擬就外傭日後申請來港工作簽證和續約加入新要求,規定外傭接種認可新冠疫苗,細節容後公布。   羅致光今日在簡報會上說,政府從長遠防疫角度考慮,認為有需要加強對外傭接種疫苗的要求,勞工處和入境事務處會商討有關細節。   因應全港外籍家庭傭工須在5月9日前接受強制檢測,羅致光呼籲外傭僱主盡量協助外傭經網上預約接受病毒檢測,以免全港37萬名外傭集中在未來兩日假期到社區檢測中心接受檢測,引起混亂。   勞工處連同多個部門未來兩日會到外傭經常聚集之處,以多種語言廣播,呼籲他們遵守有關群組聚集和佩戴口罩的規例。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30/20210430_181854_009.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安老殘疾院舍實施有限度探訪安排

社會福利署宣布,因應疫情最新情況,在減低社交接觸和採取預防感染措施前提下,安老院和殘疾人士院舍下月10日起實施有限度探訪安排。   署方指,除公務探訪者外,訪客到院舍探訪前應先預約。已接種兩劑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並於探訪前滿14天的訪客須出示接種疫苗記錄,並提供探訪前72小時內的病毒檢測陰性結果證明或探訪前24小時內的抗原快速測試陰性結果。   使用抗原快速測試者需自行購買政府指定的測試產品,並在家預先完成測試,之後攜帶能同時顯示陰性測試結果、測試者樣貌、日期和時間的照片,以及已使用的測試產品說明書和包裝盒,供院舍職員查閱。   沒有接種疫苗或只接種一劑疫苗,又或已接種兩劑疫苗但探訪前未滿14天的訪客,須提供探訪前72小時內的病毒檢測陰性結果證明。    至於沒有接種疫苗或未完成接種兩劑疫苗,又或未持有探訪前72小時內病毒檢測陰性結果證明的訪客,如因體恤原因需到院舍作緊急探訪,須於完成探訪後兩天內向院舍補交病毒檢測陰性結果證明。    署方表示,院舍必須採取謹慎而有效措施,減低感染風險。院舍應限制同一時段每名院友的訪客數目至每次最多一人,確保訪客與其他人保持適當社交距離,並安排探訪在有適當擋隔和經常消毒的指定位置進行。院舍須核實訪客符合有關要求,並備存有關訪客記錄。   訪客在進入院舍前須量度體溫、保持手部衞生,並在探訪期間佩戴外科口罩。院友也應戴上外科口罩,並在可行情況下佩戴護眼罩或面罩。   院舍應與院友及其家屬就探訪安排和具體措施加強溝通,並留意政府的最新公共衞生防護資訊。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30/20210430_160420_97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137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市民接種約1,377,600劑疫苗。其中,約897,1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480,5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市民中,約423,8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473,4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市民中,約304,9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175,7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有25,700名市民經計劃接種疫苗,在約4,900名接種第一劑科興疫苗的市民中,約2,200人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2,700人在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   在約4,900名接種第二劑科興疫苗的市民中,約2,900人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1,900人在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   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市民分別約7,900人和8,000人。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和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分別約為96%和97%。   同日約4,000名市民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11,100名市民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八宗送院個案。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9/20210429_231638_49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包裝有瑕疵疫苗將退回德國藥廠

政府表示,因包裝瑕疵而被封存的兩個批次復必泰疫苗將退回德國BioNTech藥廠。   當局上月24日接獲通知,批號210102和210104的復必泰疫苗包裝有瑕疵,包括藥瓶封蓋鬆弛和滲漏,為謹慎起見,宣布即時暫停使用相關疫苗。   BioNTech已完成包裝瑕疵成因的調查,確認事件原因為德國一間封裝廠房進行的金屬環壓接工序未及完善,但不存在安全問題。   因應事件,復星安排德國另一間廠房封裝的疫苗替換受影響的批次。自本港恢復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以來,沒有收到與壓接工序瑕疵相關的投訴。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9/20210429_201540_62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東涌劃受限區域

政府發出限制與檢測宣告,限制東涌指明受限區域內的人士須留在其處所並接受強制檢測,目標在明日早上7時左右完成行動。   政府按防疫需要,將東涌映灣園悅濤軒第11座列為受限區域。由於該大廈今日發現一宗感染源頭不明的初步確診個案,初步顯示涉及變種病毒株,政府認為相關區域感染風險有機會較高,決定發出宣告。   宣告於晚上7時生效,受限區域內將設立臨時採樣站,區域內人士須於明日凌晨2時前接受檢測。他們會獲安排到採樣站接受核酸測試,由專人以咽喉和鼻腔合併拭子採樣。至於行動不便人士和長者,政府會安排上門採樣。   受限區域內人士如已於本周二至今日接受檢測,並能出示檢測結果電話短信或相關證明,無須再次接受檢測,但仍須在其處所等候,直至區域內所有已識別受檢人士完成檢測,且相關檢測結果已獲大致確定,方可離開。   應屆文憑試考生如翌日應考,應帶同身分證明文件和准考證,盡早前往採樣站以便安排優先檢測。   根據最新發出的強制檢測公告,任何人士如在本月16日至29日曾身處上述大廈超過兩小時,即使宣告生效時不在受限區域內,也須在5月1日前接受強制檢測。   民政事務總署設立熱線2835 1473供市民查詢和求助;社會福利署也會向受影響居民提供協助。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9/20210429_190946_44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政務司司長訪公務員培訓處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今日視察公務員培訓處,了解培訓處推動公務員參與國家事務培訓事宜、發展公務員易學網情況和公務員學院籌備進展。   張建宗在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陪同下,先聽取培訓處人員介紹為公務員提供的國家事務培訓。培訓處利用公務員易學網提供有關國家事務、《憲法》、《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的網上講座及學習資源,並與清華大學合作推出「清華講堂」,以一系列錄播課程介紹國家政策和最新發展。   張建宗表示,政府非常重視公務員培訓,尤其是近年積極加強《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方面的培訓,協助公務員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他鼓勵各級公務員善用培訓處的學習資源,自我增值,提升領導和管理才能。   為確保新入職公務員正確理解由《憲法》和《基本法》確立的憲制秩序,培訓處安排所有新入職公務員在入職後三年內接受《基本法》基礎培訓,目標為每年培訓約一萬名新入職人員。培訓處並舉辦國家事務基礎課程,加深他們對國家發展的認識和國家觀念。   此外,為加強《香港國安法》相關培訓,培訓處特別邀請內地權威專家講解有關《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課題,並錄製成視頻上載至公務員易學網。該網設維護國家安全專頁,載有《香港國安法》全文和相關小冊子、短片等。有關專頁深受公務員歡迎,閱覽次數累計15萬次。   到訪期間,張建宗獲悉公務員學院籌備進展。政府已選定觀塘一幅面積約11,000平方米用地進行綜合發展,包括興建公務員學院和其他公務員支援設施。   學院建成後將為培訓公務員提供更完備和更多元化的設施,包括現代化資訊及通訊科技設備、模擬傳媒應對、危機處理和模擬議會會議的培訓場地等,並有不同學習區域組成的共享空間,讓學習過程更靈活互動。   政府正提升培訓處目前位於北角政府合署的設施,作為新院址落成前的臨時院址,以配合於今年成立公務員學院計劃。   張建宗指,政府在軟件方面也致力提升公務員培訓,包括於2019年成立由專業人士和政府官員組成的公務員培訓諮詢委員會,就公務員培訓計劃和長遠發展策略提供指導意見。   行程結束前,張建宗參觀《基本法》圖書角等設施,並與參加公共行政領袖實踐課程的公務員同事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9/20210429_180519_435.html?utm_sourc

張建宗鼓勵青年接種疫苗

政務司司長兼青年發展委員會主席張建宗呼籲全港青年盡快接種新冠疫苗,保護自己、家人和朋友。   張建宗今日與委員會副主席劉鳴煒等到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和香港中央圖書館的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支持在場接種疫苗的青年。   他表示,接種疫苗是抗疫策略的重中之重,接種疫苗人數越多,防疫成效就越大。疫苗接種計劃已擴至16歲至29歲組別,市民應積極接種,以期盡早建立群體免疫屏障,讓社會逐步回復正常運作。   他又說,自疫情爆發以來,本港青年保持高度防疫意識,亦不忘照顧家人朋友,為社會有需要人士給予支援和關懷。他鼓勵青年秉持抗疫精神,積極參與和支持疫苗接種計劃,並呼籲和陪同家人朋友盡快接種,群策群力,早日戰勝疫情。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9/20210429_172442_88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薛永恒晤大灣區院士聯盟發起人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今日與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發起人會面,冀透過聯盟的力量凝聚頂尖科研人才,為香港以至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發展提供真知灼見,並為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出謀獻策。   薛永恒表示,聯盟以國家級科學家構建強大平台,藉自身在科研領域和香港國際化的優勢,促進跨學科交流合作,同時推動科技教育和科學普及活動,支持粵港澳創科協同發展,大大有利於香港以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工作,貢獻國家科技發展。   他指,在國家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格局和《十四五規劃綱要》的支持下,香港會全力參與和配合大灣區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建設,並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和澳門優勢互補,充分發揮粵港澳科技研發和產業創新的優勢,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此外,薛永恒感謝聯盟為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出力,助香港重回正軌和重拾動力。   在選舉委員會的組成方面,新增的科技創新界有15個席位經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香港院士協商提名產生,提名表格由該聯盟提交。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9/20210429_134400_42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135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市民接種約1,351,800劑疫苗。其中,約884,2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467,6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市民中,約418,8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465,5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市民中,約300,0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167,6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24,800名市民經計劃接種疫苗,在約4,700名接種第一劑科興疫苗的市民中,約2,200人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2,500人在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   在約5,100名接種第二劑科興疫苗的市民中,約3,300人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1,800人在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   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市民分別約7,100人和7,900人。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和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分別約為96%和97%。   同日約4,400名市民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13,200名市民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13宗送院個案。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8/20210428_223044_32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政府歡迎立會通過兩稅務法案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歡迎立法會今日通過《2021年收入(稅務寬免)條例草案》和《2021年稅務(修訂)(附帶權益的稅務寬減)條例草案》。   《2021年收入(稅務寬免)條例草案》通過後,政府在2021至22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的稅務寬免得以落實,包括寬減2020至21課稅年度百分之百薪俸稅、個人入息課稅和利得稅,每宗個案上限10,000元,預計惠及187萬名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納稅人,以及128,000家企業。政府在2021至22年度的收入將因而減少124.5億元。   許正宇說,稅務寬免可減輕納稅人的財政負擔。稅務局稍後發出的稅單將反映這項稅款寬減。   至於《2021年稅務(修訂)(附帶權益的稅務寬減)條例草案》旨在修訂《稅務條例》(第112章),以便為在香港營運的合資格私募基金所分發的附帶權益提供稅務寬減。   許正宇說,條例修訂後有助吸引更多私募基金在香港營運和管理,從而帶動更多投資管理和相關活動,為不同專業服務創造商機,並為香港帶來經濟效益。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8/20210428_191101_15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陳茂波歡迎撥款條例草案通過

立法會三讀通過《2021年撥款條例草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歡迎。他預料財政預算案提出的電子消費券計劃可於暑假期間接受申請,並陸續派發。   陳茂波今日在立法會會見傳媒時說,2021至22年度財政預算案公布時,香港正處於歷來最差的經濟周期,政府承擔最高的財政赤字,可說是非常時期中非一般的財政預算案。   他表示,財政預算案提出1,200億元逆周期措施,力求支援巿民和企業,穩住經濟,包括撥出360億元發放電子消費券。   他認為,發放電子消費券的重點在於方便巿民消費,讓經濟氣氛盡速恢復,並推動電子支付在香港的發展。   此外,陳茂波就條例草案恢復二讀辯論作總結發言時指出,今年首季本地生產總值的預先估計數字下周公布,他預計在出口表現強勁和低基數效應下,經濟應可錄得相當可觀的按年增長,並結束連續六個季度按年收縮的走勢。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8/20210428_143244_00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七人確診 無源頭不明個案

本港新增七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六宗為外地輸入,餘下一宗本地個案與早前確診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   本地個案患者為28歲女子,居於葵涌邨曉葵樓,上星期六發病。   輸入個案涉及一男五女,年齡介乎六個月至63歲,分別由尼泊爾、菲律賓和印度到港。   過去14天,本港累計新增確診個案141宗,35宗屬本地感染,其中16宗源頭不明。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8/20210428_140217_87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深圳灣口岸旅客清關服務時間延長

政府表示,考慮到內地與香港疫情的最新發展,並配合明日起擴展的「回港易」計劃,深圳灣口岸旅客清關服務時間同日起延長兩小時至每日上午10時至晚上10時。   深圳灣口岸旅客清關服務時間自去年4月起暫時調整為每日上午10時至晚上8時。特區政府與深圳市政府經協商後同意延長服務時間,以期在不增加兩地公共衞生風險的情況下,為因經商或探親等原因而有必要往來內地與香港的人士提供便利,並逐步有序恢復兩地人員正常跨境往來。   因應疫情發展,特區政府自去年1月30日起先後暫停12個陸路、海路口岸的旅客清關服務,以盡量減少跨境人員流動和減低病毒傳播風險。現時,陸路口岸中只有深圳灣口岸和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維持旅客清關服務。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8/20210428_112206_51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百分百擔保貸款計劃明接受申請

按證保險有限公司宣布,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明日起接受申請,為期六個月。18歲或以上合資格香港永久性居民可申請貸款,還款期最長六年,可選擇首12個月還息不還本。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公布推出計劃。他表示,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對香港經濟造成沉重打擊,勞工市場面對嚴峻挑戰。計劃旨在為失去主要經常收入的人士提供輔助性質的財政選項,協助他們應對暫時的困難。   申請人須為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在申請貸款時失業至少兩個月,並能證明已失去在香港就業所得的主要經常收入。申請人需提供在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的指定期間,至少三個月的工作和主要經常收入證明。   每名申請人的最高貸款額為指定期間內平均每月收入的六倍,或80,000港元,以較低者為準。   還款期最長六年,可選擇首12個月還息不還本,以減輕即時還款壓力。實際年利率固定為1%,借款人在還款期末或之前還清全部貸款後,將獲退回全部已繳利息。   欲申請人士可由明日起,透過參與計劃的本港銀行提出申請。參與機構暫有十間,名單和相關查詢熱線載於貸款計劃專頁。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7/20210427_183303_54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3月出口貨值按年升26.4%

政府統計處公布,3月本港整體出口貨值按年升26.4%,進口貨值則升21.7%,錄得有形貿易逆差270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6.2%。   3月份整體出口貨值為4,091億元,進口貨值為4,361億元。   經季節性調整的數字顯示,今年首季與對上一季比較,商品整體出口貨值上升19.4%,進口貨值則升13.8%。   政府表示,受全球需求顯著反彈支持,3月份商品出口貨值按年繼續強勁增長,輸往主要市場尤其是內地的出口錄得顯著升幅。3月份商品貿易總額達8,452億元,是近四個月來第三次超過8,000億元水平。第一季合計,商品貿易總額較2018年創下的第一季高位超出13.2%。   展望未來,由內地和美國帶動的全球經濟復蘇在一段時間可繼續支持本港出口表現,但疫情發展、中美關係、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均值得關注。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7/20210427_173828_929.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八人確診 三宗本地感染

本港新增八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五宗為輸入個案,三宗與本地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   患者為四男四女,年齡介乎九個月至51歲。   本地個案中,51歲男患者為尖沙咀帝苑酒店住客,本月22日發病;42歲男患者居於黃埔花園銀竹苑第4座,無病徵;以及39歲男患者居於荃灣海之戀第7座,本月23日發病。   輸入個案患者分別從印尼、土耳其、日本和印度抵港。   過去14天,本港累計新增確診個案146宗,35宗屬本地感染,其中17宗源頭不明。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7/20210427_160638_70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中央支持 砥礪前行

尊敬的廖國勛市長(天津市市長)、各位嘉賓:   大家好!我非常高興可以通過視頻參與2021津港合作周的開幕式,介紹香港的最新情況和發展機遇,以及探討津港兩地如何加強合作。   回想起2017年8月,我就任行政長官還不到兩個月,就有機會訪問天津,出席第13屆全國運動會,與李鴻忠書記及當時的王東峰市長會面,探討如何加強兩地合作,互利共贏。事實上,天津和香港的經貿關係密切,香港是天津最大的外資來源地,同時也是天津企業「走出去」的最佳平台。2020年,天津市簽訂了外資合同總值約360多億美元,當中接近九成來自香港;同時天津市累計赴港投資企業總數365家,在香港投資總額超過80多億美元。   自從特區政府在2017年設立了駐天津聯絡處,進一步深化特區政府與天津市政府、有關機構,以及在地港人港企的聯繫,促成了津港之間的經貿合作及青年交流活動。近年來,天津與香港在科技及工程等領域也攜手展開深度合作,例如香港鐵路有限公司與天津地鐵集團就地鐵、公共交通導向發展顧問服務等範疇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天津市政府亦非常重視津港合作,每年舉辦天津市港澳工作聯席會議暨津港澳合作交流座談會,讓在天津港人、港企與市政府領導直接交流,多個市政府單位在會議現場即時為港人港企排難解憂,便利他們在天津生活、營商。我謹代表特區向天津市政府表示衷心感謝。   過去兩年,香港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2019年下半年,香港社會受修例風波所引起的暴力衝擊,動盪不安;其後新冠疫情肆虐,造成經濟困境。特區政府在中央大力支持下,砥礪前行,從去年6月制定《香港國安法》,到今年3月通過新修訂的《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都體現中央對特區的全面管治權,以及中央對特區的關心和支持。中央的重要舉措,為香港建立可以維護國家安全、維護憲制秩序、符合香港實際情況、落實「愛國者治港」的制度體系,讓「一國兩制」回到正確軌道,讓香港可以長治久安。   同時,全國人大剛通過的《十四五規劃綱要》有關香港的內容,再次表明國家在多個範疇支持香港未來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一如既往支持香港提升四個傳統中心地位: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商貿中心,以及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同時,國家也支持香港在四個新領域的建設和發展,包括國際航空樞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以及中外文化藝術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130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市民接種約1,302,300劑疫苗。其中,約860,0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442,3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市民中,約409,8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450,2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市民中,約289,5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152,8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26,900名市民經計劃接種疫苗,在約4,300名接種第一劑科興疫苗的市民中,約2,200人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2,100人在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   在約6,800名接種第二劑科興疫苗的市民中,約4,600人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2,300人在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   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市民分別約12,800人和2,900人。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和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均為約96%。   同日約3,900名市民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11,900名市民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五宗送院個案。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6/20210426_221133_48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衞生署調查疑接種疫苗後異常事件

衞生署接獲醫院管理局呈報懷疑涉及接種新冠疫苗後14日內出現的嚴重異常事件,一名曾接種科興疫苗的63歲男子今晨在家中抽搐後失去知覺,送院後不治,暫無臨床證據顯示事件由疫苗引起。   根據醫管局資料,該男子患有高血脂症,本月16日在九龍醫院接種第二劑科興新冠疫苗,逗留觀察期間並沒有不適紀錄。   衞生署已聯絡醫管局索取更多資料,並會按既定機制將個案交由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進行因果關係評估。醫管局已向死因裁判官呈報個案。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6/20210426_182858_31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回港易擴展至內地其他省市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會見傳媒的手語翻譯短片。)   政府公布,「回港易」計劃擴展至內地其他省市,周四起,如香港居民回港前14天不曾到過香港、內地或澳門以外其他地區和內地中、高風險地區,從內地回港時可獲豁免接受14天強制檢疫。   計劃由廣東省和澳門擴至內地其他省市,網上預約系統明日零時起開放予擬經香港國際機場從內地回港的香港居民預約兩星期內,即本月29日至下月16日的名額。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今日會見傳媒交代擴展安排。成功取得名額並符合其他指明條件的香港居民最早可乘搭本月29日從內地抵港的航班並獲豁免14天強制檢疫。網上預約系統逢周三零時起開放下兩星期的14天時段名額供市民預約。   計劃擴展後,身處內地廣東省以外其他省市的香港居民也可透過網上系統預約名額,經深圳灣或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入境香港。   聶德權指出,為確保香港居民能按「回港易」逐步有序回港,避免口岸過於擠迫,增加公共衞生風險,計劃擴展後仍會實施配額制度,經陸路入境的名額維持不變,深圳灣口岸每日3,000個,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每日2,000個。   他表示,機場入境檢疫措施和操作安排較陸路口岸繁複,因此機場回港名額定為每日1,000個。   他又說,特區政府計劃下月中推出「來港易」計劃,讓由廣東省和澳門來港的非香港居民無須接受14天強制檢疫,以進一步恢復三地跨境人員往來;相關部門正積極協調和準備,特區政府將適時公布實施日期和具體細節。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6/20210426_124708_23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抗疫新路向

過去一個月全球確診個案不斷上升,死亡個案亦突破300萬宗;幸而香港疫情整體穩定,本地個案持續處於甚低水平,第四波疫情已經明顯受控。憑藉我們已增強的抗疫能力,加上政府疫苗接種計劃穩步推展,我在本月中提出抗疫的新路向,目標是在有效管控疫情的前提下,盡量恢復社會的正常運作和市民的日常生活。但這份抗疫路線圖能否成功,還靠大家的努力。   疫情發展   截至4月25日的4月總確診個案為269宗,超過80%是輸入個案,本地個案數字維持於低單位數水平,更有四日沒有任何本地個案,顯示疫情整體受控。我們原本擔心的復活節長假期因市民有較多社交活動而引致大規模的個案群組也沒有出現,但在4月中首次在社區發現涉及N501Y變種病毒株的確診個案則令我們大為緊張。衞生防護中心嚴陣以待,實施嚴格的追蹤、檢測和檢疫措施,至今並未發現變種病毒株在社區擴散,但我們會持續密切留意情況。   抗疫工作   我們因應疫情放緩,適度調整了社交距離措施(例如重開戶外兒童遊樂設施、泳池和泳灘,提高戲院、表演場地及主題公園入場人數等)及從其他地區抵港人士的檢疫要求(例如將從低風險地區抵港人士的強制檢疫期由21天縮減至14天)。與此同時,我們繼續利用已提升的能力,以具針對性的嚴厲措施應對疫情。按「一人確診,全幢強檢」和「一人確診,全工作間強檢」的嚴格準則,我們在過去一個月向約150個處所發出強制檢測公告;就五幢大廈進行限制與檢測宣吿的封小區行動;以及突擊在四幢大廈就早前的強制檢測公告進行執法,並向20多位違規人士處定額罰款5,000元及/或發出強制檢測令。   其中,我們處理屯門友愛邨愛暉樓(第3座)的個案群組就展示了我們的抗疫策略和取得的成效。自4月7日該處出現首宗個案,我們同日已經發出強制檢測公告,要求超過900名居民接受檢測,其後在4月14日及21日再次發出強制檢測公告,務求做到小區清零。因應同一樓宇出現其他個案,我們4月8日起已安排超過200名居民到檢疫中心接受強制檢疫。在該處至今發現的九宗個案中,除了在4月7日及8日的兩宗源頭不明個案,其餘七個個案均是經我們追蹤緊密接觸者、強制檢疫或強制檢測找出,他們被立即安排隔離治療。現在看來,我們的工作成功截斷了傳播鏈,有關個案沒有引起大規模爆發。檢測甚至檢疫無疑會對居民帶來一些不便,但對防止疫情在社區擴散至為重要。我知道相關的居民都十分合作,基本上所

港新旅遊氣泡5月26日重啟

香港與新加坡航空旅遊氣泡5月26日重啟,參加的香港居民須完成接種兩劑新冠疫苗並等候14天,方可乘搭專屬航班前往新加坡。兩地政府並收緊氣泡安排下部分公共衞生條件。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今日在記者會上說,旅遊氣泡的安排必須平衡公共衞生和出行方便,令公眾安心,並維持穩定性。為此,兩地政府同意在原有安排上增設更嚴謹的公共衞生條件。   首先,在外遊紀錄方面,原有安排規定參加的旅客在出發前14天內沒有到過新加坡或香港以外地方。鑑於新變種病毒在不同地區蔓延,且有患者潛伏期超過14天,新增要求指明這14天並不包括旅客因外遊而須在新、港兩地接受強制檢疫的隔離期。   至於暫停和重啟機制,如果新加坡或香港的無關連本地個案七天移動平均數字超過五宗,旅遊氣泡安排會暫停兩周,隨後兩地上述數字於暫停兩周的最後一日回落至不超五宗,旅遊氣泡便可重啟。新增要求是在暫停14天後再觀察三天,若這三天的無關連本地個案每日維持在三宗或以下,而第三日無關連本地個案七天移動平均數字不超過五宗,旅遊氣泡便可重啟。   兩地政府並會加強接觸追蹤,按照原有安排,由香港前往新加坡的旅客須下載並登記使用當地的「合力追蹤 TraceTogether」手機應用程式。隨着香港的「安心出行」手機應用程式逐漸普及,新增要求是新加坡到港旅客須下載和使用「安心出行」,並在離港後保留記錄31天。   除上述要求,旅遊氣泡原有安排大致不變,包括旅客須在出發前和抵埗後接受病毒檢測並取得陰性結果、乘搭專屬航班等。   邱騰華表示,重啟香港與新加坡航空旅遊氣泡,不單能回應市民和商界就跨境出行的需求,亦顯示有序恢復跨境人員往來能在各地互相合作下達成。兩地政府會繼續保持溝通,並密切留意疫情發展,確保旅遊氣泡得以順利啟動。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6/20210426_124602_36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言論和集會自由並非絕對

《基本法》和《香港人權法案》保障被視為基本權利的言論自由、和平集會、遊行和示威自由。但同時,在《基本法》和《香港人權法案》下,這些權利並不是絕對的,而是可以受到限制,這對於尊重他人的權利和維護公共秩序是不可或缺。   過去曾經發生有示威者非法佔領政府處所的情況,阻礙政府運作。這於不久前在2019年6月和7月的示威中也出現過。初時的和平示威幾度急轉直下演變成暴力衝突,其間亦有示威者作出違法行為。政府為確保訪客或職員的安全以及辦公室的正常運作,有必要對獲批准在政府場地舉行的公眾集會和遊行活動採取管制措施。   其中一項管制措施要求在政府總部東翼前地進行的公眾活動事前必須申請許可。就這項措施的合憲性而提出的法律訴訟(張德榮 訴 行政署署長 [2020] HKCA 124)已經完結,上訴法庭在判決中維持了這套許可機制的合憲性,並裁定做法沒有侵犯言論自由和集會自由的基本權利。   上訴法庭在裁決中闡明了一些重要的法律原則,對行使自由的權利時釐定了適當的限制,可歸納為以下四點:   (一)政府對其產業擁有專有權:政府作為產業的擁有者,有權管理場地並採取措施,確保場地的運用符合正確的目的和功能。政府有責任採取預防措施,防止有人妨礙場地的正常運作。法庭亦指出,形容政府總部東翼前地為「公民廣場」是一個不恰當的說法,亦不應因為這個錯誤的象徵意義,而誤解東翼前地的主要功能是用作舉行示威的地點。   (二)政府有責任注意政府處所職員的安全和福祉:政府有責任確保場地進行的活動不會損害其正常和有效的運營,以及影響訪客和職員的安全。   (三)政府需要在維護公眾秩序、公共安全、辦公室有序運作,以及在協調公眾表達意見之間取得平衡:政府需要在考慮個案的具體事實和現實情況之間取得平衡。   (四)達致平衡的相關因素:   (i)公眾集會和遊行的性質,以及對場地被正常使用時所造成的破壞程度。   (ii)是否有其他選擇和同樣有效的手段,方式和形式行使言論自由和示威自由。由於示威人士沒有權任意使用土地以行使其言論自由和示威自由,這會是一個相關的因素。   上訴法庭已重申,儘管政府有義務協調在其場地或附近的公眾表達意見,但政府亦必須確保這不會損害正常和有效的運作以及公共安全,包括其他使用者的安全。   政府一直尊重及重視《基本法》保障的權利和自由(包括集會、遊行和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127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市民接種約1,275,300劑疫苗。其中,約842,8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432,5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市民中,約405,4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437,3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市民中,約282,7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149,8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22,100名市民經計劃接種疫苗,在約3,700名接種第一劑科興疫苗的市民中,約3,300人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400人在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   在約7,600名接種第二劑科興疫苗的市民中,約7,100人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400人在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   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市民分別約10,700人和100人。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和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分別約為96%和94%。   同日約2,600名市民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8,300名市民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11宗送院個案。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5/20210425_215654_54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黃偉綸網誌談塱原自然生態公園

在推展新發展區項目的同時,我們重視區內自然和環境保育,以為市民提供綠色和優質的生活空間。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是中長期多管齊下土地供應策略的重要一環,而計劃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興建塱原自然生態公園。今次,我邀請土木工程拓展署和漁農自然護理署的同事,介紹保護及改善塱原生態環境的工程細節,而擔任是項工程顧問的長春社代表亦會分享保育塱原的建議。   工程預計2023年完成   塱原位於上水雙魚河及 石上河之間,是香港現時最大的連片淡水濕地,具有高生態價值。土拓署2019年年底展開工程,計劃把塱原核心地區約37公頃土地發展成自然生態公園,以保護和改善重要的生態環境,並補償因開發新發展區而造成的濕地損失,同時,署方藉工程優化該處環境,使之成為新發展區內主要的綠化空間。現時工程進展順利,預計2023年完成。   維護和提高塱原生態價值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由土拓署興建,漁護署負責公園日後的管理。漁護署自然公園主任何景欣博士說,塱原擁有不同的生境,包括濕耕和乾耕農田、淺水池、稻米田、魚塘、沼澤等,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政府希望透過建設塱原自然生態公園,進一步維護和提高塱原濕地的生態價值,為不同生物提供更多覓食、棲息和繁殖的地方;同時希望保存傳統的耕作方式,達到農業及生態共融。工程期間,漁護署與土拓署緊密合作,就生境維護、復修和管理,以及公園的規劃和設計交換意見。   公園分三個區域   土拓署工程師周夏露說,公園將分為三個區域,包括佔地約21公頃的生態區、約11公頃的農業區及約五公頃的訪客區。生態區會透過種植指定農作物及生境管理,維持塱原的生物多樣性;農業區會讓農民以生態友善的模式耕作;訪客區會提供訪客設施,讓公眾了解及欣賞塱原濕地生態,提高市民對自然保育的意識。   修復旱田和荒廢農田   另外,土拓署會把部分旱田和荒廢的農地修復成濕地生境,讓整個塱原增加約八公頃的濕地。稻米田是禾花雀遷徙途中重要的休息站,去年年中,土拓署與長春社、香港觀鳥會及塱原農民合作,成功種植約十塊稻米田,並趕及在10月雀鳥遷徙季節前完成,讓雀鳥遷徙途中在塱原休息,並透過塱原農民的指導,修復了昔日的五塊水滋田,讓水滋及紅蟲在水滋田中繁殖,為雀鳥提供豐富的食物,結果吸引了很多雀鳥,特別是水鳥前來覓食。   優化塱原耕種環境   為配合未來塱原農地的灌溉需要,土拓署亦會改

護己護家 疫苗要打

轉眼間2021年已經過了三分之一,在許多主要經濟體的大規模財政及貨幣政策措施支持下,環球經濟見到較明顯起色。當中疫情持續受控的內地,以及積極推動接種新冠疫苗的美國,經濟反彈形勢尤其顯著。   內地今年首季經濟增速加快到18.3%,是連續第四個季度呈正數。即使撇除去年同期的低基數效應,將今年首季與前年、即2019年首季相比,增速仍有10.3%,足見內地經濟正穩步復蘇。至於美國經濟連續兩季恢復增長後,市場普遍預計本周將公布的今年首季數字,將反映經濟持續改善。可以說,全球兩大經濟體的前景樂觀,加上其他經濟體普遍也採取積極的政策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本月初將今年環球經濟增長預測上調到6%。   香港的情況又怎樣呢?在外圍環境好轉帶動下,本港出口已連續四個月回復增長,單計今年首兩個月貨物出口增幅達到37.5%。觀乎內地及其他亞洲經濟體出口表現仍然相當不俗,相信後日公布的本港3月出口數字,改善勢頭可持續。   零售銷售則很大程度受到疫情及社交距離措施的影響。疫情受控時,零售及食肆市道氣氛均有顯著改善。而隨着疫情稍為緩和,營商氣氛最近亦有好轉。按這形勢評估,加上低基數效應,經歷了連續六個季度的負增長後,本港今年首季的GDP數字應有較顯著改善。   不過,實際體感溫度所感受的可能是另一種情況。就以最新公布的失業數字為例,今年第一季(1月至3月)失業率為6.8%,雖然較上月公布的17年高位回落了0.4個百分點,但仍有近26萬人失業。就業不足率雖略降至3.8%,卻仍有14.8萬人開工不足。對這40萬「打工仔」而言,痛感仍強烈。   再者,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即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的失業率仍高達10.7%,遠高於整體數字。單計餐飲服務業的失業率,即使回落0.8個百分點,卻仍高企在13.3%,足見疫情及社交距離措施對經營的影響和對就業市場的困擾。因此,我們必須盡快令本地疫情完全受控,才能恢復與內地及國際間的商務和旅客往返,否則就業市場將難以全面改善。此外,應屆畢業生即將投入勞動市場,短期內就業市場進一步改善的空間有限。   如何能在做好公共衞生、保障市民健康的同時,讓市民日常生活,包括工作、學習和出行,回復正常呢?全球各地正全力推動民眾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務求遏止病毒的傳播,以及減低萬一被感染後出現併發重症的風險。以美國及英國為例,已接種最少一劑疫苗的人佔當地總

樹才記

城市林務發展基金支援發展局推行學習資助計劃和見習生計劃,前者鼓勵青少年投身樹藝及園藝業,後者鼓勵僱主僱用及培訓相關課程畢業生成為具質素的樹藝師和攀樹員,以支援本港樹木管理及護養工作。   周曉淘在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修讀園藝樹藝及園境管理(榮譽)理學士課程,是學習資助計劃的受惠者之一。   她在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取得20以上總積點,符合獲發獎學金資格。該獎學金款額為每學年學費全額或五萬元,以較低者為準。   立志入行 看好前景   周曉淘自小喜愛大自然,立志當樹藝師,認為行業發展潛力很大。   「樹木是生物,經歷生老病死,需要運用知識並以專業管理。」   「我一直對植物和樹木很有興趣,兒時父母經常帶我去爬山、踏單車,耳濡目染,養成觀察習慣,希望將興趣和事業結合。」   她指,藉獎學金之助,修讀課程的財政負擔得以大減,她可專注求學。   根據該計劃,有興趣者也可考慮報讀本港職業訓練學院、大專院校和培訓機構開辦,屬資歷架構第二至第五級和獲認可的樹藝、樹木管理和樹藝工作課程,只要符合資格,完成課程後可獲學習資助。   樹藝和樹木管理課程資助為學費一半或二萬元,樹藝工作課程資助則為學費七成或六千元,兩者均以較低者為準。   累積經驗 考取專業   見習生計劃方面,有關畢業生須於本港職業訓練學院、大專院校或培訓機構修畢屬資歷架構第三至第五級的樹藝、樹木管理和樹藝工作課程。   此計劃透過僱主向見習生提供培訓津貼,金額相等於每月薪酬水平約三成。見習生若取得獲認可樹藝師或攀樹員專業資格,可分別獲發獎金三萬元和二萬元。   曾灝霖在一家園藝和樹木工程公司任職,今年參加見習生計劃,希望考取攀樹員專業資格。他表示,培訓津貼有助畢業生獲得工作機會。   「我們日常的工作包括攀樹、樹木修剪和保養工程。我挺喜歡攀樹,覺得怪帥氣的,到了樹頂每每看到不同美景。」   「津貼可保障我們的薪金達到一定水平,令更多公司願意聘請年輕人。工作經驗很重要,我們需要在行內累積經驗,考取專業資格。」   培育人才 保障公眾   發展局樹木管理辦事處總監高韻儀說,業界對樹藝師和樹藝技工需求殷切,鑑於年輕人在行內缺乏穩定工作和培訓機會,兩項計劃應運而生。   「計劃目的是增強行業的人手和能力,確保樹藝工作質素良好,維持城市林木健康,從而減低樹木倒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125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市民接種約1,253,200劑疫苗。其中,約828,3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424,8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市民中,約401,7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426,6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市民中,約275,1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149,7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30,100名市民經計劃接種疫苗,在約4,500名接種第一劑科興疫苗的市民中,約3,200人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1,300人在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   在約8,500名接種第二劑科興疫苗的市民中,約6,800人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1,700人在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   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市民分別約17,000人和100人。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和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分別約為97%和96%。   同日約3,500名市民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10,900名市民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七宗送院個案。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4/20210424_221921_48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衞生署調查疑接種疫苗後異常事件

衞生署接獲醫院管理局呈報懷疑涉及接種新冠疫苗後14日內出現的嚴重異常事件,一名曾接種科興疫苗的58歲女子日前在家中暈倒昏迷,昨日不治,暫無臨床證據顯示事件由疫苗引起。   根據醫管局資料,該女子患有高血壓及肥胖,本周四在家中暈倒昏迷後送往基督教聯合醫院治療,院方檢查發現該女子蛛網膜下腔大量出血並有腦水腫。她其後情況轉差,延至昨日凌晨離世,初步臨床診斷為蛛網膜下腔出血及心搏停止。   該女子本月13日在九龍灣體育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第二劑科興新冠疫苗,逗留接種中心觀察期間並沒有不適紀錄。   衞生署已聯絡醫管局索取更多資料,並會按既定機制將個案交由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進行因果關係評估,醫管局亦已向死因裁判官呈報個案。   此外,衞生署回應傳媒查詢時表示,署方接獲一宗由醫管局呈報涉及接種新冠疫苗後超過14日的死亡個案。   男死者75歲,本身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他今早在家中不省人事,送往將軍澳醫院急症室搶救後死亡,離世前曾於本月9日接種第二劑科興新冠疫苗。   署方會同樣按既定機制,將個案交由專家委員會作因果關係評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4/20210424_203347_27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齊打疫苗 協力復常

去年初至今,2019冠狀病毒病肆虐全球,香港整體面對嚴峻困難和挑戰,各行各業受到嚴重打擊。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疫苗每年可挽救數以百萬計的生命,面對疫情大流行,公眾一旦有接種機會,應立即接種,切莫遲疑(註1)。現時充足的疫苗供應為香港帶來抗疫曙光,讓社會運作和市民生活得以回復正常。   跨境運輸 疫境如常   過去450多天的抗疫日子,一眾運輸業界從業員為了讓市民日常生活不受影響,走在最前線,確保跨境貨運、人員流動暢通無阻。我們每天有約20,000架次的跨境貨車穿梭兩地,為全港市民運送每日食用的蔬果、禽畜,以至生活必需品。   為防止疫情擴散,粵港兩地政府聯防聯控,跨境貨車司機每天都需要在通關口岸接受鼻咽拭子採樣,進行核酸檢測。如司機每天上班,一周最多就需要檢測七次,有時還需要花時間輪候檢測,對每日工時漫長,甚至部分因通關問題而有家歸不得的跨境司機,難免造成不便及困擾。   經與廣東省政府商議並獲得支持,由昨天凌晨開始,廣東省政府放寬已接種兩劑疫苗滿14日的跨境貨車司機,入境深圳和珠海時只需持72小時內取得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無須每日首次入境時再進行採樣,令跨境司機的檢測頻密度減少至三天一檢。隨着跨境貨車司機和整體市民的疫苗接種率上升,在香港疫情有效防控和保障兩地民眾的基礎上,期望檢測措施將來可以有再放寬的空間,為緊守崗位的跨境司機帶來紓緩。   現時全港有約11,000名合資格跨境貨車司機,當中約7,000多名是活躍司機。截至前天,已有約6,900名的跨境司機,即約九成八的活躍司機接種了首劑疫苗;接近九成、約6,200名已接種第二劑疫苗。我們預計絕大部分活躍司機在4月底前會完成疫苗接種。   另一方面,跨境客運服務業界的接種率亦令人鼓舞。跨境陸路客運約1,600名司機,幾乎已全數接種首劑疫苗,逾八成司機更已接種第二劑疫苗。跨境渡輪服務約1,000名前線從業員亦已有近八成接種了首劑疫苗,超過六成接種了第二劑。   海陸空三防線 齊種疫苗   除了往來粵港澳的跨境客貨運從業員外,我們在餘下的海陸空三條防線亦積極協助從業員接種疫苗。   我們已向貨櫃碼頭營運商建議並獲正面回應,由政府派員到貨櫃碼頭範圍內為員工接種疫苗,方便尚未接種疫苗的貨櫃碼頭員工,保護自己,同時保護他人,協助確保貨櫃碼頭在疫情下維持正常運作。   本地陸路交通方面,

堅尼地道8號全部住戶須檢疫

衞生防護中心繼續跟進涉及N501Y變種病毒株的2019冠狀病毒病初步確診個案,患者居住的半山堅尼地道8號Kennedy Terrace所有沒有病徵的住戶須接受檢疫,出現病徵者則送院治療。   中心表示,鑑於N501Y變種病毒株的傳染性較高,必須採取審慎的感染控制措施,將該大廈所有沒有病徵的住戶安排接受21天強制檢疫,以阻截變種病毒株擴散的潛在風險。   此外,由於患者曾於西營盤華美達海景酒店6樓居住,中心會向本月4至7日曾與該患者入住同一樓層的酒店住客發出檢疫令,並向上月27日至本月23日期間曾於該酒店逗留的人士發出強制檢測公告,要求他們本月25日前接受檢測。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4/20210424_105217_15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衞生署接獲疑接種疫苗後異常事件

衞生署接獲醫院管理局呈報一宗懷疑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的嚴重異常事件,一名早前接種復必泰疫苗的43歲男子昨日心臟驟停,同晚死亡。   根據醫管局資料,該男子患有高血脂症和肥胖,昨日在家中心臟驟停,抵達仁濟醫院急症室時已無生命跡象,搶救無效,同日晚上離世。   該男子本月18日曾在荃景圍體育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復必泰疫苗,逗留在接種中心觀察期間並沒有不適紀錄。   衞生署已聯絡醫管局索取更多資料,並會按既定機制將個案交由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進行因果關係評估。   此外,衞生署接獲一宗死因裁判官個案,涉及一名66歲女子。她昨日早上被發現不省人事,救護員到場後證實死亡,遺體已移送公眾殮房。   該名女子本月12日於西灣河體育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第二劑復必泰疫苗。該署也會按既定機制,將個案交由專家委員會進行因果關係評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3/20210423_194915_869.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3月通脹0.5%

政府統計處公布,3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0.5%,較1月和2月合計平均升幅1.1%為低;剔除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影響,基本通脹率為0.2%,高於1月和2月合計平均變動率負0.3%,主要是外出用膳費用和豬肉價格上升所致。   各類消費項目中,電力、燃氣及水、食品、外出用膳、煙酒和雜項服務價格上升,交通、耐用物品、雜項物品和住屋價格下跌,衣履價格則維持不變。   政府表示,食品價格升幅加快,使基本消費物價轉為按年輕微上升,但私人房屋租金進一步下跌,同時消費物價指數其他主要組成項目承受的價格壓力仍然輕微。   展望將來,環球和本地經濟活動尚未全面恢復,物價壓力短期內應會維持溫和。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3/20210423_173338_22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環保署澄清遭停職人員相關報道

環境保護署就傳媒有關一名員工因簽署聲明事宜遭停職的報道作出澄清,指該名員工雖曾三次交回聲明,但每次皆在簽署欄填寫其他字句,沒有在限期前交回妥為簽署的聲明。   環保署指,由於該名員工未能提供合理解釋,考慮相關因素及情節後,認為有關員工若繼續行使其職位的權力及職能會違背公眾利益,因此根據《公務人員(管理)命令》着令其停職。當局正根據命令的相關條文跟進拒絕簽署聲明個案。   環保署上周一上午9時向該名員工發出停職信,並向其宣讀信中內容,清楚表示在收拾個人物品離開後,他將不獲准再進入辦公室範圍。署方給予該員工全日時間收拾私人物品,他也知悉部門會安排將其未收拾私人物品送往其住址。由於他未收拾的私人物品太多,署方需時處理。   本周三早上,該名員工在辦公室外出現,要求進入辦公室取回藥物。環保署職員及在場協助的警務人員建議他提供藥物存放位置並代其提取,但遭他拒絕。   昨日早上,該員工再次嘗試進入辦公室,聲稱需要取回留在辦公室內的住所門匙。大廈保安及環保署人員表示可按他的指示代為取回門匙,但被拒絕。   對於有人刻意混淆視聽,誤導公眾,令人以為環保署漠視有關員工權利,部門深表遺憾。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3/20210423_161206_32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研縮短已種疫苗密切接觸者檢疫期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轄下兩個科學委員會今日連同行政長官專家顧問團舉行會議,討論內容包括縮短已完成接種疫苗密切接觸者的檢疫期,但更改有關措施仍須待更多證據支持。   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主席許樹昌在會議後會見傳媒,指現時密切接觸者必須接受14天強制檢疫,近日因擔心南非變種病毒傳播,部分人更須接受檢疫21天。   他指出,若密切接觸者已接種兩劑疫苗超過14天,對病毒已產生一定保護力,委員探討可否在檢疫第三天和第六天安排核酸檢測,如檢測結果呈陰性,便將這類人士的檢疫期縮短至七天。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林文健則強調,會議只討論縮短密切接觸者檢疫期的方向,待掌握更多數據後,科學委員會才會向政府提出實質建議。   會議又討論孕婦是否適合接種疫苗,許樹昌說,全球已有逾九萬名孕婦接種信使核糖核酸新冠疫苗,看不到很大的安全風險,加上孕婦如有抗體,可經臍帶傳給胎兒,故她們可接種信使核糖核酸疫苗。   至於科興疫苗,他指,內地有指引孕婦可接種滅活疫苗,但要待藥廠刪除相關禁忌症標籤後才會建議接種。   此外,會議討論到阿斯利康疫苗的使用,認為接種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後出現血栓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的數據仍屬初步,相信疫苗總體有效率和好處遠超於風險,但基於香港現有兩種疫苗,而且供應充足,委員會認為沒有需要引進阿斯利康疫苗。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2/20210422_232934_51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持續推進大灣區建設工作

黃寧生常委(廣東省委常委)、各位嘉賓:   今天,我很高興在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舉辦的廣東省2021年春茗上,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向各位朋友送上我們最真摯的問候和祝福。   去年的廣東省春茗因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取消,很高興今年隨着疫情受控,今年的春茗可以恢復舉行。我相信,在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努力下,在聯防聯控的基礎上持續抗疫,並推進接種疫苗的工作,三地人員的跨境往來將可逐步有序恢復正常,讓我們不久之後就可再次聚首一堂,共慶佳節。   毫無疑問,粵港澳三地文化同源、人緣相親,多年來不斷深化合作,在不同領域都成效顯著,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格局。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全面開展,三地的融合和協同發展正邁向更高的台階。   雖然我們在過去一年多受到疫情影響,但香港特區政府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面的工作並沒有一絲鬆懈,繼續積極與中央相關部委及廣東省政府跟進,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在2019年兩次會議後原則上通過的24項政策措施。其中已落實的措施包括稅務優惠、購買房屋便利、青年創業支援、科技經費「過河」及律師和建築專業服務開放等,都有助香港居民和專業人士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居住、工作和發展。   此外,我亦於去年11月訪問廣州及深圳。有賴廣東省及深圳市領導的鼎力支持,粵港雙方已同意多個具體合作項目,包括大力推進跨境基礎設施建設及通關便利化、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現代服務業合作、教育、人才培訓和青年交流、共建優質生活圈等工作。這些項目既能為香港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能在推進大灣區建設方面作出貢獻。   例如在完善陸路口岸方面,我們正致力推進皇崗口岸重建並實施「一地兩檢」安排。香港特區政府已經在本年3月向立法會提出有關推展皇崗口岸「一地兩檢」安排後續工作的議案,並獲得通過。兩地政府亦正全力推進大橋港車北上不設配額計劃,容許合資格的香港私家車無須配額,經港珠澳大橋進出廣東省,便利香港居民以自駕的方式到廣東省作短期商務、探親及旅遊。   又如在醫療合作方面,粵港兩地政府正積極落實由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藥監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衞生健康委等部門於2020年11月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創新發展工作方案》,盡快批准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作試點使用香港經註冊的臨床急需藥品、常用醫療器械,並適時延伸政策至更多指定醫療機構。這項措施除了可便利在

14人確診 兩宗本地個案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14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12宗為外地輸入,其餘兩宗為源頭不明本地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其中一宗源頭不明個案涉及一名19歲男子,他居於屯門新圍苑新碧閣,該廈昨晚已納入強制檢測範圍。   患者沒有病徵,在葵涌貨櫃碼頭一、二和五號碼頭工作,主要負責理貨。他因工作關係定期接受檢測,本月14日檢測結果呈陰性,本月20日於貨櫃碼頭採樣站接受檢測的結果則呈陽性。   另一宗源頭不明個案患者為一名31歲女子,她居於將軍澳新寶城4座,本月20日發病,有發燒和咳嗽症狀。   患者在日出康城綠茵英文(國際)幼稚園任職主任,一般在接待處工作,最後上班日期為本月20日,同日曾向兩班高班學生授課,為時約半小時,兩班學生均被安排入住檢疫中心。   另外,歐家榮表示,接獲約30宗初步陽性個案,檢測結果全部來自同一間化驗所華大基因,其中九宗在尖沙咀華美達華麗酒店採集樣本,其餘21宗則經社區檢測途徑採樣。   他指,該21宗初步陽性個案涉及的人士居於屯門、黃大仙、慈雲山等地,暫無發現聚集性,也沒有流行病學關連,這些個案的Ct值皆大於30,數值非常高。   歐家榮指出,於同日在同一間化驗中心發現大量初步陽性個案,情況有不尋常之處,政府已邀請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視察該化驗中心。   然而為謹慎起見,防護中心仍將有關初步陽性個案當作確診個案處理,包括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追蹤密切接觸者,也會安排密切接觸者入住檢疫中心。   他又說,中心會安排上述初步陽性個案到公立醫院接受隔離;其中,九人在醫院接受檢測後結果呈陰性。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2/20210422_175301_04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3月綜援個案跌0.3%

社會福利署公布,3月領取綜援個案223,792宗,按月減少763宗,跌幅0.3%,受助總人數為319,191。   低收入個案2,422宗,按月跌幅為2.2%;年老個案128,863宗,下跌0.7%。   失業個案19,810宗,按月上升0.4%,較去年1月本港剛開始抗擊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時增加約57.4%。今年1至3月的失業個案平均每月申請數字為856宗,較去年12月至今年2月下跌3.3%,較去年1至3月則減少15.1%。   健康欠佳個案上升0.2%至26,289宗;永久性殘疾和單親個案均上升0.1%,分別有17,502宗和24,826宗。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2/20210422_170540_08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選民登記新申請下月2日截止

選舉事務處表示,合資格而未登記為地方選區或功能界別選民的個人或團體應在5月2日法定限期或之前遞交選民登記申請,使其登記資料可納入2021年正式選民登記冊,並可於今年舉行的公共選舉中投票。   選民登記指定表格可於選舉事務處、各區民政事務處和公共屋邨辦事處索取,也可於選民登記網站下載。   填妥的表格可郵寄至九龍灣展貿徑1號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13樓選舉事務處、電郵至form@reo.gov.hk或透過選舉事務處電子表格上載平台遞交。   選舉事務處並作出特別安排,其位於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13樓的辦事處5月2日會辦公至晚上11時59分,以接收由市民親身遞交的申請表格。   此外,已登記選民如收到該處發出的查訊信件,須盡快在5月2日法定限期或之前按信上指示透過郵寄、傳真或電郵回覆,以保留他們的選民登記。   另一方面,立法會正審議政府於本月14日提交的《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其中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和立法會功能界別的組成將有主要改動。   如條例草案獲立法會通過,選舉事務處計劃在6月作出特別安排,為所有選委會界別分組的投票人進行選民登記,並為立法會功能界別中新符合資格和受影響的選民處理其選民登記事宜。   查詢可致電2891 1001;查閱選民登記狀況和資料則可登入選民資料網上查閱系統。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2/20210422_150720_95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公務員團體呼籲同僚接種疫苗

多個公務員團體呼籲同僚盡早接種新冠疫苗,保護自己和身邊人。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表示,政府總部將設立小型疫苗接種中心,為政總同事接種科興或復必泰疫苗。     聶德權表示,新冠病毒在世界不同地區肆虐,香港有需要擴大和加快接種疫苗,建立有效防線,公務員應以身作則接種疫苗。他感謝各個公務員中央評議會職方代表和主要跨部門公務員工會的主席和執委支持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部分同事稍後會接種。    他說,接種疫苗是減低疫症在社區大型爆發和打贏抗疫戰的希望所在。行政長官、司局長、多位常任秘書長和部門首長均以身作則接種疫苗,公務員事務局呼籲同事加入接種行列,並為參與人員提供便利。     聶德權並提醒市民盡快預約接種疫苗,指政府已全面擴大疫苗接種計劃以覆蓋16歲或以上市民。   明日上午9時起,16至29歲的市民可透過專題網站預約,到24間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復必泰疫苗;18歲或以上的市民可預約到29間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或21間醫院管理局普通科門診診所接種科興或復必泰疫苗,或自行與私家醫生或診所預約。     市民可透過地理資訊地圖和2019冠狀病毒病互動地圖儀表板搜尋所有疫苗接種地點。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2/20210422_152943_47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117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市民接種約1,173,100劑疫苗。其中,約773,9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399,2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市民中,約389,1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384,9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市民中,約250,0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149,2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23,400名市民經計劃接種疫苗,在約3,900名接種第一劑科興疫苗的市民中,約1,800人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2,100人在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   在約8,100名接種第二劑科興疫苗的市民中,約5,800人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2,300人在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   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市民分別約11,300人和200人。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和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分別約為96%和95%。   同日約2,800名市民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11,800名市民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七宗送院個案。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1/20210421_232328_04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無證據顯示四死亡個案與疫苗有關

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今日舉行會議,評估四宗曾接種新冠疫苗人士死亡個案,認為全部均沒有證據顯示與疫苗接種有關。   本月5日至18日期間,衞生署接獲醫院管理局呈報四宗有關曾接種新冠疫苗人士死亡的個案,涉及四名年齡介乎54至92歲的男子。   首宗個案涉及本月5日離世的92歲男子,他患有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心房顫動、缺血性中風、高血脂症和腎功能損害,於去世前18日接種科興疫苗。根據初步解剖發現,死因是左血胸和主動脈動脈瘤破裂。   第二宗個案涉及有長期吸煙習慣的58歲男子,他本月8日離世,去世前23日接種科興疫苗。根據初步解剖,其死因是冠狀動脈病。   第三宗個案涉及患有腎衰竭、需要定期洗腎的72歲男子,他上周五到醫院洗腎時因突然心臟停頓而離世。他去世前23日接種科興疫苗。初步臨床評估其死因為透析導管關聯的敗血症和高鉀血症。   最後一宗個案涉及有吸煙習慣的54歲男子,他星期日離世,去世前16日接種科興疫苗。根據初步解剖發現,死者有高血壓心臟病,委員會認為需要全面解剖報告以總結其因果關係評估。   此外,委員會就其他臨床事件包括兩宗與懷孕女子有關的報告進行因果關係評估。兩名32歲女子分別因流產及胎兒死亡在醫管局接受治療,委員會檢視相關資料後,認為沒有證據顯示事件與疫苗接種有關。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1/20210421_211812_75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港人出入境自由受法律保障

保安局表示,引入預報旅客資料系統的目的是要求來港而非離港的航機提供乘客資料,不會影響香港居民的出入境自由。該局強調,香港居民的旅行和出入境自由受《基本法》保障。   就有組織今日在網媒刊登的一篇文章對《2020年入境(修訂)條例草案》下有關賦權保安局局長就運輸工具提供乘客資料訂立規例的條文作出失實和誤導的敍述,並在社交媒體發放,保安局予以強烈譴責。   保安局指出,條例草案下建議加入有關賦權條文,目的是為了履行香港特區在《國際民用航空公約》下的國際責任,以推行預報旅客資料系統。   政府在提交立法會條例草案委員會的文件和在草案委員會的會議上,已多次向立法會議員和公眾清楚解釋,有關系統目的是要求來港而非離港的航機提供乘客資料,不會對香港居民出入境自由有任何影響。   對於個別組織刻意發放失實信息和故意曲解有關條文的立法目的和背景,藉此散播謠言,誤導市民,企圖抹黑立法程序,保安局表示極度不滿,並直斥其非。   保安局強調,對於居心叵測的人故意誤導市民,蠱惑人心,局方必須強烈譴責,以正視聽。   當局表示,根據《國際民用航空公約》的要求,所有成員須推行預報旅客資料系統,並賦以法律效力。按照有關規定,航空公司須在航機起飛赴港前,向入境事務處提供所有乘客和機組人員的資料。這只會適用於入境的航班。   現時已有超過90個國家推行該系統,包括歐盟成員國、美國、加拿大、澳洲等。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引入預報旅客資料系統是為了提升國際民航保安,同時便利世界各地出入境管制機關對旅客實施更有效管制,而政府防範潛在免遣返聲請人抵港的措施也可隨之加強。   立法會已就防止免遣返聲請機制被濫用長期跟進有關事項,包括在保安事務委員會多次討論並成立特別小組委員會審議不同相關議題。   保安局指,按照一般做法,在主體法例中訂明的賦權條文一般較概括,而根據賦權條文擬備的附屬法例會訂明具體細節和清晰條文,制定有關規例的過程也須再經立法會審議和通過。政府稍後制定的規例會充分反映,並訂明相關具體細節。   此外,落實有關系統前,當局會諮詢航空業界和不同持份者意見,也需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   保安局強調,香港居民的旅行和出入境自由受《基本法》第31條保障,在政府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前,局方已確定所有條文符合《基本法》,包括有關人權的條文,因此局方認為沒

確診個案增一宗 屬外地輸入

本港新增一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為外地輸入,患者是一名31歲女子,從菲律賓抵港,沒有出現病徵。   過去14天,累計新增確診個案172宗,39宗屬本地感染,其中15宗源頭不明。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1/20210421_143436_07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特首赴穗出席大灣區會議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結束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的活動後,今早轉往廣州,明日出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專題會議。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袁民忠隨行。   林鄭月娥星期五返港,她離港期間,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署任行政長官。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1/20210421_113907_51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逾1300餐飲處所登記換氣量達標

餐飲處所負責人須在本月30日或之前向食物環境衞生署登記座位間換氣量達每小時至少六次,或按實際情況加裝合規格空氣淨化設備。政府表示,截至昨日,有1,317間餐飲處所提交網上登記。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根據《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向餐飲業務發出指示,訂明提供堂食的餐飲處所在換氣量或空氣淨化設備方面須遵守的規定。   有關工作小組昨日舉行會議,回顧工作進展及討論下一階段工作。小組及政府相關部門今日並視察數間餐飲處所,了解成功例子和遇到的困難。   截至昨日,共有1,317間餐飲處所提交網上登記,另129間餐飲處所在上月18日前透過自願申報計劃提交網上申報。   《規例》規定堂食餐飲處所座位間的換氣量須達每小時至少六次,當局指,已參考世界各地資料,包括適用於非住宅樓宇的通風標準、相關科學研究及臨床研究,以及英國屋宇裝備工程師學會就公共場所制訂通風系統設計指引的資料,同時平衡措施效用及業界可承受程度等因素。   餐飲處所若未能於限期前完成登記,須向食環署提交延期申請,該署會根據每宗個案實際情況作出考慮。申請表格可於食環署網頁下載,並按網頁指示提交。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0/20210420_204702_19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林鄭月娥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於海南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在分論壇和女性圓桌會議上發言,並進行多場雙邊會面。   林鄭月娥早上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開幕大會,本屆年會主題為「世界大變局:共襄全球治理盛舉 合奏一帶一路強音」,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像形式在開幕大會發表題為「同舟共濟克時艱,命運與共創未來」的主旨演講,副主席王岐山親身出席大會。   林鄭月娥下午出席「城市群帶動發展: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分論壇,與參與嘉賓就大灣區如何借鑑各地城市群發展經驗、構建為全球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高地,以及吸引人才等方面進行討論。   她在發言時提到,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是高度法治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經濟體,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優勢互補,發揮協同效應。   在創科方面,她指香港有優秀的基礎科研能力,配合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先進生產技術,可共同推動大灣區發展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香港也可發揮大灣區人才基地的作用,善用其國際都會的地位和吸引力,將海外人才引進大灣區,促進人才便捷流通。   林鄭月娥也出席以「女性力量與社會責任」為主題的女性圓桌會議,與來自各地的傑出女性領袖探討女性如何在後疫情時代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更積極地參與經濟活動。   她說,無論在香港或世界各地,過去一年多的抗疫工作中,很多抗疫人員由婦女擔任,為公共衞生作出重要貢獻。   她又說,特區政府不斷努力,在推動婦女發展和權益方面均取得良好進展,且會繼續推出合適支援措施,釋放婦女勞動力,讓婦女盡展所長。   林鄭月娥並進行多場雙邊會面,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也出席部分會面。   林鄭月娥早上與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方星海會面。她感謝中證監一直支持香港金融業發展,香港會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期望在中證監支持下,香港能充分發揮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助力國家經濟改革和金融對外開放。   林鄭月娥也與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郝鵬會面,她感謝國資委一直以來大力支持特區政府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方面的工作,包括香港每年舉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以及今年初的高層圓桌會議,促進香港企業和專業服務界與央企對接並參與「一帶一路」項目。   她表示,特區政府會把握「一帶一路」倡議所帶來的機遇,繼續發揮香港所長,成為國家雙循環策略下重要的連接平台。

八人確診 四個案源頭不明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八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三宗為外地輸入,四宗為感染源頭不明的本地個案,餘下一宗有待分類。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其中一名本地個案患者為57歲女子,居於荃灣麗城花園第2期第4座,在沙咀道達貿中心上班,其同事和曾與她在尖沙咀食肆聚餐的十多名親友須接受檢疫。   第二宗源頭不明個案患者為46歲女子,4月6日透過「回港易」計劃由東莞經深圳灣口岸返港,居於荃灣新青大廈,4月10日至19日在荃灣西如心酒店當房務員,其同事及相關住客須接受檢疫。   第三名患者為41歲地盤工人,居於大圍美田邨美庭樓,其工作的九龍塘聯福道30號地盤已停工,部分地盤工作人員須接受檢疫。   第四名確診者為29歲印尼籍傭工,3月20日抵港後在尖沙咀華美達華麗酒店接受強制檢疫,之後入住僱主位於油塘油麗邨雍麗樓的居所。   有待分類個案患者為56歲女子,4月6日由福建經深圳灣口岸抵港,其後一直在荃灣芙蓉街芙蓉大廈的劏房單位接受家居檢疫。患者同住家人及其他十多名劏房住客被送往檢疫中心。    就早前一宗涉及N501Y變異病毒株的確診個案,張竹君指,經基因分析得知屬南非病毒株,與患者同期入住華美達華麗酒店同層的兩名住客也確診且帶有同一類變種病毒株;由於三宗個案的病毒基因排序高度相似,患者有可能在酒店內感染。   她表示,衞生防護中心與相關部門人員視察後,沒有發現酒店空調或渠管異常,推斷可能是放在酒店房門手柄上的S形掛鉤引致交叉感染。   掛鉤用於掛起裝有盒飯的膠袋,病毒或經由觸碰掛鉤傳播,所有指定檢疫酒店已不再使用同類掛鉤,並已加強防感染措施。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0/20210420_172600_54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慎防偽冒衞生署電話

衞生署呼籲市民小心偽冒該署撥出的電話。該署近日接獲多名市民查詢,指稱收到顯示為+852 2836 0077的來電,來電者自稱該署人員,指示市民前往檢疫中心或到該署總部進行檢疫。該署澄清指,沒有撥出有關電話。   市民查詢時指稱收到的來電,來電顯示與衞生署顧客關係科熱線2836 0077相同,但衞生署並無撥出有關電話。   衞生署指,該署人員若以熱線聯絡市民,一般會提供相關資料以核實雙方身分,不會要求市民提供敏感的個人資料。該署已就事件向警方報案。   衞生防護中心提供熱線2125 1111和2125 1122,供市民在需要時查核獲授權人員身分。   市民如收到懷疑虛假電話,須提高警覺,切勿跟從任何指示,並應向警方舉報。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0/20210420_141206_83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荃灣受限區檢測完成 無人確診

政府表示,荃灣指明受限區域的限制與檢測宣告和執法行動完成,約1,195名居民接受2019冠狀病毒檢測,沒有發現確診個案。   政府昨晚將荃灣芙蓉大廈、麗城花園2期第4座列為受限區域,限制區內人士留在其處所並接受強制檢測。   政府並發出強制檢測公告,曾於本月6日至昨日身處有關大廈逾兩小時者,即使在相關宣告生效時不在受限區域,也須於明日或之前接受強制檢測。   芙蓉大廈約280名居民接受檢測,麗城花園2期第4座約915名居民接受檢測,均沒有確診個案。   政府隨後展開執法行動,在兩大廈共檢查約595名受檢人士的檢測報告,其中在芙蓉大廈發現十人沒有接受強制檢測,已向他們發出強制檢測令。   政府亦派員到訪兩大廈約420戶,約30戶無人應門,包括一些確診個案和可能已接受隔離的住戶,也有部分單位可能空置。當局呼籲居民看到告示後盡快聯絡政府,接受檢測。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20/20210420_102912_26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如何前往鴨脷洲新海怡廣場 ?

到新海怡廣場,您可以撿到寶!連卡佛、Max Mara,以及Joyce這三家高級服裝店的特賣場都在這裡,大量名牌貨品的售價更低至三折。廣場裡頭還有三家咖啡廳及一家義大利超級市場。 地址:香港島鴨脷洲利榮街2號 查詢:+852 2554 9089 網址: www.horizonplazahk.com 如何前往 港鐵海怡半島站C出口,沿利南道走約15分鐘,或 從港鐵鑽石山站C2出口的巴士總站乘671號巴士,至海怡工貿中心站下車,然後往利榮街方向前行, 或 在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搭乘90號巴士至鴨脷州邨,下車後再搭乘95號巴士,於利榮街站下車, 或 在中環碼頭搭乘91號巴士至鴨脷州邨,下車後再搭乘95號巴士,於利榮街站下車, 或 在銅鑼灣景隆街巴士站,搭乘往海怡半島方向的671號巴士,於利榮街站下車。

如何前往中環 IFC 國際金融中心商場 ?

IFC 國際金融中心商場是香港最矚目的大型商場之一,匯聚多個一級國際品牌,還有世界級的四季酒店。商場有超過200間商店,從中高檔至一級的國際品牌都有。 商場設計以白色為主、樓頂天花板達三層高,加上室外採光的設計,在其中購物尤其令人覺得閒適自在。逛街之餘,您也可以到商場內的咖啡廳、特色餐廳,一邊看著維多利亞港,一邊悠閒用餐。如果想吹一下海風,您也可以到商場的頂層露天花園去,買一杯咖啡、一份三明治,靜靜的享受維港的日與夜。如果您是美食家,那更不能錯過毗連商場的四季酒店,因為這裡的中餐廳龍景軒和法國餐廳Caprice分別是米其林三星級和二星級餐廳,能一次過給您世界頂級的「五星」佳餚。 交通方面,商場與機場快綫香港站及港島綫地下鐵中環站相連,非常便捷,可以作為離開香港前最後的血拼基地;這樣您可以拿著大包小包的戰利品,乘坐機場快綫直接到機場。另外,商場又有人行天橋接通到附近的高級商場、港澳碼頭,以及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不怕日曬雨淋。 資訊 地址:香港島中環金融街8號 查詢:+852 2295 3308 網址: www.ifc.com.hk 如何前往 港鐵中環站A出口或機場快綫香港站F出口。 從中環7號天星碼頭,經人行天橋直行,左轉即達。 從上環港澳碼頭,沿中區人行天橋向中環方向走約10分鐘。

如何前往尖沙咀 iSQUARE 國際廣場 ?

iSQUARE 國際廣場匯集各類型商店餐廳,給您一個吃、買、玩的多重感官體驗。在iSQUARE吃東西,您可以有多種選擇:在三至七樓,有多家日式及西式的休閒餐廳,提供壽司、拉麵、披薩、咖啡、甜點給您輕鬆品嚐;在23至31樓,是格調高雅的時尚餐廳,讓您享用中菜為主的世界各地美食之餘,又可以觀賞維多利亞港景色。 在 iSQUARE 買東西,有多家大型商店可供選擇。這些店鋪面積大、貨品齊全、款式繁多,包括唱片影音店 HMV、來自英國的百貨公司馬莎、生活雜貨店 LOG-ON 以及足球主題的體育專門店 Futbol Trend 等。如果您想要買珠寶鐘錶的話,也可以來 iSQUARE ,因為這裡有 20家店,給您不同的選擇。 在 iSQUARE,可以看電影,這裡有全港最大及首間符合國際標準的 IMAX 影院,高 11.8公尺、闊21.3公尺的特大電影銀幕,一定能給您最震撼的視覺享受。 地址:九龍尖沙咀彌敦道63號 查詢:+852 3665 3333 網址: www.isquare.hk 如何前往 港鐵尖沙咀站H或R出口,可以直達商場。